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2017-09-20刘婷陈晓华陈亚丽刘王莉
刘婷 陈晓华 陈亚丽 刘王莉
南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A区 四川南充 6370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刘婷 陈晓华 陈亚丽 刘王莉
南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A区 四川南充 637000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给予集束化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集束化护理有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
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较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不利于患者疾病恢复,而且会影响患者预后。护理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用手段,但实施常规护理时,针对性、预见性均比较差,预防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时,可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促使患者尽早痊愈。本院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时,即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8例,男47例,女41例;年龄33~76岁,平均(56.1±4.4)岁;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31例,脑出血、脑血栓26例,脑外伤20例,重症肺炎6例,感染性休克4例,糖尿病高渗昏迷1例。纳入标准:(1)机械通气均为首次进行;(2)气管插管经口进行或气管切开;(3)均对本研究知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B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各项护理操作保证无菌性,吸痰操作于恰当时机开展,体位取半坐位,抬高床头 30°~40 °,预防误吸。在 B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
(1)口腔护理: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如气管插管经口进行,会干扰口腔内的平衡状态,口腔中细菌一旦进入呼吸道后,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口腔护理工作,翻身、扣背、排痰定时开展,湿化及温化措施加强,使气道黏膜损伤程度减轻,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2)分泌物管理:导管上方会积聚上呼吸道的黏糊状分泌物,患者开展呼吸过程中,分泌物随之发生运动,逐渐的进入到下呼吸道中,引发感染,护理人员应对分泌物定时清除,并增加分泌物情况的检查次数,以便分泌物出现后及时清除,清理后消毒气管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3)体位管理: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禁止采取仰卧位,预防反流误吸的发生,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通常,半卧位为比较适合的体位,此种体位能够有效的控制咽喉部、上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其进入到下呼吸道中;(4)胃肠营养管理:呼吸道中进入食物后,患者极易发生窒息,若采取鼻饲措施,感染风险会增加,为保证患者机体营养充足,要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实施胃肠营养[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符合下列情况的 2条时,即可确诊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X线胸片显示,肺浸润为新发或呈现为进行性;(2)体温升高;(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 20 ×109/L以上,或C反应蛋白超过8mg/L;(4)采集气道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2]。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A组44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发生率9.1%;B组44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例,发生率27.3%。A组低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相关指标时间比较
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相关指标时间比较(±s)
表1 A组与B组相关指标时间比较(±s)
注:与B组相比,*P<0.05。
组别(n=44) 机械通气时间(d)ICU入住时间(d)总住院时间(d)A组 7.9±5.1* 14.1±4.8* 20.7±6.2* B组 12.6±5.4 20.9±7.8 28.1±8.6
3 讨论
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因素比较多,如患者年龄、ICU病房环境、医护人员操作的无菌性等,而将高危因素的发生几率尽可能降低后,即可降低该疾病的发生风险。集束化护理中,指导思想为循证医学,集合了一系列已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方案,形成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达到预防的目的。将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后,经过相应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舒适护理理念的精髓,从而使自身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提升,避免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同时,在集束化护理作用下,患者及家属对机械通气内容的了解更为全面,如机械通气必要性、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等,增加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意识,并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效果。此外,集束化护理的预见性、针对性比较强,可使护理人员明确该做什么、哪个时机实施等,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痊愈。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均低于B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期间,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后,有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尽早的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出院,提升其生活质量。
[1]李桂兰,尹心红.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防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0(03):106-108.
[2]刘东岩,孙铁英.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9(03):147-149.
[3]王玲,张永利.集束化护理预防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5,27(2):299-300,303.
R605.973
A
1672-5018(2017)02-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