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科研活动的差异
2017-09-18宋伟杨家明朱柯
宋伟+杨家明+朱柯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的方式与目的进行调研,就两国历史进程对科学研究态度的影响,并与普遍中国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方式与目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目前对科研的态度处于实用性研究阶段,这种研究态度会使社会高速发展,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而日本对科研的态度要求研究的方向必须全面,并保证技术在目前认知内再无可进才会停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科研状态均过于极端,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优势互补,保证社会在可持续的状态下发展高速。
【关键词】科研态度 中日差异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一、引言
科学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科学研究的方向及科研人员的态度会直接决定社会发展的雏形。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隔海相望,然而日本却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一个仅次于美国的科研强国,中国的科研能力在世界的影响力却远远不及日本。科研差距的形成可能有历史原因,也有可能有经济原因,但是都是由科研的态度所决定的。因此,分析日本科研人员的态度,科学研究的氛围对提高中国科研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中日两个科研态度差异
(一)日本科研态度
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及科技强国,正确的科研态度是不可缺少的。日本对于科研要求全面发展,不受实用主义的束缚,秉持着研究必须深入、彻底,直到达到现有认知的瓶颈才会中断研究。日本的科研人员对于科学的探索并不是出于一种目前社会的需求,而是真正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这种科学探索不力求一定对目前的社会发展存在实际意义,而是对科学未知领域的定义。
以日本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称建环专业)的科学研究为例,对日本九州大学渡边实验室建环专业科研人员的科研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日本的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的态度是极其细致的。日本建环专业科研的方向是对还未竣工的建筑在环境与供热及制冷能耗上进行未来的预测与模拟,这项工作如果做到非常细微,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这需要研究人员对建筑体至少未来5年内所有可能发生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其中包括建筑物内的通风状况预测,供热/制冷负荷以及空调机组能源消耗预测,屋内人员数量模拟以及机组的变频分析,故障等特殊情况的预测。如果仅是一次性模拟,这并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然而日本科研人员对此项模拟研究的要求是达到一种无限接近真实的、动态的仿真模拟。模拟的数据与建筑使用后真实数据误差在5%,甚至3%以内,并且是对未来5年的动态预测,也就是说需要处理的历史数据非常庞大。然而日本科研人员的科研态度就在于,这项动态仿真模拟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这些预测并不是建筑物在使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而是出现极少的,或者是目前对人类活动无影响的预测。但是对于日本的科研人员而言,只要会出现在建筑使用后的任何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必须对其进行研究且保证研究的彻底性与精确性。
(二)中国科研态度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越级式的高速发展状态之中。这种高速的发展就要求中国的科研人员需要尽快对实用性技术进行研究,这种科研态度能够很好的帮助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也容易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后遗症”。由于实用性科研偏重于快速应用于实际,所以对科研中目前影响较小的因素多以忽略的方式处理,这就会导致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木已成舟,难以改变现状。
以中国的建环专业科研为例,在中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时刻跟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进行变动。在能源应用方面,中国的科研人员不是始终坚持在某一能源应用方向上坚持彻底的研究,而是社会流行什么能源就去研究什么能源。科研人员保持这种科研态度虽然能够时时刻刻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却不能做好一种科研项目的技术储备。如果应用中的项目出现了某些不可逆问题,在技术推广时期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等到彻底应用于社会时候再去深入研究,解決的方法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三、历史及经济影响
(一)历史影响
由于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国的研究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术能够快速应用于社会,响应社会需求,从而能够快速的给研究人员带来一定的社会地位及名誉。然而日本自古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所学的技术进行改进,目的是为了强化自我。所以日本的科研理念仅仅只有极少的功利色彩,日本的科研人员更加注重对科研本身的深入探究,去完善技术本身,而不是去响应社会的需求。
(二)经济影响
与日本相比,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对科研的经济投入远远不及日本。由于社会迫切需要发展,然而有限的经济实力迫使中国的科研人员必须把科研的重心转向实用性技术研究,并且仅仅保证能够满足能够应用于社会,而不是做到技术的超前与全面。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对科研的投入日渐充盈,中国科研人员对科研的态度才能转变到实用性科研到技术储备的科研。在1994-1995年的数据统计中,中国和日本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2万件和33.9万件,论文发表数量分别为0.9万篇和4.7万篇。然而在2009年,中国和日本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22.9万件和29.5万件,论文发表数量分别为5.7万篇和5.3万篇。数据表明两个国家科研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也表明经济发展对科学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科研人员的科研态度,以及导致这种科研态度差异的原因,发现日本的科研态度有助于技术的积累,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保证社会发展过程不出现弊端;而中国的科研态度能够保证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状态,如果两者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社会需求的技术,进行深入彻底的探究,保证实用性技术成熟化,能够在有效提高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预防技术不成熟出现的不良影响。因此,中国科研人员的科研态度转变不仅需要加强科研人员对科学探究这项任务的认知,去探究科学和发展技术,也需要在科研活动中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实现我国科学研究活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