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价值在大众美术的体现
2017-09-20宋慧
宋慧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加快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大众美术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特殊的历史产物,正是理想与艺术的结合,是对群众精神世界的最佳“食粮”。本文将主要针对群众文化价值以及大众美术方面进行介绍,进而表述群众文化价值在大众美术的体现。
关键词:群众文化价值 大众美术 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50-03
各种各类的群众文化活动,正是大众美术的表现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群众文化价值,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对他们精神世界也进行了愉悦。群众的价值观念、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各种优秀作品不断被创造,最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俨然成为当代群众的追求。
一、群众文化价值简析
(一)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性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以及自我开发的文化类型。该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在群众文化内容上,并没有限制,反而内容广泛,并多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等都包含在了群众文化中,就其本质特征有群众性、自娱性、倾向性和传承性,因此要求社会方面要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求社会的一切群众文化活动以群众为主。再加上群众文化的精神调节、宣传教化、普及知识以及团结凝聚等社會功能,都在表明群众文化的建设目标及原则: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原则。[1]
(二)群众文化价值
1.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探索
关于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可以从娱乐和交流、仪式和团结、符号和象征三方面谈起。[2]首先是娱乐和交流方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众文化在体现群众性时,也体现出“阶层”的划分,即便是群众文化内容丰富广泛,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寻找娱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分层。比如以年龄段为依据,群众文化的体现可能就会出现年轻人和年轻人、老人和老人互相娱乐的情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就会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体现。因为很多人可以借此扩大自身的交友圈,加强和周围人群的情感沟通,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等。其次是仪式和团结方面。对于“仪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貌体现方式,一些民族仪式、政治仪式等,都在侧面体现着群体性文化艺术。比如“结婚仪式”,不同的人对于结婚仪式的要求也不一样,像西方草坪上的浪漫婚礼、中国“拜堂成亲式”的传统婚礼,都体现了群体文化的异同,也显示了民族内部团结性。在这些仪式中,群体文化使得仪式过程丰富,某些特殊含义可以被放大,进而达到仪式的目的。最后是符号和象征方面。群体文化,是该群体成员价值观的体现,在某些时候可以直接性的代表为某个地区的整体风貌,甚至是一些文化形象会被直接性的成为该地区的名片,成为代表该地区的符号。在有些时候,一个城市的群众文化状况,是该城市总体状况最直接、最明显的标志。
2.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探索
第一群众文化与主导文化。众所周知,我国的主导性文化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因此对于国家核心价值的培育,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关键项目之一。而经过实践证明,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群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日后的主导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的利用群众文化的特点与优势,呼吁人民群众的参与,反过来说,在打造群众文化时,也应该注入主导文化,倡导群众文化的“高大上”,摆脱“三俗文化”。
第二群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群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领域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主要以社会为基础,以营利为目的。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水平不断直线上涨,人们对文化等精神领域的追求逐渐强烈起来,进而催生了文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但就文化产业的根本而言,仍是“群众支持”。因此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将会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大众美术简析
新中国大众美术是二十世纪中国民主化、现代化历程中的产物,是在特定时期下社会理想与艺术理想的集中体现。而在这一过程中,大众美术逐渐形成了四个特征。
第一是自上而下。大众美术的发展快速离不开国家体制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美术“自发性”,进而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时间长河中被保存下来并继续发展。国家体制支持的原因是大众美术“艺术为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基本理念,因而在工作时,会形成一个从文化部到文化厅,到文化局,再到文化馆,最后到文化站的循环。第二是有计划与组织。大众美术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众人对艺术的执著献身精神,面对大量的、优秀的大众美术作品,就必须制定科学的、全面的计划,进行严密的组织安排。而大众美术的发展俨然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第三是有理想、有目标。前面所提及到的两个特征,都离不开大众美术的“理想、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也正是由于有了坚定地理性信念,大众美术才可以有国家体制的保护。我们从没有忘记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沉痛的历史苦难,也正是这些苦难最终造就了中国人民的胜利,正是这种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美好憧憬,成为还处于贫困中的中国人的巨大的精神支柱,并激励着人们为这个理想而不断拼搏。第四是以民族民间艺术为基础。大众作为大众美术主要组成部分的主体,本身就是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其生存根基的,其视觉经验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因此,民族民间艺术自然成为这两个方面的汇合点。[3]
三、群众文化价值在大众美术的体现
(一)群众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endprint
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大众美术正逐步走向更多的群众主体,并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它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例如大众美术在当今社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还包含了剪纸艺术、泥塑艺术、篆刻艺术等多个艺术门类。可以说,大众美术已经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让人们的审美观得到提升,生活充满艺术。当然这也离不开群众文化价值的作用,因为群众文化价值的加入,大众美术才可以更“接地气”,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去接触大众美术、丰富大众美术。例如类似“山水画笔会”的召开,可以让更多山水画爱好者集结,共同去探讨、研究、开发山水画。反过来说,许多美术爱好者在业余时间通过参加美术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技艺,人们的精神世界会有更多地发展空间,群众的价值观念也会潜移默化的变化,并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4]
(二)群众的审美观念得到改变
伴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创新发展,美术已经俨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渗透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各个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都积极建设了具有地方风味的美术展览馆,一方面,能更好的传承好本地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使人民大众更容易的了解这一门高雅的艺术,通过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创作内涵等。群众对同一美术作品会心生不一样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头脑中都产生了相对独立的思维,群众在欣赏时,能近距离挖掘美术作品的真实情感,以此实现与创作者情感上的沟通和共鸣,经过长期的艺术欣赏和点评,从而提升美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5]审美活动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美术活动来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很大意义上能提升广大群众的审美能力。随着手机、单反相机、摄影机的不断普及,社会大众能更容易接触到美术作品,参与美术活动,同时,也能展现出美术形式新的活力。
(三)群众的创作激情得到激发
每一个作品都有艺术的涵养,是生活的写照,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寄托。因此在对大众美术进行了解的时候,也是对大众美术背后的了解,而了解的途径就是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参与者就是广大群众。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进而调动群众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作为一个复杂的群体,群众的智慧也是丰富的,因此在群众文化价值更深厚。反之,当群众参与到各种样式的美术活动中时,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美术的兴趣也会迸发出来,创造出更多的美术作品。人民大众作为美术创作的主体,能够为美术创作提供大量的题材和灵感,而相关的机构则会提供更多的平台来为人民群众的智慧进行集结,群众的创作激情得到激发。
(四)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
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众美术,经过历史的洗涤,造就了各种“美”的观念,并且群众文化价值的体现,也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遗产,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在代代相传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为我们了解各族人民的传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是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的,在对大众美术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离不开对群众文化价值的运用,是对其强大的群众背景的运用。这一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对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时代性质的创新,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并为当下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大众美术,通过大规模的群众美术创作和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在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的同时,群众文化价值也会得到实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众美术在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创新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群众文化价值在大众美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要继续发展大众美术,实现群众文化价值,还需要各方的努力,重视群众自身的力量,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创作出更优秀的文化作品。
参考文献:
[1]邓新颖.论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4,(23):264.
[2]韩菲,刘涛.浅谈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J].大众文艺,2015,(04):19.
[3]郭芳,董君.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社会效益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46.
[4]范宁宁.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索[J].理论界,2014,(08).
[5]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的未来發展[J],戏剧之家,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