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对“说谎”

2017-09-20马祥利

读天下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分析问题骗人

摘 要:李明,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里做生意,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一向被认为是好学生的他,自升入五年级后,经常迟到,家庭作业不完成,与同学发生争吵,而且每次均有借口或理由,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作为班主任,我经过一番调查和了解,发现他的所谓借口或理由都是谎言。正是这些谎言,骗得了家长、老师对他的信任,延迟了对他的教育和管理,导致他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成绩逐渐下降。在和其他教师交流该情况时,发现“说谎”这种不良习惯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

关键词:说谎;骗人;分析问题

说谎的实质就是隐瞒事实,是品德不良的表现。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和满足,可失去的却是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诚实,失去的是父母、老师、同学的尊重和信任。说谎虽能一时骗住别人,但终究会被发现,遭厌恶。

说谎一般不是本性所致,多数甚至全部是环境影响和不良教育的结果。不良的生活学习环境、无尺度的压力等,都会造就说谎的温床,致使孩子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一、 孩子说谎的综合原因

(一) 环境中潜移默化

人是环境的产物,模仿能力强,自幼儿起就能从父母、游戏伙伴、同学身上模仿一些言语、行为。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经常有一些说谎行为,如:家里刚刚收了部分钱,邻居来借,父母因为某些原因,撒谎说没有,欺骗邻居;父母为了让孩子服从管教,承诺了些事而不去兑现;学生在与同学、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中,接触并知道了“的同学借口生病不去上学,老师相信了”;“做的事可以说谎,我也可以说谎……”孩子的辨别能力低,分析能力差,长期处于“谎言”的环境中,充满了“说话可以不算数,承诺可以不兑现,可以说假话、虚话”等意识,长此以往,耳濡目染,上行下效,久而久之养成了说谎的习惯。

(二) 压力下逃避惩罚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是期望每个学生都能诚实守纪、好学上进、成绩优异。为此,家庭、学校都自觉不自觉地定出了各类严厉的教育规则和要求,学生是“回家晚了要责问;成绩低了遭训斥;上学迟到被罚站;作业错了要追究……”很多家长、老师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强烈的畏惧心理,孩子在重重压力下,为求得“自保”,逃避惩罚,不得不寻求多种方法,捏造谎言,以撒谎来逃避可能受到得的惩罚:上学迟了说帮他人引路;成绩低了改写试卷分值;逃学了请假说生病……,时间长了,学生便总结了经验:有些事不可说实话,谎言能逃避惩罚。

二、 应对孩子说谎的措施

诚实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教育对未来人的培养目标。而与之相悖的正是说谎。谎言是人类的公害,说谎是万恶之源。对学生的说谎要给予足够重视,一次、二次不是什么大事,但一旦形成倾向,甚至成了恶习,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教育学生、不说谎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鉴于对李明及其他學生的说谎现象的认识,学校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进行了专项研讨,并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制定并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整治措施。

(一) 收集信息,识破谎言

如果学生在说过几次谎言后,未被父母或老师识破,他就会为自己的胜利而庆幸,以后就有可能越来越爱说谎,而且所有的谎言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侥幸性。教师就要针对这种侥幸心理,注意观察,收集各种信息,联系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判断,及时点破谎言。

(二) 正面引导,强化诚实

心理学家说:“在纠正孩子说谎时,奖励诚实行为比惩罚说谎行为更为重要和有效。”当孩子有说谎习惯时,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的脑海中只有说谎意识,结果反而起强化作用。应该淡化谎言行为,多关注诚实行为。一旦这些学生有诚实行为,应小题大做,夸张表扬,让学生体会诚实比说谎更有好处,尝到诚实的甜头,学生就能逐渐克制。

为做好下面引导,营造诚实的氛围,我精心设计了有关的“主题班会”及相关活动,并刻意地让李明和其他几个学生组织安排,在大环境、好氛围中顺应自己,改变为良习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家校结合,彻底根除

制止说谎、纠正谎言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的配合和协助。家庭教育的方式几乎影响和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对于说谎的孩子,家长、老师都要好难予以关心和教育。查找原因,既要从学生身上找,又要从自己身上查,若是自己身上的原因,就要自己率先改正,要注意在家中、学校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诚实的环境。

在李明家进午家访时,我将李明的在校表现、说谎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坦诚地告诉了他的父母,要求他们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和疏导,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纠正,不可过强、过急,并提示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诚实的家庭教育环境。李明的家长欣然接受,并在后面的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们还充分利用“家校联谊书”“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及时沟通、子解信息。

现在的李明已经升入了六年级,被推选为班干部、学校少先大队副大队长,在“诚实、守信”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市级文明学生”,改掉了说谎的习惯,学习成绩逐渐上升。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的开展,全校形成了“团结、和谐、民主、诚实”的教育氛围。

三、 总结

该案例提出了一个许多人都知道但却忽略或不屑纠正的不良行为。因为多数人觉着谎言与他人、与自己关系不大,或者孩子小,觉得不值得大做文章,于是就放任不管。马老师从德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谎言对人的危害、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理应引起家长、老师、全社会的重视,并就谎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整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实例,有针对性地提出“识破谎言、及时点拨、正面引导、家校结合”的整改措施,“家校联谊书、家长座谈会”等有效方法,调动所有力量,参与制止说谎、纠正不良行为的活动,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应该说,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家庭的差异、环境的影响下如何如何真正制止谎言,改掉不良习惯上,还需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

(指导老师:任欣)

参考文献:

[1]黄颖.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J].新课程,2014,06.

[2]唐利波.如果说谎了怎么办?[J].小学生时空,2017(12):153.

作者简介:

马祥利,山东省新泰市,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西村小学。

猜你喜欢

分析问题骗人
爱骗人的味蕾
说谎和开玩笑
你的眼睛会骗人
你的眼睛会骗人
素描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试论在拖动电路安装实训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没看清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
结合口语大赛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一眼就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