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大数据(下)
2017-09-19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 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大数据(下)
■ 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播,反映了各地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继上期之后,本期从农村改革、国企国资改革等重点领域入手,深入挖掘、展示地方改革亮点数据。
农村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2582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确权面积8.5亿亩,约占全国二轮承包合同面积的70%。2016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为4.7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5.1%,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已占30.8%。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农户超过350万户,经营耕地面积超过3.5亿多亩。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其中,农民合作社达174.9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5%。
2011-2016年全国土地流转情况
吉林:“农地贷”使农村“死资源”变“活资本”
近五年来,吉林省在土地确权登记等方面共完成39项改革任务,形成38个重要改革成果。在全国率先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土地银行试点、粮食银行试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物权融资、土地金融改革、信用社改革等方面推出11项涉农金融产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简称“农地贷”)试点已扩大到39个县(市),基本实现全覆盖,经营权抵押贷款额度累计达到10亿元,抵押土地面积63.7万亩。
安徽:1215.9万农户领到土地“身份证”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安徽省完成确权登记颁证村(居)15547个,占应确权村( 居)的100%;确权面积8057.1万亩(比二轮承包面积多2244.1万亩),颁证农户达1215.9万户。同时,初步建立了确权登记颁证县级数据库,基本实现村级档案入柜、乡级档案入室、县级档案入馆。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增强。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8.8万个,比2014年增加6.2万个;耕地流转面积达3287.8万亩,比2014年增加746.1万亩。
重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
为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重庆市20个区县成为融合发展试点,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数量、经营收入均同比增长20%左右;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重庆启动制定100个农业地方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扩大到500个左右,培育市级名牌农产品80个;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新设区县农村金融服务中心13个,覆盖441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乡镇。
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推动6个区县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启动724个村、1517个社集体经济组织量化确权改革工作;出台“三权分置”实施方案,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480万亩、流转率达42.4%;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担保、抵押等试点工作,累计抵押贷款269.74亿元。
山东: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95.9%的有耕地村(社区)和98.1%的承包耕地完成确权任务,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此基础上,有10个县承担了国家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72个县开展了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稳步推进,在34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目前,全省有12个市的13364个村完成了改革任务;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1504个,实现交易额260亿元。
湖北:农村产权交易所被总书记点赞
日前,全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970万亩,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种植大户超过8万户、农民合作社达到7万余家。2009年成立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有益探索”。目前,全省54个县(市、区)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承包地流转面积达1800多万亩。
国企国资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截至2015年底,央企的资产证券化率为38%。其中,仅2家资产证券化率超过80%,绝大多数央企的资产证券化率在40%以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0%。到2016年底,央企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为68.9%,超过2/3的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
2013年以来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营收、利润增长情况(亿元、%)
截至2016年末,102家中央企业中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达到83家,占比超过80%;中央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已经达到417人,专职外部董事增加到33人。各省(区、市)国资委所监管一级企业中有88%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的企业占比13.1%。
2017年上半年部分省市国企“成绩单”(亿元、%)
上海:“产业基金”成国改新风向
上海国企改革是全国国企改革的地方排头兵,具有“五大最”的特点:改革进程最迅速,改革决心最强,响应中央精神最积极,改革模式最创新,改革方案最可行。以母基金为代表的国资产业基金的建立代表了上海国资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巨大突破。7月11日上海“国方母基金”的正式挂牌,计划在未来五年打造“平台母基金”“全市场母基金”“份额转让母基金”三大类母基金产品,预计管理规模超过500亿。
在混改方面,去年上海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企业已占竞争类产业集团总数2/3,16家国有控股上市融资或注入资产1077.80亿元;实体经济企业控(参)股新三板企业累计37家;62家企业新发行各类债券1.69万亿元。此外,全市国企已有10多家二三级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上港集团、上汽集团等企业先后实施各类股权激励43例。
山东:高管人员实行契约化管理
2015年3月,山东省率先出台国有资本的划转方案,使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同时,扎实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目前全省改建和新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已达13户,是全国最多的省份。
此外,山东省着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运行机制,建立了外部董事、监事和职业经理人“人才库”。目前已有159人进入外部董事候选人人才库,55人进入外部监事候选人人才库;1807人符合进入职业经理人基础人才库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为消除国企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僚气息”,山东省先后在23户企业实行了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占全部省管企业的77%;63名高管人员中有59名选择了契约化身份,一举摘掉了国企高管的“官帽子”,“本领恐慌”意识增强。
广东:“兼并重组”推大国资战略
近日,广东国资时隔5年重启“大国资”战略,36家广东省属国企将通过分类合并、压缩整合,最终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助力经济升级转型。
在公司制改革方面,广东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已全部改制完成,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8.1%,年底前全部完成改制。目前,广东全省(含深圳市)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共78家,其中省属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共26家,股权总市值约3000亿元。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1+3+7”的自贸试验区试点新格局。其中,广东、天津、福建等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实施率超过90%。2016年的“1+3”个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近1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0%以上,自贸试验区取得的114项试点经验已经复制推广到全国。
广东:蛇口片区经济密度高居全国自贸区榜首
广东自贸试验区以智能化通关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促进体系已在全国形成示范,这里诞生了包括“单一窗口”“互联网+易通关”“智检口岸”和“智慧海事”等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有14项属于全国首创。
两周年成绩单
贸易便利化——试验区已经建立30个“无水港”业务点,开通213条国际班轮航线,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功能进一步凸显。
营商环境蝶变——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3.02万家,新设企业数量相当于上海、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同期新设企业家数之和。
创新创业热土——试验区已吸引326个粤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进驻,融资千万以上的16家,其中最高融资额7亿元。
世界500强加速布局——世界500强企业共在区内设立企业336家。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9016个,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754个,其中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项目58个。
特别是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今年上半年新推出76项制度创新成果,使得片区累计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达到284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10项,全省复制推广49项,全市复制推广31项。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19项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中,有6项为前海蛇口片区首创,占比31.5%。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每平方公里拥有开业企业2103家,每平方公里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达33.03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收入6.73亿元,经济密度居于全国自贸区榜首,“高产田”作用显著。
天津:“金改30条”八成政策落地
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90项改革任务完成80项,占总量的89%;两批175项自主制度创新举措中有168项落地实施,占总量的96%。
2015年出台的“金改30条”涉及的69项具体措施已推动近80%的政策落地,其中23项措施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末,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本外币结算账户3.5万个;办理跨境收支达到894.8亿美元,占全市跨境收支的24.3%;结售汇351.4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2049.5亿元,占全市跨境收支的37.5%。
在传统的租赁产业,天津自贸区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区内各类租赁公司达到2534家,其中融资租赁公司总部超过1000家,天津东疆港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开展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试点的区域。此外,天津自贸区还创新发展商业保理,各类保理企业达到380家,业务规模300亿元,占全国15%。
2016年天津自贸区“成绩单”(单位:亿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从2016年至今,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文件超过29件;“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力度空前;全国有12个省份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河长制在全国启动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不再受限于行政规划;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叫停,标志着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终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也迈出实质步伐,明确跨界流域补偿基准、方式等内容。
截至今年5月,中央环保督察已经走过23个省区市,初步立案处罚15586家,立案侦查1154件,各地累计问责10426人。
青海:“零容忍”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对破坏环境行为“零容忍”,凸显着“青海态度”。多年来,全省检查各类企业及项目17771家,发现环境违法企业1187家,依法取缔关闭“十五小”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76家,责令停产治理90家、限期治理112家、媒体曝光68家、约谈42家、按日连续处罚13家、查封扣押7家、限产停产6家,移送司法机关17件,实施行政拘留13人、刑事拘留4人、行政处罚664家共计处罚金额3442.65万元。
2014年6月,青海省委省政府于印发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17.4亿元,实施了3015个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的环境整治,占全省总数的67%,27个县实现全覆盖。
河北:环境监察专员首次“亮剑”发现问题上千个
目前,河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组合方案已全部出台,其中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作为全国首批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成果之一,河北省新成立的“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首次“亮剑”,对河北省各市开展为期20天、跨区域的环境监察,截至6月18日,6个专员办公室共监察县(市、区)99个、监察部门369个、监察乡镇217个、监察点位1070个、发现问题1041个。各专员办公室共提出监察建议263件、移交案件线索61件,当地党委、政府追究相关人员责任62人。
文化体制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97项,其余7项正在抓紧推进之中。
在媒体改革创新方面,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截至2016年12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客户端下载量分别达到1.93亿、1.8亿、5.5亿。
清理整顿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撤并驻地方机构1181个,清退违规人员1435人。2016年以来,清理网上色情低俗庸俗信息1800余万条、虚假和谣言信息900余万条、涉侵权盗版有害信息370余万条,网络空间更清朗、底色更明亮。
湖南: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完成率达100%
2014年到2016年,湖南省在文化领域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共67项,占总数的47.2%;正在推进的73项,占总数的51.4%。其中,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完成率达100%,取得了以重点带动全局的阶段性成效。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中央厨房”信息系统建设,旗下“新湖南”客户端下载量突破1750万;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旗下芒果TV全终端用户规模日均超4700万独立用户,日常视频点击量超2.2亿次,手机APP下载安装量达4.9亿;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红网新媒体集团挂牌成立,其新媒体集群等总用户数达3000万,居中国新闻网2016年被转载指数地方新闻网站第二。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679个。在文化“走出去”方面,“这里是湖南”Facebook(脸书)英法文账号粉丝数量超过32万,位居全国省级第四。2016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累计13.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9%,其中出口额10.5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