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7-09-20乐琦徐欣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乐琦+徐欣萌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理念和互联网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着重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基本思路以及主要内容,提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应重视产学研多元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资源协同整合以及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建设。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互联网+ 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改革,已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理念为代表的创新应用范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社会经济、商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数字素养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发展同互联网思维联系密切。《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入探索新型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基于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理念、技术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能力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2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应以互联网+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坚持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深度合作、协同创新、资源共享,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结合高校优势特色与国情、省情,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目标紧密结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激发多元主体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力与动力,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一流创新创业成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以高质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点,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应至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产学研多元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资源协同整合;二是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建设。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科学的平台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有力推动和保障。

3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资源协同整合

互联网+产学研多元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资源协同整合是在互联网+及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下,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互联网+多元平台协同共建共享共用共管为原则,以产学研资源协同整合共享和虚拟仿真创新创业平台为基础,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为支撑,高等学校、企业組织与政府机构协同合作、汇聚合力、协同推进,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模式创新,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设计开展多层次、多模式、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加强体制机制与管理制度创新,着力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丰富育人资源、协同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师资团队,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水平与效率。

4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建设

互联网+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建设包括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经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三大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组织多元主体,协同整合国内外优质产学研资源,按照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素质、综合培养的原则,面向社会科学领域管理类、经济类、教育技术、体育、计算机科学类学科专业,开设个性化教育与实践项目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意识与能力。三大虚拟仿真平台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科学研究实践项目、管理决策实践项目、创新创业竞赛实践项目、经济分析实践项目。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决策、创新创业实践现实问题,利用互联网与虚拟仿真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意识、能力和素质。

5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1)多元主体协同,构建多层次开放式互联网+创新创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平台技术,优化升级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基于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协同整合境内外多元主体(高校、企业与政府)产学研创新创业育人资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元主体共享、共建、共管、共用的多层次开放式互联网+创新创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2)需求导向创新驱动,构建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多元主体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创新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特色鲜明、理念领先、可复制推广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3)持续创新积极实践,提升互联网+产学研协同育人成效与平台辐射力度。持续改革实践创新,不断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力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总结互联网+创新创业产学研协同育人经验与平台辐射力度,形成标志性育人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

6结语

综上,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应基于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优化互联网+教学环境,多元主体整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资源平台,以教学与实践模式创新为先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方式、实践模式,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与管理制度创新为保障,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无论从政府、高校还是教师、学生,都需要全方面充分投入其中,各司其责,才能真正实现对互联网+带来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机会把握和风险把控。

作者简介:乐琦(1982-),男,湖北黄石人,管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独孤昌慧,刘恒.互联网+下的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3).

[2] 马晓君,潘昌伟,陈立江.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探索实践[J]. 未来与发展,2014(11).

[3] 贾树文,杨婷婷.互联网+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1).

[4] 薛慧.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03).

[5] 余浩.叶伟巍.互联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

[6] 魏莉,杨晓英,杨瑞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文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大学教育,201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