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017-09-20乙青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节奏兴趣创新

乙青

摘 要:狭义地说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广义上讲,节奏又是大千世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是音乐的肌肤。”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和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节奏;兴趣;创新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行,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从教者的重视。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节奏的有效教学呢?

一、通过卡片,结合歌谱,感知节奏

节奏感知的方式除了可以借助语言、肢体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借助他们的视觉审美。单单板书会让其感到枯燥,孩子对色彩是敏感的,教师就可以借助他们喜爱的色彩,从视觉上刺激他们的神经,用他们感兴趣的颜色卡纸写出重点节奏型,通过组合卡纸颜色或图案,来组合节奏型,这样可以使他们产生更深的视觉印象,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播放的包含重点节奏的乐句,听辨歌词节奏并模仿朗读歌词,然后用课前准备好的节奏卡纸,拼接出节奏型。

例如:《卖报歌》,重点节奏型是×× ××× |,教师提前准备四张节奏卡纸,×× × |、 ×× × |、 ×× × |、 ×× ××× |。在初听歌曲,感知旋律后,教师边播放首句边提问“能听出老师播放的是哪一句么,谁能用卡纸上有的这几种节奏型组合出它的节奏?”这样学生会用心聆听,并组合出节奏,再在谱中画出节奏

×× ××× |,为第二乐句同一节奏型的练习打下基础。

这种方法适用于重点节奏较为明显的歌曲教学中,由于需要图谱结合,所以比较适用于中、高段。

二、儿歌法,朗读节奏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因此节奏的训练不能以机械的、枯燥的方式进行训练,要让学生从形象、趣味的角度去接触和掌握节奏。例如,读儿歌或诗歌学节奏。通过动眼、動脑、动口、动手,学生既愉悦了身心,又掌握了节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对节奏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难记而又最基础的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借鉴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区分 开,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活跃了课堂,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模声法,训练节奏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发达,而形象思维却占较大的优势,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节奏,比如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模仿节奏的训练:

四分节奏(如节拍器的“答、答、答、答”) × × × ×

八分节奏(如小闹钟的“滴答、滴答”) ×× ××

十六分节奏(如鞭炮声的“噼里啪啦”) ×××× ××××

二分节奏(如撞钟时的“铛— 、铛—”)×—— ×——

生活中这种代表音符节奏的声音很多,教师要自己发掘,也可发动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边表演边模拟有节奏的音响。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轻快地接受节奏训练,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游戏中练习节奏

游戏是每个人天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有效地借助游戏可以很好地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节奏教学活动课上,为中段学生设计的一项游戏:8名学生每人手中一张卡纸,每张卡纸上有一个节奏型,在全班同学的口令下,8名学生围圈踏步走,在口令即将结束时,每人迅速找同伴,通过8个人的位置变换,组合出不同的节奏,两个人一组,四组节奏型,再由全体学生认节奏、练节奏。

在这一游戏中全班同学都是参与者,把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设计合理、适合的节奏,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方法适合各年龄段学生。

总而言之,节奏教学是一门学之不尽的艺术,是教学造诣的综合体现。节奏教学活动应该时时、处处体现艺术、创造之美。教师应该成为节奏教学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学生则成为实践者和创造者,只要我们灵活运用节奏与韵律的美学法则,节奏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创造出无限的美感和神韵。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奏兴趣创新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