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四单元“交通安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09-18陈文婷

文教资料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交通安全任务型教学

陈文婷

摘 要: 本文运用大纲要求教学理念,对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四单元“交通安全”听说课教学进行设计与反思,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和整体教学法,展开教学设计,总结反思,发现整体教学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和信息差,任务完成有竞争性和成就感,对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整体教学 任务型教学

为了配合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我校预科三年级教材提供了大量真实丰富的语言材料,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发展和创新平台。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鼓励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着手教学,让学生为了完成一项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最终完成所有任务。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的每个教学步骤都创设问题情境或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

(二)教学手段

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和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创设语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学生设计课前、课后任务,使学生“以具体的教学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

采用整体教学法,即“导、听、读、说”整体听读说教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听读说训练。在学生的听读说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整体教学原则,指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和领略大意到细节理解,了解材料的细节信息,最后练习巩固,所有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合作的积极性,即整体—局部—整体。

(三)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该单元的中心话题——交通安全,既具备大量的信息,又集中有用的词汇和交通知识,是对单元内知识的整体运用,因此本课不仅在该单元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训练学生听力、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

1.课型特征

(1)听读说是阅读课的主旋律;

(2)课堂上必须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听读说活动;

(3)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是听读说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

(4)课堂及时调控,任务分工面向全体;

(5)任务情景化、交际化,任务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交通事故起因和避免措施的相关词汇;

(2)技能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听、读、说的能力和技巧;

(3)情感、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教学重点

(1)交通安全话题的表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

(2)听读练习找信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3)讨论交通规则的遵守:采用短片纠错讨论的方法。

4.教学难点

听读说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在运用听力和阅读技巧完成任务后,将所接收的信息再次表达出来。

二、操作程序

(一)引入新课

目的:引出话题,激活思维,唤起学生的先验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

1.跟唱电影歌曲

以视听等方式导入,引出相关话题,增强学生语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2.猜交通工具游戏

本人选择的是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歌曲和猜谜游戏,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并顺利引入新课。

(二)新课

目的:通过真实的听、读过程输入新授听说课的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设计帮助学生获取信息。

1.知识准备

(1)听对话;

(2)小组接龙游戏;

(3)看短片。

2.听读练习

听读练习有层次,表现在:

(1)整体听力,把握主旨;

(2)详细获取信息;

(3)全面把握内容,深层次理解。

(三)拓展巩固(接龙游戏)

目的:目标语言的夯实、巩固。

机械性语言操练。机械性的背诵、模仿、套用句型等练习在这一环节很有必要,练习的形式主要通过情景替换,模仿交际。讨论题与原文相关,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回顾延伸

目的:创设情境,初步模仿,拓展迁移能力。

意义性语言操练。提供新情景,在任务前交际情景上增加信息量和难度,加强信息沟通,增强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目的:加深记忆的痕迹,落实到学生能真正自如地驾驭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作业

原则:灵活、开放,有效巩固。体现言语的提升,从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规范、准确地表达语言。

三、总结反思

(一)任务组织有安全感和信息差

某些大专预科段的学生,特别是中下水平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发言,是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安全感;好的学生在同桌或同组中有时懒得讲,是因为每天都对这几个人说已感觉没有任何新意。因此,在活动开展的操作上,我充分考虑了安全感和信息差原则,本堂课使用了下列操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口语练习环节中,教师先进行活动前的头脑风暴启发提示活动,然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片,用提问和对话的方式讨论话题,允许学生前后左右自由搭配成二人小组,而且每次的小组成员必须不同。这样做的效果往往相当好。

(二)任务设计有层次性

即一个任务的完成是下一个任务的前提,形成一个任务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本堂课跟唱歌曲的导入为猜交通工具游戏做好铺垫,交通工具又为交通安全话题的新课教授做好准备;听读练习中有关司机、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材料为接下来的短片纠错提供了模板,拓展巩固的接龙游戏又为回顾延伸中的两个自救知识提供背景。

(三)任务实现有竞争性和成就感

课堂任务设计时,往往会忽略对结果的设计和利用,其实好的结果会给学生以有力的激励。任务型学习活动的结果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活动结果应具有可见性和持久性。因此,把结果落实到书面形式是必要的。本堂课在新课教授之前,我先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两大组,每个任务完成的结果贯穿整堂课,不断地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使学生不断得到激励,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動力。

参考文献:

[1]杨象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1).

[2]孔庆炎,刘鸿章.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4).

[3]任良耀.新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交通安全任务型教学
整体教学:儿童数学教学的智性建构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整体教学的探索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