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账工作法”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2017-09-18曾琦
曾琦
汉源县有63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3,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县探索推行“算账工作法”,推动优势资源向一线调配、要素保障向一线集聚,实现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算感恩账,让群众知晓“恩从何来”“惠在何处”
晒政策。在村(社区)通过分类算账的方式,公开向群众算好惠民政策账,逐项列出历年来的惠民政策和脱贫攻坚措施,把账一笔一笔“算”出来,做到政策、流程、数额、对象、结果5个公开。看变化。制发3500余册《精准扶贫算账记录簿》,分基本情况、发展账、收入账、感恩账、变化账5个板块,每月对贫困户家庭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全程真实反映脱贫过程和成果。话感恩。建成高标准“农民夜校”204所,县乡村三級干部深入村组,组织开展“比过去看现在”“比幸福看未来”“比村风看村貌”等主题宣讲活动,教育群众从思想根源上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算奉献账,让党员明白“自己是谁”“应该为谁”
推行“双承诺”制。组织农村党员能人,通过本人承诺、支部审诺、公示践诺,引导2325名党员能人立足实际向群众公开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帮扶指导、带头感恩奋进等承诺事项2643件。推行践诺纪实制。采取纪实登记、月打分、季公示、年考评的方式,对党员作用发挥量化评分,对表现突出党员表彰鼓励,对落实不好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推行结对帮带制。大力实施党建扶贫示范工程,投入党建扶贫项目资金95.8万元,104名党员能人在贫困村培育并实施党建扶贫项目21个,构建“帮一带十传百”的党群致富综合体,有效带动86名贫困党员、463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算问题账,让干部清醒“要干什么”“该怎么干”
针对服务功能弱化的问题,由“闭合型”向“开放型”转变。探索“开放式”党建模式,设置开放组织,建立“产业党组织”49个;打造开放阵地,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开展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文化室等111个;推行开放活动,以村党支部每月“党群集中活动日”为载体,开展感恩教育、技术指导等活动1863场次。针对脱贫技能短缺的问题,由“传统型”向“技能型”转变。探索柔性引才模式,与12所高校开展“校地共建”,引进技术人才178名,建立脱贫攻坚就业技能培训师资库,成立农业专业技术巡回服务团6个,培育“土专家”“田秀才”432名,构建“专家+农技人员+乡土能人”三级技术服务人才体系。针对脱贫路径单一的问题,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发展思路,精准实施“种、养、加、旅、劳、销”6大脱贫路径,探索“企业+协会+电商+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注册农民专合社854家、家庭农场362家,全县建成“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66万亩,建成县级以上幸福美丽新村105个,省、市级“四好村”30个。(作者系中共汉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