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设备维修管理对企业质量提高的影响

2017-09-20王振江

科学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维修管理质量控制企业

王振江

摘 要 企业保障设备维修质量的关键是生产设备的预防维修水平,但与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也是不可分割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维修技术两个方面是息息相关的,探讨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而提高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本文通过探讨设备维修管理的标准化应用,以及企業在维修管理应用存在的不足,来论述设备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生产维修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6-0117-02

1 设备维修中的标准化维修应用

在进行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由于设备维修的质量会对生产装备长期有效的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确保设备运行的参数始终稳定在可靠数据的下进行,就要加大对设备维修的管理力度和维护程度。大多数的企业都开始给予设备维修管理很大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生产设备维修质量的控制管理力度,设备一旦发生带病运行,导致停台和报废,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会在生产初期建立设备维修制度,并且严格遵守和执行,使设备的维修保障生产的有效运行。在此基础上大多维修施工单位都会依据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规章与程序要求,结合设备维修的实际工作特点,从而制定出一份完整健全的标准化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从多方面规范了设备维修的工作标准,包括有最初设备维修材料、工具、维修的设计方案、维修过程的质量控制等,都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在企业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涉及到维修时,需要注意:第一,在设备维修前要具备完善的设备维修体制以及针对该次故障的维修方案;第二,在维修过程中要具备维修的证明;第三,在设备维修后及时的总结此次的维修工作为下次的故障留下经验数据。三个注意是为了设备维修要遵守和执行标准的制度,保证设备维修记录真实无不良操作,不但提高了设备维修的标准化管理从而有效控制了维修的质量。随着我国设备维修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和改革,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逐渐的开始被应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都要及时的提高相关新型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能力。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的工作标准不是唯一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需要根据企业设备特性而及时完善其标准化制度的制定和

执行。

2 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现阶段很多企业和个人在设备维修管理的认知上还存在客观性、局限性,出现在制定制度上出现片面性,在工具的使用上存在局限性,导致无法全面和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整体意识欠缺。由于没有统筹合理的进行设备的采买、使用、维护和改造,最终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下降。

2)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没有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没有对设备维修管理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长远分析和整体预估,而导致在购置设备时存在盲目性,最后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风险。虽然大多数的企业都在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采取整改措施。

3)很多企业只是单一的重视维修设备而不是改造设备,这种片面追求低成本、追高产,不惜设备寿命采取了超负荷的使用,敷衍保养的行为,让设备带病工作,那就相当于将停台或者报废的结果更拉近了一步。

4)设备的维修管理除了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外还需要检验、检测,这就是说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很多企业的检测标准不是缺失就是执行程度差,走形式靠敷衍。

5)企业负责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也缺乏对相关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导致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维护都处于落后的工作水平。

3 设备维修作业的规章与程序以及维修质量的控制管理

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都对设备维修的结果赋予了过高的预估,最高的理想是一次维修终生免修,想要生产设备的长时间稳定的使用是需要对设备进行长周期的良性的维修保养。最常见问题是设备维修质量达不到标准,很短时间内出现反复维修,是由于很多企业都不能做到有规律、及时的进行设备维修保养,没有有效的控制维修质量。设备维修的质量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维修人员的操作工艺、操作流程以及综合素质。在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设备维修人员要兼备维修技术水平与业务水平,相比其他较为简单的作业工种来说,对铁路客车生产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应该更加精细。只有设备维修人员的设备维修专业知识是全面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效控制设备维修的质量。设备维修人员通畅是通过两方面来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一是学习以往的工作经验,二是通过企业的专业培训,这两种方法都会提高维修人员的设备维修技术。维修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能否真正理解维修方案的精髓的,同时也影响维修方案的选取。当生产设备维修的质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的需要,是由于设备维修整体力量的不足而导致的。所以企业要提高和保障设备维修的质量,不单是需要控制有效的维修保养还要加大对所有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的培训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尤其是对新型的设备维修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严格制定标准化的维修管理的标准制度,根据技术更新而及时的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坚持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验才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的根本。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提高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合理和科学的维修管理制度,设备维修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客观因素。所以,每个企业都必须制定和规范的是设备维修的标准化管理制度。随着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程序化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认识,保障维修管理制度内的要求都能得到有序和规范的执行,彻底杜绝由于维修人员的个人主观原因而影响设备维修的质量。标准化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只有好的品牌和质量才能保障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征,李宗强,吴建康.浅析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管理[J].化工管理,2017(8).

[2]介要奇,王立华.基于全员生产维修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20(6):6-8.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涂忆柳,李晓东.维修工程管理研究与发展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4):7-12.

[5]张晨光,安凤丽,丁钟.企业设备维修策略制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云南科技管理,2014(4):62-66.

[6]夏良华,贾希胜,徐英.设备维修策略的合理选择与决策流程[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6(4):63-68.

[7]黄建国.建立适应企业实际肋设备维修管理模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1(4):6-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维修管理质量控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纺织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分析
船舶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