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与能力相关性分析视角下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2017-09-20霍海英陈智平杨海燕邓英古陈丽梅吴利忠潘小炎

大学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相关性分析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霍海英+陈智平+杨海燕+邓英古+陈丽梅+吴利忠+潘小炎

[摘 要]该研究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下,以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分析问卷自评结果,构建知识与能力相关性分析模型,剖析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对知识与能力的认知及掌控现状,探索知识习得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实证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8-0016-05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健康中国作为优先发展的国策已付诸实践,国民健康服务与管理亟需大量有胜任力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在这个背景下讨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根据英、美、澳等西方国家卫生管理教育的多年发展经验及我国国情,可将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定位为应用型人才[1]。经过专业教育与培训后,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卫生管理知识与技能[2],即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3]因此,本研究以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分析为视角,以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分析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看法及掌握程度,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为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近两年部分毕业生的自填调查问卷。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经查阅参考国内外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本研究将知识与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现状的考察维度,主要考察毕业生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并结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现行的教育体系,将专业知识维度分解为管理学知识、数据统计分析知识、医学知识、英语知识、其他知识(包括公文写作知识、办公软件知识等)这5个考察指标,将实践能力维度分解为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能力这8个考察指标。[4][5][6][7]

2.调查研究法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借助校友通讯录,于2015年3月至5月联系开设有卫生管理专业的广西4所高等医学院校近两年的毕业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自编调查问卷,由被调查毕业生自主填写,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回收问卷。广西高等医学院校近年来才陆续开设的卫生管理专业,专业办学时间不长,近一两年陆续有毕业生,而且每校每届招生规模不大(30人左右),因此至今毕业生总量不大。本次调查向毕业生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80%。我们主要调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关指标的判断及自我评价。调查样本人群特征见表1。

3.统计分析方法

我们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一编码,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应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毕业生人群在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现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以及所具备的实践能力状况,并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自评结果的相关性。

二、研究结果

(一)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的现状

毕业生对于“您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到哪些专业知识”的回答结果见表2。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办公软件和公文写作知识的毕业生人数分别占87.50%和77.50%,说明这两项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学及医学知识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多,相应人数分别占62.50%、57.50%和50.00%。对于英语知识,毕业生在工作中运用较少,他们当中只有30.00%的人会用到。

(二)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

毕业生对于“您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的回答结果见表3。

毕业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自评结果基本集中在“一般”或“较好”的两个等级,认为自己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属于“好”或“差”的两个等级的人数较少。其中,管理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主要包括公文写作、办公软件等知识)掌握相对较好,自评中9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属于“较好”或“一般”的等级。相比之下,对医学、数据统计分析和英语这些专业知识,毕业生掌握程度属于“较差”或“差”等级的人数相对较多,分别占32.50%、20.00%和18.00%。

(三)毕业生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看法

毕业生对于“将实践能力按其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分类”的回答结果见表4。

在实际工作中,把写作能力、社会交际、口头表达、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这5项能力判断为“重要”的毕业生人数构成比依次为67.50%、62.50%、55.00%、45.00%、42.50%。外语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得不到毕业生的认可,对这两项能力选择“不重要”及“忽略”的人数之和构成比人均分别高达75%。

(四)毕业生对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

毕业生对于“您对自身实践能力的评价”的回答结果见表5。

毕业生对自身实践能力的评价比较中肯,70.00%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各项实践能力自评等级为“较好”或“一般”。其中毕业生认为团队合作、社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是他们具备的“较好”的能力,选项人数依次占55.00%、47.50%和42.50%。endprint

(五)毕业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将毕业生的所学专业知识自评情况与实践能力自评情况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6。

相关系数表明,毕业生所习得的专业知识与所具备的实践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容置疑,英语知识与外语能力的相关性高,相关系数高达0.912。管理学知识与其他7种能力均呈现一定强度的相关性,特别是与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相关关系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0.511和0.503。其他知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也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0.527。数据统计分析知识对这8种能力也都呈现一定强度的相关性。此外,医学知识与各种能力的相关性较弱,仅与4种能力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较弱的相关性,分别是组织管理、社会交际、写作和科研能力。

三、讨论与建议

(一)从专业知识维度思考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需要运用到办公软件、公文写作、数据统计分析这些专业知识。但是,他们对掌握这些专业知识的自我评价却难以达到“较好”及“好”的等级,大部分人对掌握这些专业知识的自评等级均为“一般”。较多人认为管理学知识在工作中也需要运用,他们对管理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评等级相对好一些。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当突出以上相关类别的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加重与此类课程相关的实验、实训学时的分量,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此外,对于医学知识与英语知识,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运用较少,自己掌握得也不好。后续的一些调查访谈表明,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医学类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现状不够满意,主要问题是:卫生管理专业医学类课程开设学时不多,门类相对较少,医学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前后连贯性较差,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各门类医学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要求又基本上与临床医学生的要求一致。因此,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对医学类课程的学习与学业成绩均呈现出不理想的状态,这个调查结果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有共同之处。[3][6][7][8]尽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的医学知识不多,但作为卫生管理人才,仍需要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考虑针对卫生管理专业压缩、整合、重组医学类课程[3][4][7][8][9],优化设置医学类课程模块,不應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使用同样的课程标准,应降低课程难度,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为主,与医学生的精英教育模式有所区别,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宜采用多元评价、过程评价或综合评价等方式。事实上,掌握医学与英语知识是卫生管理人才区别于其他管理人才的特色所在,因此,此类课程有必要适当调整,合理安排,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从实践能力维度思考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毕业生普遍认为,社会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工作中都重要。对这些能力的自评也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好”或者“较好”的等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继续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毕竟这些能力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可以培养的。

对于写作能力,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认为这是工作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在能力自评中,却有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此项能力属于“一般”等级。因此,写作能力培养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专业人才培养亟需加强对传统写作能力的训练,包括对公文、应用文、新闻稿、调查研究报告等的写作训练。

对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及自评情况,较多毕业生均选择了“一般”,这或许也说明学生未能将专业知识较好地内化,从而转变为实践能力。正如前所述,本次研究中发现,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管理学知识的人数占比仅过半(57.5%),难道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运用管理学知识吗?真实情况可能是学生未能将管理学知识充分内化,也未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管理学知识,以至于认为管理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可见,传授知识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如何向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转变,这是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课题。

至于科研能力与外语能力,毕业生对这两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评中认为其相应的能力也是相当弱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科研与外语能力是新型优秀人才的标志,未来高级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当着眼于加强学生科研与外语能力的培养。[10]

(三)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自评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中国老一辈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方能转化为能力。

由相关性分析看到,管理学专业知识自评等级与7项实践能力自评等级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管理学类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存在必然联系。因此,推进管理学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带来显著效果是必然的。

数据统计分析知识与所有的8项实践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类课程除了传授事实性知识以外,同时也传授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促成技能的形成,知识与技能合力作用形成能力。根据知识特点及教育心理学规律推断,数据统计分析类专业知识在各项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特殊意义。事实上,如前所述,毕业生已经认识到数据统计分析知识的重要性,但承认自己对这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好。因此,从数据统计分析类专业课程的改革入手,不失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一剂良方。

此外,也应当看到,不同专业知识与各种实践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教学设计的好坏与专业知识的习得程度,将直接关乎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需要重视课程与教学改革相关问题。

(四)小结与研究展望

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在工作中运用到的知识与能力偏向实用性,与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精英型人才的目标不同,卫生管理专业应当定位在普及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当加强办公软件与公文写作类、管理学类、数据统计分析类课程的设置,考虑在此类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实验、实训学时,或者单独开设一些内容相关的实验、实训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实训以及实践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目的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广泛应用知识、迁移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在工作中离不开写作、社会交际、口头表达、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等能力,若管理类课程、数据统计分析类课程能做好课程与教学设计,则可与以上能力的提升相辅相成。放眼未来,高素质卫生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医学、外语类的课程设计,重视处理好相关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从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视角探索课程体系改革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途径。

当然,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样本量偏小,样本代表性有一定局限,对统计量的稳健性有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后续研究工作中纳入更广泛的样本,更科学地推断研究结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赟,张翔.英、美、澳卫生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9):99-102.

[2] 梁栋,李跃平,尹爱田.福建省卫生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19-20.

[3] 张治国,王立洋,熊巨洋,等.5所高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比较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5):98-101.

[4] 刘彩,张宇.天津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探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1):37-39.

[5] 周虹,林书兰,林丽云.三亚市卫生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评价研究[J].海南医学,2012(21):135-137.

[6] 王立洋.职业化视角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方案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19.

[7] 裴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规格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2,22-24.

[8] 牛亚冬,张亮,张翔.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5(12):90-92.

[9] 李贝.新医改形势下卫生管理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2015(6):133-134.

[10] 何秋平,潘丽梅,吴秋玲,等.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9):696-699.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关性分析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淘宝星店成长中的粉丝力量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