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记事
2017-09-19尧山壁
尧山壁
1、小大公国
在欧洲地图上,卢森堡形似一个小水滴。全国人口只有50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县,但是人均GDP却高达11万美元,世界首富。把Luxembourg译作卢森堡,堪称绝佳。这个面积仅2500平方千米的袖珍小国,古堡林立,有千堡之国美誉。森林覆盖率80%以上,古代汉语中青与卢通用,河北有青龙、卢龙两县,都因同一条河得名。你说汉语多么神奇,英语把中国译作china,纯属糟改。
卢森堡是现今世界唯一的大公国,这个小大公国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北面是戈登高地,南面法北平原,地势险要,扼守南欧通向北海和波罗的海两条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被邻国比、德、法三国相继吞并,就连远方的西班牙、奥地利也不放过这块肥肉,因此国防建设成为立国之本。在流年战争中,卢森堡建成了一个坚固城池,上有古堡树立,下有深深的阿尔泽特河的佩特罗斯河自成天堑,被称作北方的直布罗陀。
东大门的博克要塞,可PAtE是卢森堡历史的起点,始建于公元963年。脚下阿尔泽特河水深浪急,博克费尔森山岩壁立干仞,山顶斜出一座石门,门上一个方碉堡两个圆碉堡,都有四层楼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门下二十米处一条百米栈道,两端各突出一座圆形哨楼,悬在空中,互为犄角之势。要塞下连瓦茨拉环形城墙,长一千多米,由阿尔泽特河把山体冲刷成半圆形,石头都站不住脚的大漩涡,顶部弧状岩壁,上筑石城,枪眼密布。
阿尔泽特河流了半圈,西来的佩特罗斯河接替,两河相汇,宽七八十米,深一二百米,古堡高耸入云,断崖直插河中,又一个环形天然屏障,环环相套。古堡之下还有二十三公里地道,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出,向下纵深四十米,连接各处明雕暗堡,工程艰巨复杂令人惊叹。论长度远不如中国万里长城,论难度、宽度、精细度,确有过人之处,所以这二十里古堡与万里长城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沟底成为著名的公园,二十里柳暗花明,中间墨绿的河水,河外水泥斜坡,坡外绿绿草地,草地花树婆娑。沟里游人如织,仰望环型堡垒,层层叠叠,宪法广场的圣母大教堂的塔尖闪闪发光,正是这大公国的天然王冠。
如今二十里长沟建起许多桥,公路桥、铁路桥。最有名的阿道夫大桥,建于1900-1903年,长85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横跨佩特罗斯河上,形似一条彩虹,与溪谷交融在一起。大桥飞架南北,天险变通途,要塞变成现代化、国际化的都市。佩特罗斯和阿尔泽特两个河湾上的古堡,现在是市中心,分布着宪法广场、军事广场、威廉二世广场、圣母大教堂、大公府邸。历史悠久的老城街道不宽,有比利时建筑风格,也有德国童话式的特色。大公府邸位于闹市之中,前楼办公,后楼住宿,朴素得令人意外。大教堂的三个塔尖高入云天,无论走到哪里都在视线之中,就像卢森堡的个性,国虽小却有着强烈的自豪感。
阿道夫大桥的南端,是欧洲投资银行,这是一个世纪的跨越,从最封闭到最开放。50万人口中有一半是外来移民。卢森堡是欧洲三大总部之一,欧盟议会、欧贸法院、欧盟投资银行都设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已经成为银行之都,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已有世界各地150家国家级银行,众多的私人银行,三月下旬我碰上了一个“银行节”,成千上万从业人员欢度自己的节日。我们国家已有中、工、农、建、交、招六家银行在这里设立了分行,最早的中行、工行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看见它们的招牌,有正在学习中文的当地人,不由自主地大声念到:“中国很行”“中国工商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交通很行”“招商很行”。
2、维安登
维安登古堡不仅在盧森堡首屈一指,也是整个莱茵河以西顶级的名胜。十里外就望见它巍峨的身影,闪烁在云雾之上,像格林童话中王子的宫殿。建于公元11世纪,坐落在450米高的山岩上,君临群山。山脚下的乌尔河,是古代通往巴士托尼的交通命脉,所以它也是西欧一个重要钞关。它的主人维安登伯爵富可敌国,势力足以与卢森堡伯爵抗衡,还一度兼任荷兰国王。
穿森林,爬陡坡,来到古堡之下,早已汗流浃背。通过三道石门、一座吊桥,才能进入院中。八角形团城,白墙灰顶,一半嵌在山里,一半矗立空中。六层楼高的北门外,有黑白两座圆形碉堡,十几米高,威震八方。白碉堡曾是古堡的监狱。进古堡如入迷宫,明廊暗道,外墙两米厚。扶墙下望,一边是百丈陡坡,猿猴难攀。一边是悬崖峭壁,直插河岸。骑士大厅摆列着大刀长矛,滚木礌石和大炮。有巨大的粮仓,54米深的水井。易守难攻,水火不惧,这阵势在中国小说《三侠五义》中的冲宵楼、铜网阵中似曾相识。
古堡很大,哥特式建筑风格,色彩明丽。长廊百米,骑士厅长30米宽9米,伯爵厅长30米宽10米。又很高,礼拜堂分上下两层,下层普通人用,上层伯爵一家专用。下边人听上边人念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分设各处的办公室、宴会厅、会议室全都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唯有卧室的一张架子床显得狭小,长不过一米五。原来中世纪欧洲贵族习惯坐着睡觉,认为横躺着是死人的姿势。从岩石开出的酒窖,双穹六间,堆满柏木酒桶,冬暖夏凉,室温常年在摄氏10到20度之间。舒适和豪华程度,可以与凡尔赛宫比美。
依托古堡发展起来的小镇,有1600口人。从古堡右侧垂下街道,坡度很大,像山上垂下的一条瀑布。两厢巴洛克风格的民居,非常漂亮,家家门前和窗台摆放着鲜花,有家门前居然还站着仿真的中国兵马俑。
小镇中心的一座公元1248年建立的教堂,有个美丽的回廊。长街尽头是著名的乌尔河,河边酒吧、餐厅鳞次栉比。寂静的山林,喧腾的小河,加上崔巍的古堡,真是一处美丽的世外桃源。难怪当年大作家雨果一来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为古堡修缮奔走呼号。乌尔河上一座石桥,桥头有雨果的雕像,出自罗丹之手,俯首垂目,深情望着逝去的河水。河边一幢三层白楼,是雨果博物馆,展览着他的生平和著作。故居斜对面是雨果酒店,我和老伴朝圣般地走过去,先要了—瓶当地产的白葡萄酒,供奉在雨果像前。周末客少,老板也凑来聊天,说自己祖上就是开酒店的,接待过大作家雨果。当时山民还不知道雨果是谁。问:姓名?答:维克多·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以何为生?笔杆子。登记本上就留下:雨果,贩卖笔杆。老板指点,河对面那座小楼,就是雨果情人朱丽叶住过的地方,现在是旅游服务中心。endprint
因为反对拿破仑三世独裁,雨果1863年、1865年、1870年三次流放卢森堡,朱丽叶一路陪伴。没有名分,保持一定距离,独处一隅,默默相望。白天为他整理资料,抄稿,晚上默默思念,思念到深处就写情书,每天一封,五十年写下了20000封,有18000封保存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里。
朱丽叶原来是一名演员,为雨果的才情倾倒。1833年排练《吕克莱恩·雅基亚》,雨果读剧本,听得入迷。她演的公主只有一句台词,听朋友说:“友谊不能充满整个心吗?”公主说:“天呀,什么东西才能充满整个心呢?”朋友说:“爱情呀。”朱丽叶瞪着眼睛,一往情深地看着雨果,等他的回答,一等我等了五十年。雨果的塑像望着乌尔河水,想着朱丽叶似水的柔隋。朱丽叶很美,正如他在作品中写的那样:“眼睛清澈,明丽,散发着钻石般的光辉。嘴唇红润,灵巧,一张甜蜜和谐的瓜子脸,楚楚动人,颈肩臂,整个古希腊式的完美”。
因而,维安登又叫雨果小镇。
3、小瑞士
出卢森堡市三五分钟,汽车就进入阿登高地,一路丘陵连绵不断,起伏跌宕,让人有一种舞蹈的感觉。春天的草地绿得耀眼,绿的让人怦然心动。无边无沿,像一块硕大的地毯,越过平原,爬上丘陵,消失在远方。地毯上有着美丽的图案,桃红李白,粉红的樱花,金灿灿的油菜花,星星点点,簇簇块块。时而有林莽碰面,黑黝黝,毛茸茸,软绵绵,近看是灌木,叫不出名字,更多的是乔木,杨树柳树桦树,还没长出叶子,密密层层,枝丫交错,伸向天空,有着整齐而优美的轮廓线。不像中国常见的那种人工林,纵横成行,整齐划一,如士兵的方阵。它们都是自然生长,未经修饰,参差不齐,大家挤在一起,随风摇摆,矮的像幼儿园的娃娃,天真无邪,高的像一群少女,情窦未开。
春天的森林,色彩并不单调。除了不寐的松柏,一身墨绿,其他落叶乔木,随着苏醒的早晚,身着不同的服装,有的淡绿,有的鹅黄,有的绛紫,有的黄褐,浑然一体,说不出的美妙。天空也和大地比美,蓝天因为澄清显得很低,白云因为洁净显得清晰,悠闲的云朵像棉絮,像浪花,像帆船,像岛屿,浮在空中,贴在蓝色的天花板上,好像在哪个美术馆见过的油画。怪不得小小的荷比卢,涌现了一大批画家,伦布朗、弗美尔、泰恩斯、梵·高、阿维坎普、哈尔斯、斯考尔、库贝尔、凡·罗伏斯达、柯罗、罗本斯。
丘陵起伏跌宕,公路却没有大起大落,一不留神就钻入地下。三五米高的丘陵,在国内修路通常是开肠破肚,劈山挖槽,或者盘旋而上,九曲八盘,越顶而过。在这里逢山就修隧洞,40公里路上钻了6个隧道,有的长七八里。不计成本,一切为了保护自然,绝不破坏环境。其实这里的自然条件并不好,草地下一二十厘米就是沙土或者岩石,土壤瘠薄。他们的口号是:自然条件越不好越需要保护。
公路的尽头就是埃希特纳赫,一座山峦包围的小镇。水珠从树梢滴下,从石缝里渗出,汇成一条条棉丝般的小溪,叮叮咚咚跳来跳去,时而钻进树丛,时而浸过岩石,柔声细语地唱着,轻轻地拍打着山谷。小溪不知不觉地长大,突然就变成一条亮亮的瀑布,汇成环绕小镇的小河。镇中心—个梯形的广场,石块整齐地铺成地面,阳光下闪闪发亮。向外辐射的街道窄窄的,两三层巴洛克建筑,有白色的黄色的。家家门前有花盆,灯柱上挂着花篮,花盆花篮里都是鲜花,随季节变换,眼下正是郁金香盛开,五颜六色酒杯状花朵,高高举起,迎接四方来客。小镇美丽而寂静,静得连外面的瀑布和林涛都随风传来,听得真真的。寂静的气氛有时也被打破,那是锻炼身体的自行车鱼贯而入,或者远来的游客从大巴上排队下来,小镇立刻沸腾起来,在“小瑞士”的赞美声中,每座建筑都被惊艳的目光和摄影的镁光铺上厚厚一层。偶尔看到几个当地老人,戴着罗尔帽,牵着狗踽踽而行。
广场向东几步,就是著名的圣威利布罗德修道院,高大的教堂伸出兩个长长的副楼,像飞机展开双翼。教堂很古老,公元七世纪英格兰本笃会传教士圣威利布罗德来到这里传教,由此带起一个繁荣的小镇,并留下一种宗教舞蹈,每逢基督教五旬节星期二,教徒们排成方队,互相用白色手帕相连,跳各种舞步。这种形式,2010年收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与修道院·街之隔的圣彼得圣保罗教堂,坐落在一座山丘上,从下往上看,一座古罗马古堡。高高的塔楼和长长的教堂,显示着古罗马风格,前后各一棵大树,树阴笼罩着教堂,几个月前,中国曲艺代表在这里演出,曾经引起一场轰动。
称埃希特纳赫为小瑞士毫不过分,这个国家的美深藏不露,低调地保持着上千年骨子里的优雅,拥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说它是天堂的入口,天堂也不过如此。无论你喜欢人文景观还是自然风光,都不会失望。
4、克莱沃
弱小的卢森堡,历史上曾被南北二邻吞并,法语和德语流行。独立后强化民族意识,把卢森堡语定为官方语言,媒体和地标都是本国文字,只会英语的人是半文盲,我这连英语也不通者更成为聋哑人,这次去北部克莱沃游玩,感受颇深。西欧的火车,玻璃窗一米多高,视野开阔,如在透明空间飞行。车速比中国的高铁慢很多,车慢也不觉国土狭小了。过埃特尔克镇进入德克高地,山高林密,列车在峡谷中爬行,一个小时才抵达终点。火车站小得可怜,只有一间小房,正逢周末,无人值班,只有门口一台售票机。
走出车门便进入雨帘,大雨点子劈劈啪啪敲着水泥地,驱散一腔游兴。大雨茫茫,冷风嗖嗖,小街上仅有俺们两人,凄冷无助,一把雨伞下相偎取暖。老伴说:“在家不行善,出门大雨灌。”话音未落,眼前一亮,看见“车方阁”三个大红汉字,一定是一家中餐馆,像黑暗中看见救星。推门进去,店面不小,装修华丽,桌椅整洁。一位中国姑娘,扶持入座,端上两杯热茶,寒意顿消。姑娘自称浙江人,我说是河北人,巧了,灶上一个大厨是邯郸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特意做了两大碗热汤面,西红柿鸡蛋卤,香油葱花,外加一把姜丝,吃得浑身热乎乎的,眼睛都出汗了。
雨越下越大,店里再无来客。外面雨点和房瓦也像久别重逢,嘁嘁喳喳说个没完。她俩也凑过来聊天,说来到欧洲不用怕,处处都有自家人。卢森堡50多万人,就有300多家中餐馆,大镇多,小村少,只要有村落就会有中餐馆。员工3000多人,老板大多来自一个地方,浙江省温州市青田县。那里山多地少,人均一二分田,难以糊口,出来闯欧洲一百多年了。最早一代是一战时参战华工,战争结束留下来,发现西欧地貌跟家乡差不多,山清水秀,人也文明,容易生存。亲戚连亲戚,朋友拉朋友,陆续来了许多人,扎下根来,便把他乡作故乡。当初离乡背井为了赚钱,如今祖国强大了。开饭馆可以文化交流。欧洲人饮食单调,喜欢中餐丰富多彩。大厅里放个电视机,让老外边吃饭边了解中国,endprint
“西湖美景”“钱塘江潮”“养生堂”“舌尖上的中国”,边看边鼓掌。
雨停了,话犹未尽,二人主动做导游,认识她们美丽小镇。克莱沃人不足干,却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世纪曾是阿登地区著名集市,一些建筑还是勃兰登堡家族留下来的。克里尔夫河当街流过,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镇中心一座教堂,正有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在音乐声中缓缓登上台阶,也让我们克莱沃之行沾上了喜气。
西山顶上有著名的圣莫里斯修道院,红色屋顶突出于绿树丛中,好像是小镇的守护者。山高500米,雨天路滑,没敢上去。镇中心高台上一座白色城堡,建于公元12世纪。乘电梯上去,院子很大,驻着镇政府、文化中心和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卢森堡著名摄影家斯泰肯1955年为纽约近代美术馆创作的《人类家园》,1994年运回收藏。院内陈列着美式坦克和大炮,堡下还有一个美国大兵塑像。图片记载着1944年末到1945年初,二战西欧最后一个战役,小镇是主战场,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亲临指挥美军第五装甲旅把克莱沃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美军阵亡5076人。卢森堡大公夫人参加了塑像揭幕仪式。
下午5时该返程了,两位同胞恋恋不舍。不放心,又送到火车站,售票机上买了车票。周末火车由30分钟改为60分钟一次。从比利时开来的火车不知停靠哪里,虽然只有两个站台,站错了,腿脚慢,也会误车。又多陪了半小时,把我们送上车,挥手告别,人影渐渐消失,直到两个身影变成两行热泪。
5、申根
卢森堡人幸福指数全球最高,一到周末差不多全都驾车出游,留下一座空城,给低收入者和外来人一项特权,公交车免费。武汉老陈约我去看申根,捎带赶一次集市。老陈夫妇、女儿、外甥女娟娟和我们俩,登上二十多米长的豪华大巴,沿途没有添人,等于我们两家的旅游专车。雷米西小镇换乘时,河上停靠一艘白色游艇,小娟娟闹着要上船,售票员说至少七人才能开船。等吧,等了20分钟,来了一对年轻的黑人,女人背着一个小孩。人凑齐了,船鸣笛起航,500座位的玛丽·阿丝特里德公主号豪华游艇,船票成人1张9.5欧元,儿童5欧元,往返40公里,连汽油钱都不够,我们几个人享受了—次国家元首的待遇。图片上显示,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卢森堡大公在这条船上签署过一项重要协议。
这条河叫摩泽尔河,河那边就是德国,岸边杨柳依依,春光烂漫,风景如画,不时一条快艇昂首挺胸,擦身而过,把我们的目光带向远方。小娟娟更是兴奋不已,楼上楼下跳来跳去,不停地变换位置,不断地指指点点,大呼小叫,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河水平静地流着,泛着点点蓝光。浪花的拳头拍打着船帮,发出悦耳的声响。船头拨开河水,抖起道道涟漪,像乐谱,如诗行,很是浪漫。摩泽尔河是莱茵河的支流,怪不得对岸的德国出了那么多浪漫主义诗人和音乐家,歌德、席勒、海涅、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
船行半小时,一条大坝横在前面。头上两座大桥,一座通向德国,一座通向法国。申根就在河边,近在咫尺而不可及,游艇还得返回雷米西,再乘大巴。终于达到目的地,想不到地球人都知道大名的申根,只不过是摩泽尔河边一个蕞尔小村,总共450口人。所以闻名世界,在于位置和机遇,正处于西欧地理中心点,一脚踏三国。1985年6月14日,法、德、卢(代表荷比卢经济共同体)三国元首,又在同一条白色的玛丽·阿丝特里德公主号游艇上,签署了流芳百世的申根协议。“成员国对短期逗留者签署统一格式的签证,即可在有效期内,在所有申根国家旅行。”这一纸文字改变了几千年世界游戏规则,申根村长罗杰·韦伯说:“当时大家并不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谁也没想到有这么深远的影响。”欧盟原主席巴罗佐说:“申根协定还缔造了一个新欧洲。”也给亿万人带来方便,比如我这次有了一张卢森堡签证,就可以任意漫游欧洲,如今申根协定国已有30个,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向这个小村鞠个躬。
靡泽尔河边,矗立着三座纪念碑,高3,5米,正面棕红色,上部镂空处有铜制五角星。隔一条马路是博物馆,展览着申根协定原件复制品、协议发展过程和申根国地图。博物馆结构别致,由若干几何图形组成。工作人员说,设计者是本地艺术家赫尔曼,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就出自他的手笔。馆内有一处电子设备,人站在它面前,输入姓名、国籍、出生年月日,点击按钮,就出来一份申根村的签证,还有自己的照片。我们煞有介事地手持这张签证,深入访问了小村的角角落落,古堡、教堂、养老院、幼儿园、饭店、酒庄,除卢森堡的教堂外,所有建筑都带着显明的赫尔曼的艺术风格。
所谓集市,不过是两三辆皮卡支开的摊点,叫卖啤酒、儿童玩具和本地特产核桃。顾客没有多少,有的是—群群乌鸦绕着飞来飞去,“好哇好哇”地叫着。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国小人少顾不上收打,成熟的果实常年挂在枝头,被乌鸦们叼在嘴里,飞到马路上方,空投下去,等汽车轧碎再来啄食。这让我想起儿时小学课本上的一篇文章:乌鸦渴了,想喝水,找到了一个瓶子,因为水浅,够不着。聪明的乌鸦就到处找小石子,衔来放进瓶子里。石子多了水位高了,乌鸦就喝到了水。今天又增加了一个知识,天下乌鸦一般精。
6、“北戴河”
五十万人口的卢森堡,华人只占七干,大汉族成了少数民族。人少抱团,有自己的圈子,圈子内为了说话简便,往往把当地常用又绕口的地名,用汉字标音。比如一家超市叫“仙人掌”,一处公园叫“北戴河”。我的住处与“北戴河”—街之隔,白天家中无人,街上也冷冷清清,寂寞难耐,就去公园消磨时光。
三月下旬,论节气北京已近春分,这里气候还是大寒。大西洋季风气候,阴冷潮湿,几乎天天有雨,而下着下着就变成雪花。昼夜温差不大,温度计也冻僵了,不见伸缩,加上去的过冬衣服,再也减不下来。公园的草木還处于休眠状态,树枝光秃秃,草坪蔫巴巴,水面上浮着冰渣,绿头鸭缩着脖子,连叫声都哆哆嗦嗦的。茂盛的只有树梢后面的烟囱,冒着白色的烟柱,散开团团花朵。这里的民居不像中国,一家同一层楼,面积横向扩展。而是一家一独栋,窄窄一条,竖向上延伸。家家自备锅炉,烧暖气烧壁炉,烟囱在楼顶。放眼望去,四面森林般的烟囱,吞云吐雾,蔚为壮观。endprint
街上不见行人,人都在公园里,熙熙攘攘密度颇大,散步的,快走的,慢跑的,遛狗的,说话不懂,见面点头。当地人一身两制,头上厚厚的帽子,脖子厚厚的围巾,下身赤着白花花的腿,连袜子也不穿。他们怕冷也不怕冷,相信寒冬之后是春天。树皮在一点点泛青,枝条在一天天变软,桃杏枝头已经有了微微突起和小小结节,湖面上活跃起来,春江水暖鸭先知。到了四月中旬,量变到质变,“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人们争先恐后地和阳光亲近,挽起袖子,光了膀子,有的孕妇还特意露出突起的肚皮,接受阳光的抚慰,她们知道光吃钙片不行,还得加上阳光才能合成维生素D。草坪上横七竖八躺满了人,有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看我是中国人,凑上来说:“太极,太极”。我只记得二十四式,领着她比划,神奇的舞蹈招来很多人围观。
“北戴河”的常客是老年人,文质彬彬,西装革履,叼着烟卷,拄着拐杖,连迈步也带着绅士分度。当地人说他们是幸运的一代,正赶上国家从畜牧、钢铁向金融帝国过渡。“脱了马裤,换上西装,走进写字楼”,退休后过着优越的生活。当地人说,从市中心到各个社区,最好的房子是老年公寓和幼儿园。他们的下一代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文化水平不济,只能做体力劳动,修马路、洗盘子、扛水泥、当快递,公交车司机、修电器已经算是令人羡慕的美差了。卢森堡五十万人,三分之一是外籍,不少人从法国德国开车来上班,抢了他们的饭碗。因而满腹牢骚,被称作“抑郁的一代”。
公园的主人是少年儿童。从襁褓婴儿到中小学生,牙牙学语,蹒跚走路,玩沙子,捉昆虫,坐滑梯,踢足球,无限的天真、快乐,天真是形态,快乐是芳香。孩子是中心,父母围着他们转,树林围着他们转,草坪围着他们转,湖水围着他们转,花儿围着他们转,鸟儿围着他们叫,种种秋千,种种球场,高高低低的滑梯,任他们跳跃、攀登、飞翔。跟着他们,大人们也都变成老小孩。
卢森堡的妇女儿童是幸福的,国家政策大幅度向他们倾斜。从怀孕到生产,有种种照顾,女人进产房就有一笔痛苦费。从哺乳到孩子上学,母亲会领到种种补贴,甚至父亲也有一份。大人爱护孩子,但是并不溺爱,孩子很少抱着,鼓励他们学爬,学走,跌倒了爬起来。观察了那么多天,卢森堡孩子好像都不会哭,只会笑。这给我们启示,中国在卢六家银行,几百名职工。不像我们这一代,“我为祖国献青春,献了青春献子孙”,不让孩子做留守儿童,带在身边受洋教育。一个孩子要兩个老人保驾,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卢森堡探亲签证只给三个月,双方一递三个月轮班,这样一个孩子就要四个老人不停地往返在飞机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