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探讨

2017-09-18曹鸿飞石立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独立学院京津冀

曹鸿飞 石立博

[提要] 本文以独立学院为切入点,结合“文化产业人才”的内涵,对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进行调研,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诸如明确目标,解决文化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独立学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能力;产学用结合,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独立学院;协同培养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影响探究——基于独立学院视角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Z01)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28日

一、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人才的内涵

根据文化部相关文件内容,本文将文化产业人才分为广义和侠义两类。其中,经过调研发现,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广义的文化产业人才泛指与文化、文化产业系统相关的从业人员,广义的文化产业人才并不专业化,只要在工作中有涉及即包含在内。结合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的文件来看,从文化部门和非文化部门角度分析,文化产业人才与其他产业的人才存在比较高的相关性和交叉性,所辖范畴较广。从相对狭义的角度分析来看,仅涉及在图书馆业、文艺科研、群众文化服务员、艺术业和文物业等专门行业从事工作或服务的工作人群,视为文化产业人才。本文主要是将狭义的文化产业人才作为研究对象。

二、河北省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現状

从目前的现状分析,开设文化产业学科的高校一般都为传统型骨干大学如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独立学院则很少或是基本没有,而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这些专业并非上述高校的侧重点。因此,其投入规模使得培养出来的文化产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河北省从事文化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远低于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且颇具规模的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更为稀少,这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每年毕业生占全省毕业生总数超过40%,输出大批人才的独立学院来说,为河北文化产业培养和输送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注入发展动力,成为河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强大基地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意识淡薄。目前,虽然河北文化强省战略不断推进,但相比较其他省份而言,河北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开设文化产业专业的还是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说在这一领域是空白,只有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学院等个别学校有相关的专业设置,可即便是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院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可操作的经验,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拘泥于传统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培养出来的文化产业人才往往明显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文化产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衔接不上。在教材选用上,统一编制的文化产业教材目前还没有,各学校根据各自实际自定教材,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人才的统一性和实际应用性。

(二)文化产业专业设置不明确。鉴于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文化人才的资源匮乏,为了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教育部自党的十六大以后,曾经批准多个综合性大学开设文化产业专业,这使得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蓬勃的开展起来,之后,各省份根据自身的情况纷纷在高校开始了文化产业专业的设置,河北在此方面虽然相对落后,但也已经迈出了步伐,但由于事前准备得不充分,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了解不全面,导致文化产业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存在不合理性。比如:文化管理或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指向不明。由于专业设置不明确,使得在课程设置方面只是安排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培养的人才也只是泛泛地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专业优势不突出,只是“通”,达不到“专”,走出校门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三)文化产业专业师资力量匮乏。人才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师资力量匮乏确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一方面是由于这是一门新型专业学科,不仅是在独立学院甚至是在其他高校也存在人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共用一套师资力量,母体高校多为传统型大学,虽有与文化产业专业相关联的一些专业教师,但由于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型专业,很多教师对这一专业兴趣不够,不愿转到这一专业从事教学工作。因此,独立学院乃至地方高校普遍缺乏文化产业专业师资力量。

(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我们日常所说的文化产业人才大致包括三类:一是从事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人才;二是文化产业创意性人才;三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但河北省已经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并非按照文化产业建设的实际和统一口径设置专业,因此培养出的人才在实际进入文化产业单位就业后很难短时间内胜任本职工作,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因此,针对性不强成了地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弊病。另外,一些地方高校设立文化产业专业时往往是借助自身已有的与此相关联的学科,至于培养出来学生是否具有实用性则没有关注太多,这也使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三、对河北省独立学院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目标,解决文化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的特点,直接影响独立学院对于文化产业人才的多元化、多样化的现实要求,是独立学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更是独立学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立脚点。然而,由于当前独立学院大多和母体学校共用一套师资力量,其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手段更倾向于理论型人才,与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独立学院必须首先要找准定位,努力使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培养措施可行化,使学生的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立足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极探索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等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之,独立学院应按照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定位、找准目标,建立服务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独立学院—政府—文化产业单位互助合作的培养理念。endprint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独立学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能力。河北省独立学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下,其文化产业学科起步比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师资数量明显不足。为加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质,河北省独立学院必须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细化文化产业专业分类,明确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自身原有特色专业优势并结合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基于此不仅可以整合资源、优化机制,也能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独有的优势。建议在理工科占有优势的独立学院开展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为主,在文科占有优势的独立学院开展管理类专业建设。同时,河北省独立学院要对现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促进其转型与提高,并将这些教师的专业特长加以整合,培养实用型和复合型的文化产业人才,还要创造机会,使得专业教师能够走出校门,去其他高校或省份参加进修学习,或是直接派遣到文化产业公司实际锻炼,拓宽专业教师的眼界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也是近十年才兴起的办学机构,其师资力量较传统型大学更为薄弱,对高水平教师引进存在难度,针对于此,各独立学院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实施“一师多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三)产学用结合,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河北省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各独立学院应充分考虑社会实际需要,根据文化企事业单位用人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也可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输送学生去文化企业参观实习,邀请文化企业人员来校开展培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充分调动文双方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将企业的文化观、价值观、用人标准引入学生的课堂教学,使得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社会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并且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调整,这不仅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而且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使得文化产业专业培养的学生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用人需要相符合,进而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麦茂生.广西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人才,2012.4.

[2]孙红震.河南地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5.

[3]周亮.论文化产业发展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独立学院京津冀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