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何园

2017-09-19刘伟红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归隐子孙扬州

刘伟红

扬州的美景,除了蜀冈风景区的“瘦大个”(瘦西湖、大明寺、个园),还有许多藏在街头巷陌中的城市山林,何园便是其中一座大型的私家园林。

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桥旁,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园主人辞官归隐、潜心造园的隐士情怀,由“寄啸”二字可见。何园主人何芷舠原籍安徽望江,四十九岁辞官归隐,选择了在扬州安家落户,正值晚清多事之秋,本该壮年有为,因何挂冠归隐?然而,如果没有何芷舠中年隐居扬州潜心造园,如今的扬州城岂不是少了一处晚清名园!悠悠百年,这里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作为一名扬州人,每一次走进何园,都有常读常新的感受——

何园是一本浪漫唯美的散文诗集。它有着戴望舒笔下《雨巷》的江南韵味,又有着《游园惊梦》的清丽大气。清明时节,细雨霏霏中,又一次逛何园,纤长的巷陌,不经意间,复道回廊里迎面款款走来一位绾发着旗袍撑着油纸伞的淡雅女子,恍惚间,宛若穿越到晚清时代,在这座大宅里与温婉娴静的何家千金不期而遇,错肩之时,彼此颔首,低眉一笑。而此时,何园香径旁的牡丹,花开正盛,俏丽的魏紫、清雅的夜光白,在春雨中越发清新可人。何园的牡丹,除了与生俱來的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更可见其精致婉约的独特韵味。驻足在犹如华盖的广玉兰树下,凝神间,仿若听见玉绣楼上何家千金闺房里,留声机正自浅吟低唱扬州清曲或情致小调。穿行在高挂着红灯笼的走廊上,透过传统的格扇花窗,小姐的闺房里,老式的西洋壁炉、欧式台灯、雕塑、油画……每一件物什,都幻化成了一首诗、一篇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若是中秋月明之时,“镜花水月”便是一首自然天成的诗意画面:月在水中,人在景中,景在镜中,天人合一。“月做主人梅做客人,花为四壁船为家”,园主人的浪漫诗心在移步换景间发挥到极致。明月皎皎,清风习习,船厅里笙箫隐约,吟咏间或,近月亭上,推杯换盏,把酒吟诗,读书楼上书香氤氲,诵声琅琅。紫藤遒劲,枇杷苍郁,牡丹开过,桂子芳华,何家千金的巧笑嫣然在玉绣楼上悄然绽放,何家公子的豪情义气在水心亭上轰然奏响。

百年何园,更是一本高潮迭起、精彩绝伦的长篇小说。它没有《红楼梦》里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没有《三国演义》里尔虞我诈的心机争斗,演绎更多的是何家子孙励志奋进的人文故事。楠木大厅与归堂上的楹联“莫教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便是“何氏家训”十一则人文渊源、道德理想的体现。

何家跨越了安徽的“雷池”,定居到扬州的徐凝门桥西,家训又成了何家子孙不可逾越的“雷池”,何家子孙修身处世、待人接物,都奉行严格的家教律条,所以何园才得以走出一代又一代的“贵人”。何芷舠、何声灏祖孙两代翰林,发奋读书时几多艰辛,金榜题名时风光无限。何世祯、何世枚两位密西根大学的洋博士,学成归国后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爱国民主运动中。何声润捐助“鸿船”救生义渡,何朴荪为北京大学地下党组织工作到最后一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故事更是被今天的国人广为传唱。牡丹厅里,芍药栏前,片石山房间,读书楼上……一路走来,越发感受到与归堂楹联“莫教春秋佳日过”的深刻寓意。这座大宅里,年代久远的人和事,都在一景一物里次第扑面而来,横亘在思绪泛滥的脑海里,与我隔空对话、促膝交谈,令我得享何家子孙荡气回肠的故事。

百年何园的家族史,是诗歌?是散文?是小说?其实,它就是一部无需修饰、自然天成的长篇巨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归隐子孙扬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但问何以遗子孙
天宫院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First Man
“扬州绒花”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子孙怎样,你的家族便怎样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