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华奇石》二、三事
2017-09-18田雨
田雨
俗话说,人间世事,往往都是有一定缘分的。如人与人交接有人缘,人要成事有事缘,收藏奇石讲石缘……我不是一名唯缘分者,但是,我确实承认,如果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自己过去的成长、成才、成事等方方面面的事,就会感到,是有一些“机缘”的因素在辅佐你。作为一名奇石爱好者,同时也是《中华奇石》的忠实“粉丝”,说起我与《中华奇石》杂志的交接,就有一种冥冥之缘。可以说,“认识”、相遇《中华奇石》,对我的玩石、赏石是起了重要影响的。它既给了我藏石方面的知识,又开启了我玩石赏石的视野,还给了我玩石赏石的大力“支持”……这里,谨将我与《中华奇石》的二、三“缘事”,述说给石界广大同仁,以飨石友。
一、偶遇《中华》成“挚友”
说起我玩奇石,那纯属偶然。二十多年前,我因爱好收藏老旧物件,常去古玩市场逛市。一次,忽然看到古玩城的地摊上有人摆着许多奇形怪状的、五颜六色的石头在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怪异又美妙的石头,当即就被它“吸引”。请教摊主得知,它们是风凌石和戈壁石。我情不自禁地选了几块奇石,买了下来。回家后,我爱不释手,把玩了几天仍不尽兴。从此,我开始了关注奇石、收藏奇石。其时,买石头纯属爱其奇美,并不知道玩石赏石还有一套理论,有这样那样的玩、赏方法,有林林总总的石种等等,说白了,那时在“认识”奇石上我就是一个“石白”。凭着爱,看到喜欢的奇石就买,然后就“孤芳自赏”。就这样,竟“闷头”玩了几年。记得大约是在2007年的一天,我在家门口的一个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中华奇石》杂志,我信手拿起来一翻,便被书中内容吸引,对其爱不释手,于是,买下了此书。回家后,我一字一句地反复看了两遍。首读《中华奇石》让我得知:原来玩石赏石是有一套理论和规制的,用老百姓的话说,也是有一定“门道”的,为我的玩赏奇石打开了一扇窗户。于是,从2008年起我就开始订阅了《中华奇石》杂志,直到今天,已订阅了近十年。可以说,近十年来,《中华奇石》就是我业余生活中的一位“挚友”、“良师”。日常生活中,每当茶余饭后,它便与我相伴,看看它翻翻它,我就有一种安逸、享乐之感;每每在工作紧张之余,看看它翻翻它,我就顿感神清气爽,顿生精力……它作为我玩石赏石的“良师益友”,给了我言不尽的“点化”,使我慢慢地、逐步地积淀了许多玩石赏石的理论,打开了玩石赏石的视野,认知了或有名头或无大名头的种种奇石藏品,并使我从一个单纯的爱石的“石白”,一步一步地变为了一个懂一些理论、了解一些石种、知一些赏石玩石方法的“石青”,玩石之路也从孤军“野玩”,变为入列队伍,走入正道,并与陕西一些资深石友如老杨、康老师等相识,有了书、友的“交流”,更得益匪浅,也学会了一些挖掘和探索奇石的“奇、雅、美、趣、妙”等内涵的方法。当今,虽然是知识、理论传播手段和方法“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传播媒体、媒介层出不穷,就纸质媒体而言,国内也有许多奇石杂志和刊物,但我骨子里就有执拗的个性,我自己就认定了《中华奇石》,就偏爱《中华奇石》。因此,在今后的玩石赏石“生活”中,我愿与《中华奇石》不离不弃,有它的一直相伴,我相信自己的“玩石”生活必定会精彩纷呈,欢乐无比。
二、夫人一语“投”《中华》
我因工作需要,有时要爬格子写东西。多年的磨砺及被动适应,慢慢地养成了在业余生活中,只要有时间、有体裁、有灵感时,也会动手写一点随笔、小散文、小材料等。玩上奇石后,有时在即兴时,我会自娱自乐地写一点收藏奇石、玩赏奇石的小记事、小感悟和欣赏随笔,自命为“玩石拙记”,并建立了自己的玩石文字小“档案”。2016年初的一日,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钟明善老先生,在鉴赏了我收藏的奇石,特别是我的“奇石拼接组合小品”的一些作品后,十分喜爱和肯定,专门提写、赠送给我“斑烂石趣”四字墨宝。晚上,当我坐在书桌边拿起笔来准备记述这件小“幸事”的时候,夫人来到我身边对我说,你写了一些玩石小文品,何不选出好一点的来向有关刊物投稿啊!如发表了,那不更好吗?于是,我有了向奇石刊物投稿的想法。投稿的文章是不能随便“出手”的,我翻阅了自己过去写的那些“玩石拙记”,感到没有满意的文章,就决定构思写作一篇新的文稿。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了自己已玩了五六年、有一定实践体会的、又是反映新玩法的“拼接组合小品”方面,动笔写了“谈拼接组合小品石”一文,并精心选了几个自己“拼接”的精品作品做配图。成稿后,稿件投给那家刊物竟让我很是纠结,经过反复思考,我最终选择了我玩石的“挚友”、引我走上“正道”、伴我多年业余玩石生活的《中华奇石》杂志。于是,我按照杂志上的投稿说明,向《中华奇石》杂志的电子邮箱,投去了我的第一份关于“玩石”的稿件。很幸运,稿件很快就被采用,刊发在了《中华奇石》2016年第九期的杂志上。
三、交接《中华》感真“美”
众所周知,2016年,《中华奇石》杂志被评为全国最美刊物之一,荣获“最美书刊”殊荣。这既是每个“中华”人的荣耀,也是每个“中华”粉丝们的荣耀。在与《中华奇石》杂志的“交接、交往”中,我切身体会、感受了《中华奇石》的美。这里,我不必再从“专业”上去赘述、评价《中华奇石》刊物的美,我想说道的是另一面:即《中华奇石》人的“美”。首先是《中华奇石》人的“勤奋”。在我的稿件几次编辑及相关事宜联系中,张春婷编辑有时都是在周末节假日时间,这种“勤奋”的办刊精神,很让我感动,我曾就此向她特别表达了我对《中华奇石》人的敬意。其次是《中华奇石》人的“包容”。常言道:有容乃大。作为有“中字”头衔的奇石刊物,我们玩石同仁从《中华奇石》刊发的文章与石品,都有感受,那就是它在坚持传承和弘扬奇石文化、积极反映石界玩赏动向、支持和扶持玩石和赏石创新等等宗旨下,所刊登的文章和石品,既显高雅又都很贴近广大石友,反映的是大众的玩石赏石,无“八股”气,无“酸雅”气……它有“门坎”却无芥蒂,充分体现了《中华奇石》人的包容性,反映了《中华奇石》人远见卓识即:在“亲民”中追求品质,体现“特色”和“水平”。再次是《中华奇石》人的“亲情”。在我与“中华”人的交往中,我与他们虽然未曾谋面,但却深深地感知了他们的知情、重情、懂情,这也是促使我撰写此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與《中华奇石》编辑间的稿件事宜“往来”中,她们言语可亲,尊重他人,没有傲慢之气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每次编辑“完工”,待排版大样出来后,不论文章长短,编辑都要发给我,再次听取、征询我的意见,看我对稿件的编辑和排版是否满意,还有何意见等,一切如同老熟人的交往,完了还要诚恳地附一句: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您说,有谁能不被她们的真情和挚谊所感动吗?虽然我与《中华奇石》人的交接是有限的,但我相信《中华奇石》人的“美”,一定不止这些。《中华奇石》刊美,人更美!
这就是我要向石友们讲述的“我与《中华奇石》二、三事”。在我来说,这“二、三事”一直在我胸中“涌动”,不吐不快。衷心祝愿《中华奇石》杂志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更祝愿《中华奇石》杂志能成为我们所有石界同仁的良师益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