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化建设研究

2017-09-18杨浩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7期

杨浩

摘要:本文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的专业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办法,以推动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系有效运行。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化;服务特色

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努力扩大参与覆盖面

为了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化建设,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团委设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总会,并在二级学院设有分会。校院两级注册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机制健全,覆盖全部在校学生,制定并推行志愿者注册与管理制度,增强了管理的便利性和针对性,初步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志愿者队伍。学校每年重点组建“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同时依托二级分院班级团支部和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我校制定了《大学青年志愿者管理条例总纲》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志愿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志愿者志愿服务有效时间、激励评价等机制。该制度融志愿者注册、日程积分管理、考核奖励兑换于一体,引导和激励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并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以项目培育为支撑,全面打造服务特色

我校每年举办“3·5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月”活动,实施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建设工程,并给予相应配套建设经费。目前我校志愿服务基本包括扶贫义教、关注孤寡、助残服务、赛会礼仪、社区服务、无偿献血、扫盲服务、禁毒防艾、绿色环保、文化遗产保护等十大类近百个志愿服務项目,活动小到交通值勤、志愿服务岗亭值班,大到直接参与省运会、马拉松、残奥会等重大赛事服务等。近年来,我校坚持将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例如:食品工程学院学生依托专业知识开展环境志愿保护活动,设计学院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广泛参与艺术支教活动,文法学院赴社区进行阳光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志愿者参加“千名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等。我校各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建立特色小分队,通过立项获得更多启动资金,顺利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加强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我校积极吸收、凝聚、培育了一批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以社会联动为导向,深入拓展服务内涵

围绕校园基本功能和师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我校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着力探索师生获得服务和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的“两个便利化”机制。依托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伙伴,不断拓展社会志愿服务资源。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根本方向和动力源泉。我校要以实践育人为导向,把握开放化的建设思路,扩大社会联动,争取多方支持,主动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公益活动,有序实现学生志愿组织运行由临时性服务向日常性、专业性服务的转变。我校团委积极推进与多个地方政府及团委有关部门的长期共建,建设了法律援助、爱心支教等合作服务项目,如合作开展“五水共治”“学雷锋公益成长计划”“微心愿”等主题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近年来,我校在毕业生“两项计划”“大学生村官选派”等专项服务中取得较好工作成效,尤其是在西藏、贵州等偏远地区建立了长效服务机制。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强化志愿服务宣传工作机制

我校积极借助QQ群、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及校园多媒体终端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有效推进志愿服务引导。校团委每年都开展年度优秀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深入挖掘优秀典型,精心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加强志愿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成效。同时依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青年志愿者新的、有效的组织领导模式,实现青年志愿者队伍长效化发展。此外,通过开展“3·5”学雷锋、“12·5”国际志愿者日等志愿者统一行动和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唱响了志愿者的时代强音,将志愿精神和理念渗透到全学校,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志愿服务、支持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以理论研究为动力,积极创新服务机制

理论研究是我校的优势,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更新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水平有重要作用。学校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开展雷锋精神学习研究活动,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模式。我校团委承担了团省委课题,深入研究常态化运行视域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策略。通过理论研究带动工作实践,我校加强了理论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创新工作格局和机制。

在未来工作中,我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志愿者正以其素质优势逐渐成为服务社会的中流砥柱,相信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到之处,文明之花次第开放。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年基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吉农院合字[2016]第Q14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