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主培育的“125”模式

2017-09-18徐耀辉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场主海门市农场

徐耀辉

“家庭农场”首次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正式拉开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帷幕。加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培育一支具有科技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技能、会经营管理的家庭农场主队伍,是推进农业创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新路径,也是全面调优农业结构,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抓手。2013年,江苏省出台的《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把家庭农场主作为重要的涉农培训对象,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三年多来,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海门市分校在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育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家庭农场主培育的“125”模式,即“制订一个发展规划、搭建二大培育平台、实施五项关键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农场主培育模式,初步实现了培育一个农场主、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截止到2016年年底,海门市已建立各级各类家庭农场635个。

一、制订一个发展规划

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家庭农场健康成长的保证。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的生产与经营,具有很强的市场风险,因此,家庭农场主制订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育时,海门市农广校把制訂农场发展规划作为培训的首门课程,并要求每位学员结合自身实际,制订自己家庭农场发展规划。规划除比较详细地提出各自农场的生产类型、定位、布局、具体措施外,在各自农场的现代化建设上,着重体现“五有”标准,即:有产业规模、有特色产品、有科技含量、有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有农场的发展方向。要求每个家庭农场的建设规模力争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每个农场内的沟、路、电、林、渠等基础设施要配套;每个农场要培育1个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品,且要通过农业三品认证;推广的品种、技术能代表当今发展的科技水平,且有一个县以上农业教育、科研、推广部门(包括县)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每个农场要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监管下从事生产、销售,产品实行产地准出;每个家庭农场主对今后农场的发展方向心中有方案、脑中有蓝图。

为确保家庭农场主制订的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对家庭农场主加强了四个方面内容的培育:一是加强对农场主角色转换的培育,通过培育,完成家庭农场主由种养大户的自然人向现代化企业法人的转换;二是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经营能力的培育,包括生产经营的决策、抗风险能力的提升等;三是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生产与管理水平的培育,包括对实用科技应用、生产方式的应用、产地市场的对接等;四是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育。

二、搭建二大培育平台

(一)建立纵横培育网络体系

一是建立了市、局、镇三级家庭农场主培育的纵向行政管理网络体系。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市长为负责人,市委组织部、农业局、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家庭农场主培育工作联席会。联席会负责优化配置资源,统筹解决家庭农场主培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确保培育工作顺利展开。市农业局为主管部门,农广校为具体实施单位,成立了一把手局长任主任,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市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监管科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家庭农场主培育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培育工作规划、方案制定、年度工作指导与检查、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各镇(园区)也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的家庭农场主培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镇家庭农场主培育工作的开展。在联席会的体制下,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家庭农场主开展有计划、分层次、系统性、针对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的培育。

二是建立了市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工商等部门联合培育的横向师资队伍网络体系。以市农广校为家庭农场主培育的主阵地,以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重要力量,整合金融、工商等部门人才资源,努力打造培育品牌。在高等院校层面上,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培训师资主要合作单位,这些农业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对海门情况也比较熟悉,能够满足海门市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师资需求。同时,还邀请本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办者作为乡土老师,做好乡土人才与外聘教师的结合,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实现培训效果最佳化。一个以农技推广人员为骨干,农业高等院校教师为支撑,农村乡土人才为辅助,金融、工商界专家为补充的横向师资队伍网络体系已经形成。

(二)建立一批实习实践基地

切实抓好家庭农场主理论知识灌输与动手实习实践的有效衔接,是培育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扩大各农场主的知识面与眼界,并将其迅速培育为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有用人才,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专业生产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先后在全市建立了33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主培育实习实践基地,逐步形成了“村有田间学校、镇(园区)有实践基地、县有实践指导中心(农广校)”的格局。

通过在这些基地的参观与实践,广大家庭农场主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并能及时了解家庭农场应当具备的条件、运作模式、经营理念,及时掌握市场上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及发展态势,逐步熟悉农产品加工类型、加工流程和产品的包装规格。如海门市第一个成立的“味之原”家庭农场,培育期间,市农广校就组织该农场主去上海参观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指导他严格按照有机农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与生产。经过几年努力,“味之原”家庭农场现在生产的有机米、有机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注册的“九硅”商标成为南通市著名品牌,并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与上海相关单位合作开展“麦田亲子游”活动,吸引上海的白领阶层带领孩子来农场游玩体验。农场现已成为一个集生态种植、养殖、采摘、观光游玩为一体的生态农场。

三、实施五项关键措施

(一)出台扶持政策

家庭农场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主是一项新事业。为全面推进新型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工作,海门市先后制定、完善了培育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意见。2014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海委发〔2014〕11号文件),决定从2014年起,在现代农业扶持政策中,每年安排150万元对家庭农场进行奖励;2015年又作出规定,凡当年获省、市、县示范性家庭农场荣誉称号的,分别补助8万元、5万元和2万元。同时,在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中,采取两个“优先”:一是培训优先参加。三年多来,先后组织40多位示范性家庭农场主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二是项目优先安排。对一些有一定科技含量、有发展前景的适合家庭农场实施的农业项目,优先安排在示范性家庭农场实施。先后有23个农业项目安排在16个家庭农场实施,获得国家、江苏省级、南通市级以及海门本级财政资金扶持1亿多元。endprint

(二)坚持标准建设

坚持家庭农场标准化建设,通过各层次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评比,抓好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实现家庭农场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海门市家庭农场建设水平。2014年,制订了《关于海门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详细规定了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六个一”,即一张工商执照、一张培训合格证、一个标牌或标志性门楼、一份委托流转合同、一本农事操作记录、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台账。2015年起,组织申报江苏省、南通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在原有“六个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要有一本家庭农场经营财务账,由“六个一” 发展为“七个一”。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市已建各层次示范性家庭农场52个,其中江苏省级11家、南通市级6家、海门市级35家。

(三)优化培训方式

在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过程中,根据各农场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培训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力求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同步创新。采取课堂学习、生產实践、分类指导、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分段培训方式,围绕“专业发展新技术、产品运销新趋势、网络销售新技能、创新创业新知识”四大模块展开培训,不断探索培训效果的最佳化。

一是培训内容实用化。为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在优选培训课程、课堂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选派各专业老师,深入各农场开展“一场一品”“一场一特色”的面对面指导培训,并邀请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老师来海门举办专题培训(讲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培训手段现代化。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制作了一批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利用网络的优势,采用“家庭农场主+Articulate Storyline、家庭农场主+微信+专家、家庭农场主+QQ+专家”等方式,组织家庭农场主开展网上在线学习、微信咨询、QQ咨询,接受农业专家的线上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每期培训班,农广校都会及时建立微信群、QQ群,为家庭农场主搭建合作与交流的信息平台。

三是培训师资多元化。为全面提升家庭农场主的整体素质,把培训老师的选择列入优化培训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除在农技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择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担当老师外,还聘请了10多位银行、工商、建设、国土、安监、发改委等部门的具有较强业务功底的专业人士作为培训师资,充实了师资力量,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严管产品质量

市农广校把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品牌农产品作为全面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档次的一个具体抓手,并把“质量兴场、质量强场、以质取胜”理念贯穿于家庭农场主培育的始终。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先后帮助“味之原”“金伍叶”等家庭农场制订了“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规程”“葡萄苗期病害防治生产技术规程”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6项,实施了有关农业标准及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8项,有8个家庭农场成为国家、江苏省和南通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实施区。

二是加强农业三品和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先后帮助全市家庭农场主培育并认定了无公害农产品24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2个,有2个特色农产品分别进入了江苏省和南通市品牌农产品的行列,有22个家庭农场的产品参加了江苏省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和南通市农委在上海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65个家庭农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其余的家庭农场均纳入了各自所在镇农业园区、基地的检测范围。各家庭农场农产品在生产中及上市前全部采取动态抽检、实行产地准出。三年多来,在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海门市家庭农场抽到的农产品合格率达100%。

(五)注重典型宣传

一是编写《海门市家庭农场典型汇编》。家庭农场主朱望旺2013年创办了望旺家庭农场,通过培训,他投资新建了猕猴桃种植基地、规模养羊场等多个农业项目,目前已成为海门市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产品以农超对接方式全部进入超市销售;四甲镇新复居委会干部周新华,2013年在镇领导的支持下流转土地117亩,种植西兰花、甘蓝、大叶菠菜等特色蔬菜和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参加培训后,创办了海门市四甲镇扬帆家庭农场,2015年取得了“南通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荣誉称号。这些家庭农场主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放大典型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海门市家庭农场典型汇编》,分发到各镇(园区),激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家庭农场的信心。

二是通过媒体搞好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营造创建家庭农场的氛围。先后邀请记者对12位家庭农场主进行了专访,在报纸上进行了专题报道,并选择了种粮、园艺、养殖、种养结合、休闲农业等不同类型的8位家庭农场主进行了专题拍摄、制作了专题节目,并在海门电视台、海门人民广播电台农业栏目进行播放,营造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浓烈氛围。同时,还通过海门农业网宣传了一批优秀的家庭农场主,并通过海门市农业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家庭农场的各类信息。

三是举办学术交流科技沙龙。在抓好媒体宣传的同时,把举办家庭农场主学术交流科技沙龙活动作为宣传的一种创新手段。三年多来,我们组织粮食、蔬菜、园艺、水产、畜牧、瓜果等生产经营类型的家庭农场主,开展学术交流科技沙龙活动8次。有关家庭农场主或经营管理者现身说法,介绍各自家庭农场的管理经验、取得的效益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难题和解决对策。这样的学术交流科技沙龙内容丰富,涵盖技术、理念、管理、信息、市场等各个方面,很能吸引热爱农业、立志创办家庭农场人的眼球。★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海门市分校校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场主海门市农场
农场假期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吃火锅的发现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一号农场
江苏省海门市如何实现连续4年秸秆焚烧“零火点”?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