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2017-09-18刘秀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课程标准

刘秀杰

摘 要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教育要不断的变革。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进行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与以往我国教学管理模式相比,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学校教学管理理念,主张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突出教学管理的人文关怀,建立学校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拓展教学管理的内容,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 教学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沿革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核心---课程的改革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综观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体现出来的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是: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强调学生学习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重视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为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我国在世纪之交启动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课程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科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编写、审定了各科实验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几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改革而牵动出来的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改革,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入的基础教育创新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崭新平台,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新课程昭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与此同时,新课程的理念与规则在学校中与学校己有的理念和规则亦发生着磨擦、碰撞与矛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教学管理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像的,因此,重建学校教学管理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完成于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对效率的追求决定了学校要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课程被理解为教学内容或学科,只是政府和专家学者关注的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学科知识,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确保知识传授的有序和有效。为了实现这种有序和有效,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管理遵循着古典管理理论的“有序”“效率”的理念,從而实现“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分数”成了教学管理的主要指标,其结果造成了学校教学管理中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以校长为首的行政人员,遵循着“等级原理”,通常采用科层制原则,他们的教学管理权力来自于正式的组织,其权威是法定的,遵照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用理性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其管理重点内容在于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

2教学课程改革相关内容

2.1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2.2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少年儿童。

2.3课程改革的具体理念与目标

一是倡导全人的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制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二是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注重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三是体现内容的现代化——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双基、处理好现代社会生活、知识领域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繁杂窄旧的现状;四是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五是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立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六是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建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2.4三级课程计划与管理框架

三级课程管理指的是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

2.5国家课程标准的性质

一是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它不是对内容的具体规定(大纲或教科书)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二是是某一学习阶段的最低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三是标准的描述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四是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五是标准的范围应涉及“全人”领域,其中包含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六是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智慧、能力、潜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具体说来要求做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