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银行之路

2017-09-18宋慧芳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本源金融业金融风险

宋慧芳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结束,银行业回归本源怎么做,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成为各家银行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的这五年内,中国金融业稳中求进,中国银行业不断取得辉煌业绩。这五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从144万亿元,大幅增长至240万亿元;这五年,A股上市银行达到25家,总市值超过9.68万亿元。然而辉煌背后,对金融风险的防化却更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在刚刚结束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24日,“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回归与发展”的峰会上,汇集了各大银行高管和业内人士,他们就银行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分享了感悟。

于学军:金融风险的来源

中国金融的风险从何而来?这么多的金融乱象是如何形成的?现在中国为什么会积累这么大的金融风险?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分析。

“第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长期持续的货币信用巨额投放,是金融风险积累的重要外部环境。” 据于学军介绍,当时为了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中国政府紧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刺激性经济政策,旨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拉动日渐乏力的经济增长。然而,令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是,至今已历经九年,但是全球经济金融似乎仍未完全摆脱其阴影。

不过,在于学军看来,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发生的金融危机,均系在此之前货币信用的过度膨胀所为,都有一个货币信用长期持续扩张并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一旦引发资产泡沫化并使通胀压力快速上升,货币信用扩张也就走到尽头,甚至难以为继。随之而来的紧缩性政策,往往又是刺破资产泡沫的重要外部因素;而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并常常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端。

“第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力推进,致使中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日趋复杂,宏观调控的难度明显加大。”于学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方向,但客观上却使境内外市场联结起来,造成人民币汇率、利率等的影响因素增加,难以自如地施展调控政策。”

“第三,金融监管的能力建设,跟不上金融业整体发展的变化与速度。”据于学军介绍, 随着货币信用持续巨额增加和膨胀,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并使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这种业务、新产品正是为了逃避调控和规避监管,即所谓的“监管套利”。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往往跟不上金融机构无穷无尽的创新变化,监管能力建设明显不足。

“第四,移动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发达程度甚至超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这使政府的管控能力面临严重的挑战。”据于学军介绍,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常使金融活动脱离开原有正规金融的范畴,扩展到社会各行各业并广泛推广使用。

胡怀邦:金融的天职和宗旨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张,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国家开放银行董事长胡怀邦指出,“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国银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胡怀邦指出,开发银行愿继续与银行同业一道,扎实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易会满:建立超级资产负债表

在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和环境下,银行业要回归本源和健康发展,需要以治理好金融乱象、防控好金融风险为基础。而要防范金融乱象无序演化对经济金融发展带来危害,则需要以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在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看来,治理金融乱象,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张能反映金融业运行整体情况和风险实质的超级资产负债表。从根源切入,在基础问题上进行顶层设计,对各类金融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对症施治。

为什么要建立超级资产负债表?易会满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的复杂程度明显提高。尤其是各类跨境、跨界、跨市场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在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金融乱象和风险隐患,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再加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金融行为的异化,使传统的观察视角、统计工具和管理手段开始失真和失灵。因此,建立一张金融业的超级资产负债表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它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三大任务尤其是强化金融监管、整治金融乱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也是促进新常态下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立什么样的超级资产负债表?在易会满看来,就是一张涵盖表内+表外、境内+境外、存量+流量、即期+远期、传统+创新的立体多维的金融报表体系,是一张全视角、全覆盖、全口径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的“体检表”。以全面真实反映金融整体运行状况为指归,以为宏观审慎监管、综合协调监管、功能行为监管提供依据为目的,通过强化金融综合统计功能,扩大金融统计监测范围,完善统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来实现的。

如何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易会满认为,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核心是要把握好前提條件,突出关键环节,夯实基础工作。既要把握好对象上明确界定金融与非金融、标准上建立统一的金融基础制度、原则上坚持基础资产透明的前提条件,还要突出重视监管部门的有效联动、完善中央与地方监管分工、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夯实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金融人才队伍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两项基础工作。endprint

李国华:把握好四个关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论坛上指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贯彻落实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经济金融辩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是要处理和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大与小的关系,商业银行在积极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精准扶贫,把履行好社会责任与商业化经营统一起来。二是新与旧的关系,商业银行也要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持,做到有取有舍、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三是促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防范黑天鹅和灰犀牛等。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在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做好平衡。四是处理好企业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银行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金融重器,在实体经济爬坡的关键期,只有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才能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政治上保持清醒、行动上保持定力,确保银行业改革发展不偏离实体经济的大方向。

陶以平:存在四方面的矛盾

“现在银行业‘回归本源已经成为无需过多阐述的‘主义,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也就是如何在银行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服务的质效落实到位。”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

在谈到当前实体经济对于银行服务需求的热点、难点、痛点时,陶以平表示要首先明白金融需求与银行业的服务供给之间存在的矛盾。对此,他表示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矛盾:

一是实体经济具有周期性,而银行一般是顺周期经营。近几年经济下行所反映的一方面银行“资产荒”,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企业“融资难”的矛盾确实比较明显。

二是實体经济有普惠性要求,而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有盈利性考虑。尤其是小微企业对银行减费让利、调整风险审批规则的呼声较大、要求较多,而银行出于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等商业原则的考虑,与这些要求出现了一定冲突。

三是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而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需要加快适应。比如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综合化、复杂化,往往同时横跨投资、融资、避险、跨境金融等各个方面,而银行如何强化这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政策合规意识还需要着力提升。

四是实体经济对于金融服务的效率格外重视,而银行更强调稳健安全的流程控制。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很多时候抛弃了束缚银行的“繁文缛节”,更加重视便捷性,从而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但银行由于自身经营的行业属性、内在规律,很难享有这种“自由”。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需要很多方面共同努力,很多条件共同配合。但陶以平指出,更重要的是,银行自身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其中,两个方面因素是关键:提高专业能力和提高运营效率。

张健华:新阶段新特点

“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自然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有一些新的特点。”华夏银行行长张建华表示。

一是要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多方位的金融需求成为了银行业面临的首要任务,银行业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落脚点,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二是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了银行业永恒的主题。三是要深化金融改革,是银行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是金融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这点不仅仅体现在银行业自身的行业竞争,同时也体现在跨行业的金融同业之间的竞争,还有跨业的一些竞争,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准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等。这些竞争都为我们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压力。

洪崎:守住底线

“金融机构脱离实体经济将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构成伤害。金融业的发展应防黑天鹅也避灰犀牛,守住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强调。

“第一,离开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将成无源之水。” 洪崎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金融机构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实体经济,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对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自身长远发展都是有伤害的。

“第二既防黑天鹅也避黑犀牛,守住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洪琦表示,“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是大头,金融稳经济稳,银行稳则金融稳。近期,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银行业传统金融模式和风控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王洪章:回归本源

“银行要时时记住我们是中国的银行业。”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表示,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其目标是多重性的,而不是唯一性的。多重性的目标包括盈利能力、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最大的价值,同时还要支持好经济的发展,确保金融的稳定。

首先,金融业回归本源。王洪章表示,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金融业在综合化、多功能和集约型战略转型当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金融业对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在天平上有一些偏颇。对此我们应该按照中央的要求来做,更快地修复这个天平,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其次,企业也要回归本源。王洪章表示,银行的利润和金融界的利润只是社会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如果哪个利润高了,实体的利润会大幅度降低,所以现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解决不了。“资金进入到企业以后,企业也要回归本源,把资金真正用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上。”王洪章强调。

但是监管也有一个回归本源的问题。王洪章认为,面对现在金融乱象丛生的局面,监管更重要的是监督和管理,而不是审批;更重要的是实现差异化监管,而不是监管的平衡,更重要的是防范和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不是关注银行业和金融业创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源金融业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