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知识人才群体发展与国家战略

2017-09-18徐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0期

徐斌

[提要] 当代青年知识人才群体发展是关系国家、民族、全球社会文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国家战略角度,运用人力资源科学规律和方法,分析我国35周岁及以下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受教育经历的人才群体发展情况,尝试和探索撬动青春的力量赢得未来与幸福的科学发展之道。

关键词:青年知识人才群体;发展力;国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科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一、青年知识人才群体的定位与发展

(一)定义和起源

1、知识人才群体。指依靠脑力劳动并以主要知识为工具生存的社会群体,在我国当代俗称为知识分子。

它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童蒙期。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的劳动时间经验的不断积累加速了进化,使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即通过学习和实践拥有的智能发展程度、改造自然程度高、文明沉淀的跨度。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社会分工。分工使知识拥有和传承者群体承担了重要的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职能。与其他的分工相同,是人类生存繁衍进化不可分割无法替代的一部分,任何时期意识形态、生产力水平等均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人才群体是指受过系统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知识水准、扎实理论基础,掌握最新技术,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引领组织文化发展,变革生产和制度的人。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型人才来实现。在个人特质、心理、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其需求主要集中在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较高层次上。

2、青年知识人才群体。在本文中特指35岁及以下的受过大学及以上学历教育的群体范围(以下简称“群体”)。一方面这个年龄层的群体本身具有特殊性:(1)富有青春活力和创造力;(2)拥有可塑造性和潜力的巨大空间;(3)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职业选择和发展、家庭和婚姻与生育等必经环节,此时选择将对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发展重要的劳动力和人才储备力量,在学习和社会工作中磨炼和成长。他们的发展情况影响着所在国家、民族、地区和家庭的当下和未来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世界青年问题的分析》中指出,“青年一向是变革的东西,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在他们身上并通过他们实现的。此时正是培养性格的时期,一个人最容易在新的问题前形成勇于创新的考虑问题的态度和作风。”

(二)情怀。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士子精神”。“士”者“仕”也。孟子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孔子对于士阶层精神的形塑,以笔者的看法,表现在如下几个层面:第一,“志道”——高远的理想、确立士人的基本性格,在从政之外,从事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第二,“不器”——通达的识见和主流价值取向;第三,“包容”——广阔的胸襟;第四,“知命”——坚定的信念,自觉地意识到并肩负起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即当今的“关心政治、参与社会、投身文化”。这在今日依然对于知识分子重现士子情怀,具有启示意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和处世态度与进退有度、显隐泰然的风范都是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士之优秀精华所在,也是国家人文精神和历史赖以完整传承之所在。

在国际发展历史上,就有两次世界大战中一位爱国科学家的:“科学史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的激昂爱国言行。

古今中外,涌现出许多因对国家、民族和人类发展的大爱和拳拳之心而砥砺发展的著名人才,他们于青年时期深植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此强大的动力,不懈拼搏而获得异人优秀的能力,同时以此能力和毕生精力投入和促进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类发展。

(三)人才的竞争和发展战略。古今中外,这个群体不断传承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时代大剧。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兼并战乱频繁,士以国士之誉与德能为尊荣,为国家和百姓的生存和发展,奔走呼号、慷慨赴义、筹谋天下、纵横捭阖。列国均以得士为荣,均知得国士者得强盛,社稷百姓以士举而安。正如《墨子·亲士》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于是尊士、争士、养士遂成为上层人物的一种社会风尚。

以近现代为例:从二战时期,美国采取非常规手段向当时科技最发达的欧洲甚至德国境内争夺和掠取国际顶尖人才、同时酝酿面向未来的全新制度化人才战略,处于国家安全,特别是战后社会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的战略思考并其确立了“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为我所用”的全球人才竞争理念,使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成为国家制度、达到利用战争时期及战后较短时间迅速在计算机等各主要科学领域确立了世界领先优势,崛起并引领了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目的。到二战战败后,日本以其举国之力首要保障本土青少年在废墟上读书、科教兴国、人才立国强国的人才战略使其越出自然资源与国土匮乏的瓶颈制约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的经济科技大国;甚至于后来居上的以色列,凭借“坚持教育立国战略,构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以色列历届政府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视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理念和国策,迅速崛起创造了二战后的“世界奇迹”……这些世界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国家以人力资源为本,以国家首要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与培养吸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知识型人才为核心竞争力而达成的。

今天人类已走过货币资本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世界各国均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及人才安全视为强国之匙,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四)当代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青年知识人才群体的发展面对人类数量激增和粗放型过度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力下降,资源日趋匮乏。世界能源等战略性资源争夺依然激烈。21世纪,人类进入以信息科技、全球一体化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稀缺战略性资源。世界处于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疲软期——“后金融危机”时期,同时孕育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此环境下,我国采取积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合作的政策,意图抓住珍贵的战略机遇逆势崛起、引领世界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