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下中小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2017-09-20吕统全

时代金融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机遇

吕统全

【摘要】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而这一市场化进程将毫无疑问对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中国的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的资金实力、人才技术水平以及品牌信誉等,在面对利率市场化造成的存贷利差缩小、利率风险凸显等挑战时相对于大银行会愈加艰难。本文认为中小银行主要面临传统业务流失、经营管理压力增加以及行业并购和破产的压力。中小银行应该从转变盈利模式,优化客户结构,增强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定价能力等方面着手,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中小银行 机遇 挑战

一、引言

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201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大额存单产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可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并以市场化的方式确定利率。近20年的时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终于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也已指日可待。

然而,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下,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以存贷利差为主,而利率市场化将不可避免地压榨存贷利差形成的盈利空间,给银行业带来空前的压力。而其中,中小银行由于网点数量少、人才技术不够完备、缺乏品牌硬实力等原因,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将比大银行面临更大的冲击与挑战。因此,本文将要探讨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为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挑战

就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仍然在银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图1呈现了2014年年底各类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可以看到,大型商业银行占41%的比重,而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因此,面对利率市场化造成的冲击,中小银行的低市场份额势必会导致其风险应对能力的低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大型银行凭借其优质的客户资源、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相对较高的风险控制水平,显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中小银行在此过程中则可能面临更多的客户流失与市场份额挤压。下面将对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展开具体讨论。

(一)传统业务面临缩水压力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度更大,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性更强。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各大银行必然会为了吸引更多存款而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降低贷款利率以吸引更优质、有信誉的客户,这将直接缩小银行如今赖以生存的存贷利差,压榨银行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同样会导致居民所能选择的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从而出现金融脱煤现象,银行的存款可能有流失的风险。这些影响对中小银行来说是更危险的。面对传统业务缩水的压力,大型银行可以凭借自己的品牌吸引力以更低的成本吸引到更优质的客户,同时凭借自身累积的强大的资金实力,大银行更容易承受存贷利差造成的冲击。但是中小银行受限于资金实力,在降低存款利率或提高贷款利率上无法做出太大的让步,同时又缺乏信誉以吸引更多大客户。因此在传统业务缩水上比大银行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二)经营管理的压力

一方面,存贷利差大幅缩水,而且中小银行自身的实力及品牌信誉无法受到认可,因此存款面临大规模流失的压力,银行的盈利能力必将受到大幅冲击。而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的资金实力以及人才技术等,业务拓展较为缓慢,中间业务的发展也落后于大银行。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如何吸引更多优质客户、拓展新业务以保证盈利水平将会成为中小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风险将不可避免。例如当银行的资产、负债或表外项目头寸的重新定价时间和到期日不匹配时,银行将会面临重新定价风险,这也是最主要的利率风险。而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增加,金融产品愈发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率敏感型产品数量也将大大增加。中小银行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同时相对大型银行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利率风险的控制能力较低,因此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相对更大。因此,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何保持盈利能力控制风险将对中小银行造成更大的挑战。

(三)行业并购与破产压力

如前所述,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与压力,经营管理不善很可能导致破产的风险。在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就曾出现储贷协会危机,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近1000家小型银行被迫关闭。与此同时,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会逐步走向集团化和大型化。大型银行可能会为追求规模经济与利润最大化不断并购中小银行。国外的利率市场化案例也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超大型银行和混合的投资银行会不断涌现,中小银行的发展阻力在同业的竞争压力下将会大大增加。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转变盈利模式

在存贷利差缩小的过程中,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大大降低,如果银行仍然走当下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势必将受到很大冲击,因此盈利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地方具有从业人员本土化的优势,与当地政府以及企业联系更为紧密,而且相对大银行,在信息搜集、客户接洽上更为灵活和便捷。因此,中小银行可以利用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对不同企业“量体裁衣”,为其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和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中间业务的拓展也是中小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新兴金融业务可能需要更大投入同时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中小银行也不能盲目开展新兴业务,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人员组织结构、资金实力、风险控制水平、客户结构等特点,集中开展更合适自己也更具长期竞争力的业务,实现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同时,中小銀行可以凭借自己的从业人员本土化优势以及对地方市场更为熟悉的优势,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合作,获取政府支持,从而争取更优质的融资项目。endprint

(二)合理选择目标客户,控制风险

大型银行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与人力资源,在大型项目和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上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同时,大型银行的组织结构的分工较为明确,决策过程相对集中,如信贷决策权由专门的贷款评估部门决策,且相关费用较高,如法律程序要求的担保费、评估费、保险费、公证费及其他的办理手续登记费等,大银行的贷款程序对中小企业来说成本相对过高,且手续繁琐。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通常具有每次需求量相对较小、频率较高且资金需求较急的特点,且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不同,大银行的贷款流程往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而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对于大银行来说也相对没有保障。

而中小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时却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程度较低,对大银行来说难以评估其财务风险,但是中小银行的从业人员相对更本土化,可以通过当地的关系网络更为便捷地搜集企业信息,对企业信息作出更合理的评估。其次,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决策相对分散和灵活,这就降低了贷款审批的成本,简化了贷款流程,更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而且中小银行资产较少,与中小企业每次贷款金额较低的特征也相匹配。再次,从业人员的本土化和较低的人员流动性有利于小银行维护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加强事后监督,降低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

因此,笔者认为,中小银行应该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集中精力发展中小企业市场,发挥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吸引更多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但如前所述,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程度较低,其贷款风险相对更难评估。同时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在经济下行或行业受到较大冲击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因此中小银行在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目标时必须强化风险管理,针对中小企业加强风险控制方面的创新。

(三)增强利率风险管理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风险不可避免,而前文也已经提到,中小银行于这一块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小银行应当加快建立风险内控系统,主动参照巴塞尔协议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中小银行需要引进具有数理金融背景的专业型人才,运用先进的利率风险控制方法,以降低利率风险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的冲击。

(四)提高定价能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信贷产品趋向复杂化,此时产品定价将会成为银行盈利的关键。但是,目前来看,中小银行受限于人才技术的匮乏,对信贷产品的定价还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容易引发价格战,有可能导致盈利能力的下降。因此,中小银行需要加大对产品定价能力的探索,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增强对信贷产品的定价能力,增加银行的盈利点,同时也为客户获取稳定收益以吸引優质客户。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4):27-37.

[2]河北银行课题组.利率市场化与中小银行应对策略[J].银行家,2011,(8).

[3]王丽英,沈庆劼,王会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策略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8):77-83.DOI:10.3969/j.issn.1000-2154.2012.08.009.

[4]中海.利率市场化与中小银行转型[J].中国金融,2012,(15):2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