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对话教学误区探析

2017-09-18孙青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老师

孙青,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教师。

语文对话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换,更是思想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学素养等,对现实生活,对自己,对周围人会有更深的体悟和认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很强的耐心和包容心,有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避免进入对话教学的误区,避免把现代对话教学的“经”念歪了。学生就像是一株小小的树苗,需要教师用心去浇灌,用心去扶正。

(一)忽视教材,脱离文心

充分发挥教材在对话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紧密围绕文本,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时教师讲的东西看起来和教材都沾点边,但细想发现严重脱离教材,文本只是一个工具和引子,引出考题式的知识点。如果是这样,学生不如买一本语文工具书,工具书中的语文知识点非常详细、全面。上课时,教师只要按部就班讲工具书里的各个知识点,学生在考试中都能考高分,老师也省事。

可是那样,课文的意义又何在呢?教师的意义又何在?真正受伤害的是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是少之又少。语文教师希望看到的是,即使很多年后,学生在某个瞬间还能想到曾经在某节课上,触动到他的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眼神……而不是空白一片。一些固有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淡化,但是心灵的触动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将伴随人们的一生,并且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语文教师不仅是要做知识的传递者,还要做学生心灵的舵手。

有一位教师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先用PPT放映这一课的所有的文言词语,对一些词语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还让学生来解释词义,并让学生迅速抄下來。这大概花了有十五分钟。教师随后拿出一本书,请一位学生读金圣叹先生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段文字,时间大概五分钟左右。然后老师在PPT上放映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大概5到6个语段,让学生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再放映出关于这几个语段的鉴赏答案,全班集体诵读,用时十五分钟。最后五分钟教师布置学生课后看《水浒传》、金圣叹的评点。

虽然在课堂上有对话,但对话是低效的,内容多为死记硬背、机械式记忆的内容,学生课后自学也可完成。如果一堂课教师能够和学生们一起读一读文本,就算是和学生们聊聊《水浒》,谈一谈林冲这个人物,那也是在点子上了。优秀的教师还会选取文中的几个情节,细细鉴赏、慢慢品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领略文本的魅力,为学生以后阅读《水浒传》全篇提供鉴赏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知道这只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瑰宝需要他们去探索和发现。不要让学生只知道文学经典的成就很高,大家都推荐去读、去看,但是不知道‘高在哪里。

有一位中年教师,他曾经的学生给这位教师发了一条消息,大意是学生在电视某档节目听到了根据叶芝的诗改编的一首歌曲,想起这位老师曾非常动容地给他们讲过的叶芝的诗歌,感悟颇深。如今这位学生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他坦言很喜欢听老师的语文课,这也是他对语文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好几年过去,学生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和教师在课堂上对于这首诗的诠释是分不开的,而这又和教师对文本、教材的态度和领悟力是密切关联的。

教师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心,和学生对话,语文对话教学不在于量,而在于质。

(二)打断对话,割裂思绪

教师对于学生在对话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强制打压,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敢说、不敢做。对话教学中,学生出现一些失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正是因为不断的尝试,学生才能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有一次,一位教师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让学生对下面的段落作赏析: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教师提问学生“新娘有何特点?柳树有何特点?为何将柳树比成新娘?”一位学生回答:“新娘在出嫁时是非常娇羞的、脸庞绯红……”学生稍作停顿,想了一会,刚要继续说,但这时老师直接示意他坐下“新娘是婀娜多姿的,柳树又有一种柔弱婉约之美,将柳树比作女子非常的形象生动。‘柳的谐音是‘留,有依依惜别、不忍离去之意。”

我们可以看到,那位回答的学生开始时说得很好,想象力丰富,但是老师却打断了她的思路,这位学生接下来想要说什么也未可知。学生先开始说的明显不是教师预设的内容,所以教师赶忙将预设的答案说出来。其实,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一些有效的信息,比如下一句的“艳影”,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说的很好,下一句的‘艳影有色泽鲜艳,光彩动人之意,新娘出嫁的时候也是这样明艳、娇羞的……上句和下句相互照应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又对文本进行了更细致的解读。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尤其对于一些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的孩子,要保护和尊重他们的想法。

(三)评价极端,不符实际

有些教师习惯表扬学生,不管学生回答的怎样,都喜欢赞扬一句“很棒”、“很好”。短期来看,学生会信心大增,在课堂上变得主动,但从长期来看,学生们会不珍惜这种赞扬,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如果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会日渐骄傲,高估自己。反之,一味批评,不懂得表扬,学生容易变得胆小自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有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有一位学生平时交语文作业比较拖拉,有一次上语文课回答问题,表现得很好,但是教师却不以为意,没有说什么。当时我看到了那位学生的表情由自信立刻转为失落,默默地坐回座位上。大概是这位学生平时的表现,给教师的印象并不是那么好,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教师评价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就会错失了教育学生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与进步。endprint

教师评价要适度、得体、大方,避免伴随气愤、悲伤等强烈情绪。既不能随意质疑、埋怨学生,也不要轻易地盛赞某些学生,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对话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这是对于学生表现的反馈,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教师要真诚地告诉学生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还需努力。

教师对学生课堂的评价也要是多元化的。有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力强,有的孩子虽然话不多却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无论是安静,还是活泼的学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比如,有的學生朗诵很好,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对于一些比较温顺胆小的孩子,教师要多给他们鼓励和赞扬,增强其信心。对于一些比较固执的孩子,教师评价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经常说他的缺点和不足,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四)课堂杂乱,缺乏掌控

语文课上高效的对话应是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闹哄哄的。教师要树立一定的威信,当然,这种威信并不是一味板着脸,一脸严肃,而是要有是非分明的态度,有自己的原则。很多年轻的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认为师生对话过程中,对学生“一放就乱”。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人多口杂,一些学生钻空子,趁机捣乱,加之有的老师性格比较温和,有的学生更是肆无忌惮。因而,不太敢进行对话教学。其实,在班级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如果发现学生的谈话偏离了主题或是不符合要求,教师可以及时的指正。并且要求学生有秩序地发言,不随意插嘴或干扰他人的发言。这样,学生便会渐渐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别人表达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

此外,教师还要运用方法和技巧。当教师觉得纪律有些乱时,先别忙着赶教学的进度,可以先停下来,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再继续课堂教学。或者当课堂纪律出现了一点问题,教师可以随机提问,也可以让吵得最厉害的学生站起来回答。对走神、睡觉、讲话的学生需要用提问来暗示他们,暗示他们集中精力,在语文课堂上做该做的事。

必要的时候,教师要找一些孩子单独谈话,从各方面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对他们要耐心地说服和劝导,用爱心来感化孩子。

(五)面面俱到,没有侧重

有一堂语文课,讲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位讲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有一个是“品鉴动词,体悟文本所抒发的归乐之情”。

在大部分动词品析之后,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完整表演,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老师念这一段,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做一系列的动作。

第二段包含一系列的动词,如“瞻,奔,就,携,引,酌,眄,倚,审,策,矫”等几十个动词,教师本意可能是想通过学生表演这些动作,体会作者弃官归来的闲适快乐的心情。但是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演员,表演略显稚嫩,神态、表情、动作很难做到位。而且几十个动词表演下来,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表演的学生很累,听课的其他学生也笑得累。

这节课需要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动词都需要依次模仿,让学生表演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并且由于学生事前未做充足准备,走来走去,手忙脚乱,虽然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但是课堂对话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

让学生一个个来解释这些词句,然后依据文本一个个表演出来,学生对作者、对文本的理解就能深刻吗?学习古文应注重诵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节奏、语气、语调等。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内容,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富有神韵和灵气,比如陶渊明的作品,我们读起来感觉非常的恬淡、惬意,但是如果硬要让我们去逐个字词的解析,诠释,反而变得很复杂,破坏了语言文字的整体性与和谐性。有些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破了反而“食之无味”。教师如果有选择性地选取一两个动词,和学生一同进行推敲,点到为止,让学生对这个选段有更多的遐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所以在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侧重;要用心和学生、和教材对话,切忌生搬硬套,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而忽略了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内涵。

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鼠标一点,各种知识和信息就能立即呈现在眼前。过去,学生连教辅书都鲜有,老师说的每句话都是重点,而这也是形成“一言堂”“满堂灌”的原因之一。在学生面前,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大人物,老师说的全是有道理的。但是事实上哪怕是最优秀的老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难免会有不足或疏漏之处。

信息技术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老师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可以收看各种网络课堂,关于文本的解读以及丰富的习题等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获取。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老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