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青岛市提升经济质量问题研究
2017-09-18李鹏于欣
李鹏+于欣
【摘要】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趋势性、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状态,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在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各种挑战和压力。青岛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更要认清经济发展新形势,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多措并举,实现经济质量的稳定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青岛 经济质量
一、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含义与特征
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新常态”: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
在此后的多次讲话中习总书记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准确研判了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充分展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决策定力。
我国的经济建设目前所处的新常态及其所显示的特征为: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升高,消费需求带给经发展的推力逐渐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大范围内的人民群众;三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由依赖经济要素以及投资转变为依賴创新。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体现了我党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准确的宏观把握,也意味着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合理的战略部署。
二、经济新常态下青岛市经济发展新变化
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青岛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但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不断加大,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依然保持长期向好的态势。面对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四方面的变化。
(一)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亿吨和1600万标箱,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4000亿元。蓝、高、新产业加快崛起,海洋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市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左右,创投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
(二)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精简7%,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135项,审批效率提速30%。全面推广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增长60%以上,突破100万户。出台非公企业进入特许领域经营许可办法,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方案,民间投资增长20%以上。制定户籍准入和积分入户意见,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突破。
(三)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增长30%和40%左右。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等顺利推进,生态环保成效明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7%。
(四)重点板块成为新引擎
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新区建设全面启动,29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推进,签约引进总投资2100亿元的121个产业大项目。蓝色硅谷海洋高端要素加快汇聚,并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国字号”重点项目达到12个、高等院校达到8所,累计引进各类涉蓝人才3.4万人。红岛经济区“1+5”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引进新松机器人等总投资1379亿元的297个项目。
三、经济新常态下青岛市提升经济质量措施
在中国经济形成东部率先、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生产力配置大格局中,“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青岛作为中国东部重要城市之一,要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提升经济质量,需要率先践行新常态。
(一)确立符合域情的增长速度目标
“新常态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丰硕成果,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在构建与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青岛需要发挥区位优势,以新常态经济的“速度模式”理论,指导确立符合域情的增长速度发展目标。
从经济发展实践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和按照世界银行及主要国家与地区惯常使用评价速度能级的口径出发,我国评价速度能级的标准是,1%-3%为低速增长,4%-6%为中速增长,7%-9%为高速增长,达到两位数的为超高速增长。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的青岛所拥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拥有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高水平调度好经济运行,2010-2030年间,GDP增长速度可以保持年均9.2%-11.7%的水平,调整的区间为2.5个百分点;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GDP接近或达到2万亿元;2030年GDP实现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2030-2050年间,GDP增长速度以保持年均7.0%-9.0%为宜,调整的区间为2.0个百分点,这样2050年城市GDP可以超过10万亿元。
(二)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和增长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青岛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确立国家战略布局新定位,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开辟科技创新治理新格局,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新常态的核心作用,形成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使青岛成为国际知名的蓝色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之城。endprint
(1)全球视野谋划布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以互联网和智能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新的增长点,新的技术和产业将会逐步涌现,新的生产组织、消费和服务模式将会随之产生,新的商业和金融模式应运而生。这些新的增长点将深刻地影响到未来城市的地位和竞争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目的在于掌握新一代产业核心关键技术,谋求在未来产业生态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2)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打造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常态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更加注重激发市场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这也预示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科技创新要成为驱动青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3)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确立青岛在国家新一轮开发开放中的新定位。确立新时期国家战略布局中城市的功能定位将会是经济新常态下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工作在这其中将会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应当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辟科技创新治理的新格局。新常态、新形势下,建设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市场化的创新管理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科技管理部门需要审视自身的职能、组织、管理机制与方式,率先以更加开放、更加先进、更加有效的方式担当这场创新管理变革的先驱者和示范者。
(三)突出蓝色经济发展优势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要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对青岛来说,充分发挥蓝色经济优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新动力之一。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理、环境、区位和科技资源,汇聚了全国超过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等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在深海资源开发、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科技、人才和平台的基础与优势。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蓝色经济辐射力。加快提升蓝色经济区服务功能,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的区域总部、职能总部、运营中心、研发中心落户,提高都市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提升蓝色经济区内各区县综合实力,按照组团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潜力。统筹推动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承接相关产业的梯度转移,提升蓝色经济辐射效应。
(2)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形成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蓝色经济发展格局。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形成符合青岛实际、具有比较优势、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优势海洋产业向研发设计、品牌标准、营销服务、全球运营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逐步确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水产品深加工、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的优势地位。
(3)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海洋科技引领力。加快推进蓝色硅谷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建设,进一步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型涉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造、标准制定、品牌塑造能力。加快国际化的海洋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技术交易体系,增强技术的辐射和引领能力。不断增强青岛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青岛打造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
(4)强化海洋管理和生态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制度,一是重点关注重点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二是重点关注陆源污染排海情况,包括入海排污口、入海江河等陆源入海污染源状况;三是重点关注沿海开发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四是重点关注涉海环境突发事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关注沿海危险化学品泄漏、溢油等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5)加快体制改革和开放合作,增强蓝色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扩大土地征转用分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落实青岛中日韩先行启动区、自由贸易港区规划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科技体制、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与国内合作新格局。
四、总结与展望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增强新常态下取得新优势的信心,充分释放发展动力,要靠改革激发活力,靠开放释放动力。要全面深化改革,攻克改革难点,提升改革质量,使青岛各项改革率先突破。要扩大对外开放,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入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新发展,促进经济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提升青岛的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六大特征及理念[Z].光明网,2016-01-11.
[2]青岛:适应新常态,经济运行呈四大新变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4-12-11.
[3]郭先登.深刻认识新常态大逻辑,牢固把握新常态发展趋势[N].青岛财经日报,2015-01-13.
[4]新常态下青岛“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N].青岛早报,2015-06-06.
[5]新常态下打造青岛蓝色经济升级版[N].青岛日报,2015-02-28.
[6]戴 谦,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青岛抓好四个关键点,青岛日报,2015-02-15.
[7]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
[8]葛杨,李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特点与趋势分析[J].群众.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