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

2017-09-18刘小勇

文教资料 2017年15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刘小勇

摘 要: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是时代的呼唤,怎样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为高职德育提供新内容,形成新格局,在德育中探求“工匠精神”的路径,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全新课题。文章对高职院校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探索,对开发和运用提出了把握“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方案,尝试寻找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德育功能 开发运用路径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又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加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奠定“工匠精神”培养的基础,将二者有效融合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尝试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探索“工匠精神”的德育培育途径,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内容,拓展德育新空间,构建德育新格局,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并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促使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升华,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效方案。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工匠精神”,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高度重视。“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工匠对于自己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自孔子的“执事敬”、“事思敬”和“修己以敬”,到宋代朱熹的“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二是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是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其实,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专注意味着一旦选定行业,就要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庖丁解牛”大抵如此。四是创新。“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1.校企文化融合,在企业文化中熏陶。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并被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践行的价值理念、共同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毋庸置疑,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在校园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求高职院校将包含“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逐步融入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之中,在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中融入企业文化,使高职学生在滋养企业文化、熏陶工匠文化中实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2.现代学徒制,在言传身教中传承。现代学徒制是古代“师徒制”这一教育传统的升级和改进。在中国古代流行的艺徒制度及西方流行的行会学徒制,都采取的是一种“心传身授”的默会教学方式,学徒们都是在师父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技艺,感受、体验和培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显然,经过改进的“现代学徒制”,建立的是“亲师合一”的关系,注重的是“手把手”“一对一”的言传身教,不但有利于那些绝技绝艺的传授,而且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3.结合实习就业,在实际工作中锤炼。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要求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与企业的创新要素对接,使得人才的培养实用性更强,形成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格局,让学生在工作中不断丰富经验,在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分析

(一)“工匠精神”精神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工匠精神”包含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精益求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学生德育中,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弘扬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工匠精神”中包含的创新意识,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核心,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工匠的追求,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应有内涵,高职院校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培育,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

(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工匠精神”,重点在“精神”二字。不得不说,当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往往遮蔽一些学生对精神价值特别是超越性价值的追求,导致急功近利。“工匠精神”包含的“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等优良传统是破解学生急功近利问题的关键。特别是我国要迈向制造强国,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紧跟时代,涵养新时代气质,又要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統。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将诸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渗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endprint

三、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和运用,应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工匠人才培养,深入分析“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德育功能,探寻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的一般规律,构建完整的“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机制。

(一)以开发运用为引领,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

显然,“工匠精神”包含三个层面:自然层面、道德层面和审美层面。自然层面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耐心和专注的坚守精神,审美层面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和超越事功的体验精神,而道德层面的“工匠精神”则是一种严谨和负责的敬业精神,是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职业、工作岗位的基本道德期待,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就有了“工匠精神”的德育要求和德育功能。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过程中,首先应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应该将每一位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发挥到极致,保证学生按照“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次,学校要全面把握“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在进行“工匠精神”的德育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德育,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培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行为。

(二)以内容创新为手段,“工匠精神”融入德育体系。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应该德育为先,千方百计在德育中培育“工匠精神”。要结合教学特点将“工匠精神”与德育融合在教学工作中,重点完善德育内容,将“工匠精神”与德育融合。一方面,“工匠精神”可以渗透在德育内容和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可以大胆开设一门课程专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都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工匠精神”与其他德育内容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工匠精神”的德育培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三)以职业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诚信、敬业、精益”等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内核之一,因此,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也可以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和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锤炼,还可以在自我修养中提高,更需要在职业活动中强化。在职业活动中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做到将“工匠精神”中敬业、精益求精等道德层面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内在信念,然后將这种信念外化成为行为,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职业道德且,并以点带面做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地与企业相结合搭建更多的职业活动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的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一过程是对“工匠精神”的直观体现和培养。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特殊时期,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对于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要以德育为先,注重“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的开发和运用,不断总结规律,把“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德育结合起来,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德育中,在德育中寻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构建“工匠精神”培养的长效机制,从而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大国工匠”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5(34):80-85.

[2]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3]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5-18.

[4]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79-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