如何做好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工作
2017-09-20张莹
摘 要:留守儿童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近年来,留守儿童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常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而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叛逆心理最严重的时期,如何做好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开展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行探究,希望能为面临此类问题的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农民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去打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孩子并不能带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就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然而,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常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尤其是初中时期的留守儿童,正处于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不好很容易被别人带到歧路上去。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工作至关重要。接下来,笔者将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探究如何做好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工作。
一、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要想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首先要对留守儿童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知道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成绩。所以,我们要积极建立关于留守儿童学生的成长档案,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基本情况都记录清楚。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而老人一般又没有什么文化水平,所以,档案就成了了解学生状况,与父母沟通的唯一桥梁。此外,借助成长档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状况采取不同的关怀方式,例如:自尊心强的学生就不能让他感受到对他的特殊照顾、自制力差的学生就要加强对他的监督管理防止被带入歧途等,这些学生虽然留守的原因大多相同,但自身性格特点却天差地别,所以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而学生的成长档案则是最好的“诊断书”。总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目的在于为以后能够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关怀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二、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留守儿童一般来说都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感知十分敏感,其中班级氛围对他们的性格和学习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留守儿童既能感受到教师与同学们对他们的关系与鼓励,又不能过于明显,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上课下两个方面来实施。在课上,教师要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提问、鼓励,这样能够帮助这些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保持学习兴趣,不至于因为学习太差而自暴自弃;在课下,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由于是在农村,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一些有趣的班级活动,通过加强学校教育而补上缺失的家庭教育,这样可以帮助加强学生之前的聯系,最终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所以,成长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已经缺失,教师更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 积极落实家访制度
家访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从现实条件来说,很难完成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但是,作为教师不应该囿于现状,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改革家访制度。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利用微信、QQ、电话等工具对家长实施家访,虽然家长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成长状态,但是可以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有些不适合教师做的工作可以请家长与学生沟通,反之,家长有想法但身在外地无法落实可以请教师帮助实施。此外,家长也可以对学生的爷爷奶奶进行家访,虽然到了初中阶段老人对孩子的影响力会进一步降低,但是也可以通过爷爷奶奶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如果发现学生有被消极因素影响的迹象能够及早实施行动,防止学生走上歧途。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家访这一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校外生活,并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全方位认识学生,最终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说是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相比小学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同时也是叛逆心理的高峰时期。而父母常年在外,缺少监督管理,学生在内心深处一般具有很强的排外意识。同时,受社会环境影响,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根据笔者教学经验,无论是读书无用论还是一些其他的错误价值观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教师除了学习外还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及时注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试着将降低自己的姿态,放到与学生相同的位置,与学生聊天、交朋友,让学生将教师当成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样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些涉及学生隐私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学生不良情绪。总之,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生深入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留守儿童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在学校教育关怀对他们的学习成长具有深远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上,教师要充分担负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最终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庆峰,吴媛.留守儿童教学管理工作研究[J].文学教育,2016(07).
[2]王露璐,李明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6).
作者简介:
张莹,湖北省应城市,湖北省应城市黄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