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相册乐晚年
2017-09-19张建民
文 张建民
自制相册乐晚年
文 张建民
耄耋之年,我常爱找一些琐碎的事来做,譬如自己动手做相册。
买来的相册虽然精美,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活页上的玻璃纸相框容易破损,照片易脱落;二是不适用于大小不一的相片的合装;三是不同批次的相片混在一起,给人缺乏某种系统性的感受;四是无文字说明的空间。
我将家里用过的质地较硬的蜡光纸挂历,裁去活页端的孔眼,精心设计,按一定的尺寸裁剪,并将无字画的洁白面,对折成两页,装订成一本本相册,并将封面加以美化。
相册做好后,我将家里原有的照片分门别类,用双面胶或透明胶带固定在新相册的内页上,汇成主题不同的4本相册:《乡愁》《我和我的一家》《我们家的小天使》及《旅游》。这4本相册记录了我们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闲暇时,我常爱翻阅自制的相册。每页上的相片,是什么时候、因什么事、在什么地方照的,以及相片中人物相互的关系等,都有文字说明。这些相册似乎是我家的专题图片展览,翻阅起来,总有种回到过去、置身其中的感觉。譬如《乡愁》这本相册,收集了我自1957年背井离乡到江西工作后多次返乡与亲人团聚的合影。其中有两张全家福,至今让我刻骨铭心。一张是1976年3月拍的黑白照,一张是2013年4月拍的彩照。那张至今已有些褪色的黑白全家福,还是弟弟去8里之外的小镇上,请照相馆师傅在故居的土墙瓦房大门前照的;而那张彩色的全家福,是在装修素雅的故居楼房客厅里,用自家的相机照的。1976年我带着妻儿返乡,是乡下亲人骑了4部自行车,在距家10多公里的火车站守候了一整夜,次日才将我们接回家。那时有4部自行车接我们,在乡下也算是“风光”了。2013年那次返乡的途中,乡下弟弟不断用手机跟我们确认到达的时间。列车到达我们下车的渭南站时,老家的两个侄子和我的两个弟弟,早已开着自家的两部小车,在站点迎接我们。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故乡巨变,令人惊喜!
如今,每当亲朋相聚时,我常会拿出自制的相册给他们看。孙辈们看到《我们家的小天使》中幼时的自己,对比如今变化之大,惊奇不已。大伙儿看到相册《旅游》中的异地场景,也是触景生情,充满了美好的回忆。特别是我的老伴,在女儿的陪同下,圆了她一直想去北京的梦。她在天安门、长城等景点,都拍了照片以作纪念。
愿我们的暮年生活,能在自制的相册里,展现更加绚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