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天津(二)
2017-09-20杨大辛
杨大辛
辛亥革命在天津(二)
杨大辛
武昌起义后,革命组织纷纷出现,革命斗争趋向高潮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人心振奋,革命党人积极筹划在天津采取行动,声援南方,迅速取得彻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全面胜利。
就在武昌起义后的不久,天津共和会宣告成立。据于树德回忆:“天津共和会是辛亥起义后,以北洋法政学堂和天津女子师范学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革命团体,也有学堂以外的人参加。公推白雅雨为会长,胡宪为副会长,与南方和京津一带革命团体联系,大概是辛亥年九月间(阴历)的事。机关设在天增里附近生昌酒店楼上。”①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中国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校址位于河北区天纬路天津美术学院处。
白雅雨,名毓昆,雅雨是号,又字铣玉,江苏南通人,曾就学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精研典籍,文赋惊人,有“江南才子”之称。他从南洋公学毕业后,受聘于上海澄衷学堂任教,这期间经常与同盟会成员接触,被吸收入盟,立志献身革命。鉴于北方开辟工作的需要,白毓昆携眷北上天津,就任北洋女子师范和北洋法政学堂的史地教员,一面教书,一面开展革命活动。白毓昆的革命立场十分鲜明,对于当时社会上的立宪运动,他明确表示这是“与虎谋皮”。武昌起义后,白毓昆主张立即采取行动,他说:“京津一带是清室的根本之地,京津不动摇,南方革命军恐难持久,如果战期延长,生民涂炭,我是很不忍的。我们应该尽快在京津举义!”当时有人担心力量薄弱,白毓昆毅然说:“拿破仑说过,英雄字典里没有‘难’字,北方革命的职责难道要等别人来承担吗?”于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了天津共和会,并立即着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他为了减少后顾之忧,将妻儿打发回原籍。然后,他奔走于北京、天津、滦州、张家口等地,联络军队,运送炮械弹药,不辞辛苦地推动起义工作的开展。②
原在冀东组织铁血会的丁开嶂,曾计划在清军举行秋操演习京城空虚之时起事,已部署了铁血会京东部为发难军,关东、边外、京北三部进行支援。不料在秋操演习之前几天,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闻变,立即决定取消秋操,因而铁血会乘虚发难之举落空了。丁开嶂立即来天津“立军部于法租界,操纵榆关东西、长城南北草泽革命军。”重新部署武装起义的举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天津的革命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除上述的共和会、铁血会而外,还有光复团、急进会、女子暗杀团、北方革命总团、共和革命党、北方共和团等等,革命气氛相当浓厚,各派政治力量猛烈地冲击着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原在北方进行革命活动的胡鄂公,1911年春南下到上海,又辗转去南昌、开封、汉口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时适在汉口,旋被湖北军政府任命为鄂军水陆总指挥。不久,北京同盟会冷公剑等去武汉,要求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派胡鄂公北上,加快北方革命的步伐;经军政府议决,派胡鄂公为鄂军政府全权代表,前往北京、天津主持北方革命,并拨款一万元作为办公费用。同年11月24日,胡鄂公经上海北上抵津,住在法租界紫竹林长发栈。胡到天津以后,立即与白毓昆、胡伯寅(即胡宪)、孙谏声、陈之骥等革命党人接头,策划在京、津、保、滦、通各地进行革命活动的步骤。自此,北方的革命活动有了新的开展。
与此同时,汪兆铭(精卫)也从北京来天津进行活动。1910年汪兆铭与黄树中、罗世勋在北京行刺摄政王载沣,因事机泄露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由于清政府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建议对革命党人采取怀柔政策,改判汪、黄为终身监禁,罗为有期徒刑十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又将汪兆铭释放,发交两广总督张鸣岐试用,又经当时受命组阁的袁世凯奏请留京。从此,汪即为袁所收买,成为南北调和的政治掮客。汪兆铭为袁世凯利用之后,立即来天津进行活动。1911年12月1日,汪兆铭在天津意租界召集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并推举汪兆铭为支部长,白逾桓为参谋部长,彭家珍为军事部长,黄以镛为交通部长,李某为财政部长。
12月2日,胡鄂公以鄂军政府代表的名义在北洋医学堂召集京、津、保、滦、通、石(石家庄)等地的革命党人五十余人开会,讨论集中统一指挥北方革命力量问题。会议决定设鄂军代表办事处于天津,在京、津、保、滦、通、石各地分设总指挥处。总指挥由鄂军代表胡鄂公兼任,下设秘书处及参谋、军事、交通、联络四部,以熊得山为秘书长,孙谏声为参谋部长,陈涛为军事部长,白毓昆为交通部长,吴若龙为联络部长。各地总指挥处分别成立总司令部,指挥各地区的起义行动。天津总司令部早于11月30日即已成立,以孙谏声为司令,陈之骥为参谋部长,华朗轩为副官部长,易宣为理财部长,陈涛为交通部长,白毓昆为外交部长。北方武装起义之举,已经迫在眉睫,急不可待了。
革命党人王熙普英勇就义
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拥护共和;北方各地危机四伏,武装起义一触即发。清政府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但仍在作最后的挣扎。1911年12月3日,革命党人王熙普,被天津镇总兵张怀芝残酷地杀害了。
王熙普,又名宗成,字钟声,浙江绍兴人。自幼胸怀大志,倜傥不群,曾留学日本。清末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一所通鉴学校,在教学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有演戏才能的学生从事戏剧活动。他对学生们说:“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靠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改良戏剧。”后来,通鉴学校停办了,王熙普又组织了春阳社,演出新剧。上演的第一出戏是《黑奴吁天录》,后来又陆续演出《迦茵小传》《徐锡麟》《官场现形记》等。通过这些戏的演出,讽刺亲贵官僚,宣传革命思想,启发人民群众觉醒,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王熙普所演的戏,不用锣鼓场面,名为“改良新戏”,即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戏”,实为我国话剧运动的滥觞。1910年,王钟声带领他的剧团北上,在北京鲜鱼口天乐茶园演出,并不断地来天津,演出于下天仙戏院及同乐茶园。一时王熙普的名声大噪,极受观众的赞许。王在天津与移风乐会会长刘子良等相识,共同探讨戏剧改革,结为友好。
武昌起义后不久,上海光复,王熙普一度出任沪军都督府参谋。11月间,王来天津活动,潜居奥租界刘子良家中,秘密召集戏剧界同行故旧,酝酿举事。由于事机不密,为清政府密探侦悉,直隶总督陈夔龙密令南段警察总办杨以德串通奥租界当局,于12月2日晚间,派探访局警员十余人到奥租界刘子良家将王熙普及刘子良、朱琦、佟尧山、吴楚湘、陆金浦、曹恩祥等人逮捕,当场并搜出一颗都督印信和若干文件、信函等。捕后即遵照陈夔龙的旨意,交由天津镇总兵张怀芝办理。张怀芝把王熙普等人交军法官开庭突击审讯,决定按行营拿获奸细论罪,立即处以死刑。
王熙普被杀害的消息传出后,社会舆论大哗,就连顺直谘议局、直隶保安会的士绅们都指责陈夔龙不应镇压革命党人。陈夔龙惟恐事态扩大,连忙张贴“安民”告示,晓谕“切勿轻听谣言”;探访局也给报社写信,说什么“敝局按匪徒捕拿,至其是否为革命党,并非敝局捕拿土匪之原因。”欲盖弥彰,不能自圆其说。
王熙普的牺牲激起了革命党人的极大义愤,也更加坚定了推翻清王朝的斗志。
(未完待续)
①见于树德:《回忆滦州起义与共和会》,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五集。
②见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