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素材就在身边

2017-09-20王小妹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悟观察体验

王小妹

摘 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引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感悟生活,创造拓展生活,书写讴歌生活。那么,学生的习作就会走向一片更为宽广的天地。

关键词:观察;体验;感悟;写作

惑·言之无物

窗外,和煦的春阳温柔地抚摸着大地,微风中的梧桐树叶舞蹈着、歌唱着,抖落一地的金子。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一会儿在空中追逐嬉戏,一会儿栖息在树上呢喃低语,诉说着阳光的恩泽。隔壁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办公室内,展开的作业本摊放在办公桌上。批阅学生的日记,是我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这学期刚接手的这个班,孩子们书面表达真的很成问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先看几篇日记吧。

“今天早晨,我起床后,先梳头,然后刷牙洗脸,再吃早饭。然后爸爸送我上学。中午,爸爸接我回家吃午饭,然后做作业……”

又是一篇流水账,我皱着眉批阅下一本。

“今天放学的路上,我看见前面有一位老爷爷,正吃力地拉着一辆板车,我赶忙冲上去,帮老爷爷推车……”

这个孩子的日记不是帮老爷爷推车,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再不就是捡到东西交给了警察叔叔。纯属虚构!

……

这一篇篇语言干涩、内容空洞的日记犹如磐石压在我的胸口。哎——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启·专著解惑

晚上,我坐在台灯下沉思:五彩斑斓的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无不是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为什么他们视若不见、置若罔闻呢?我从书橱里搬出一摞作文指导方面的专著,寻求答案。

在安真合老师编著的《中小学作文新说》里我找到了答案。她这样写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人生经历的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用满腔的热情、科学的理念、现身的做法开启学生阅历的宝贵财富,提高其写作兴趣,激活其感悟创作的灵感,让其热情洋溢地去读、去看、去写、去放飞自己的理想。”

安老师的话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往习作教学的五彩路。只有教师“耳聪目明”,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不着痕迹的引领中点燃他们的热情,激起他们的兴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想到这儿,一个方案在我的头脑中逐渐形成……

引·柳暗花明

第二天的语文课,我手捧一纸盒,迈着轻盈的步子,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我,我知道这些小家伙在想什么呢,老师一反常态,他们能不奇怪吗?那我就卖卖关子吧。

我高举纸盒,大声说:“孩子们,你们猜猜,这盒子里有什么?”

有的孩子小眼珠骨碌骨碌直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凑在同桌的耳旁低语……看着他们可爱的模样,我忍俊不禁。马上就有孩子举手了:

“老师,是粉笔吗?”

“不是。”

“是玩具吗?”

我摇摇头。

回答错了的同学像泄了气的皮球坐下来。

“你们想知道吗?”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轻轻地打开纸盒,把里面的纸拿出来。这时,班里嘘声一片,孩子们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全校出名的“调皮猴”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了:

“老师,不就是普通的卫生纸嘛。”

我郑重地说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纸,这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小生命。”

“小生命?在哪?我怎么看不见?”孩子们睁大眼睛,探着身子想有所发现。

揭谜底的时刻到了,我说:“孩子们,这上面有蚕卵,等到春雷一响,蚕宝宝就会从壳里钻出来。到那时,你们就能看见它们了。”

“老师,真的吗?”“小诸葛”似信非信。

“老师,我知道,我姑姑家的小姐姐养过蚕宝宝。”小班长说完,得意地看看左右的同学。

“孩子们,你们有兴趣养蚕宝宝吗?有兴趣的请举手。”

刷刷刷,全班超半数的孩子举起了小手。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你们会养蚕吗?”

孩子们摇摇头。

“没关系,老师带你们去看看蚕农是怎么养蚕的吧。”

我把孩子们带到电教室,把事先准备好的养蚕视频播放给他们观看。小家伙们看得可仔细了,有的还一边看,一边记录着……

回到教室,我把蚕卵分给他们,请他们从今天开始在日记中记录蚕宝宝的生长、发育……

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蚕宝宝的喂养知识,有时,他们还把视若宝贝的蚕宝宝带到学校展示。很多家长也参与到养蚕活动中来,帮孩子采桑叶,清理蚕沙……

我也从孩子们的日记里体验到他们养蚕的喜怒哀乐。每每批到写得好的,我就开心地读给其他同事听:

“它的嘴老是一拱一拱的,吃起桑叶來,嘴像个耙子。两只黑眼睛长在头的外侧,它的头上还有皱皮,身体一节一节的,每节都有一个黑点。蚕宝宝一共14只脚,在它头上有6只,身上有8只……”

“王老师,你们班孩子写作水平进步不小啊。”听到同事表扬,我乐不可滋。

紧接着,我在孩子的本上写道:“观察真仔细!继续,坚持,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今天我很难过。几条蚕宝宝死了。我哭着问妈妈:‘妈妈,早上我去上学时,它们还是好好的呀,怎么忽然就死了呢?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读着孩子的日记,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孩子们在养蚕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喜爱上了这些小生灵,视它们如朋友,现在“朋友”突然离他而去,怎能不伤心呢?

我提笔写道:孩子,别难过,记住你精心喂养蚕宝宝的日子,它们曾给你带来的快乐。

在批改日记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写日记的水平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给他送上笑脸(用印章盖的);进步大的,会送上一张精美的书签。

蚕宝宝结茧子了,养蚕的活动也接近尾声了。我再次把孩子们带到电教室,让他们了解蚕茧抽丝的方法,我国养蚕的历史,欣赏用蚕丝织成的绫罗绸缎……

最后,班干部还建议我召开一个养蚕主题班会,我欣然同意,完全放手让他们准备。

星期一下午最后一节课,我被邀请参加她们的主题队会,由班长主持,班会的内容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有的孩子朗读自己的养蚕日记;有的孩子配乐朗诵诗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手抄报……

听着、看着,我的眼不觉潮湿了。我感动于孩子们的变化,感动于他们的成长,感动于他们的蜕变,他们也如蚕蛹一般,羽化成美丽的精灵。

导·精彩纷呈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教学中,生活上,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

清明时节,我领着孩子们去茶园采茶。漫山遍野的茶树,一丛丛、一簇簇,郁郁葱葱。茶农给孩子们讲解完采茶要领,孩子们便像小鸟一样散开,他们这儿摘一下,那儿摘一下,收获着快乐。

回来的路上,他们兴奋地谈论着,迫切地想知道茶叶是怎样制作的,茶有哪些品种……我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

之后,我们专门召开了有关茶文化的主题队课。孩子们品香茶,吟茶诗,对茶联……最后还分享了两段录像(茶叶的制作和茶道)。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所收获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此时,习作不是水到渠成吗?

参考文献:

[1]张伯华.教你作文巧达标[M].北京出版社,2009-01.

[2]安真合.中小学作文新说[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08.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悟观察体验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