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管资金空转

2017-09-18韩复龄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9期
关键词:非标票据贷款

韩复龄

一些银行为了躲避监管开展了多项业务创新,资金空转也大行其道,主要有表内转表外、表内项目挪腾这两种手法。银行资金空转主要分为四类:理财空转、票据空转、同业空转和信贷空转。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赋予金融全新定位,明确了金融工作的四项原则、三项任务。近年来,经济金融运行中的脱实向虚问题备受关注,其导致货币与经济运行背离、金融增长与投资效率严重背离、资产价格与商品价格严重背离。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治理商业银行资金空转就是一个监管层重点关注的问题。

资金空转导致企业融资链条拉长

近几年来,资金传导链条逐渐拉长,导致资金运行阻滞和成本提高,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资金空转也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复杂的流转过程导致金融机构对资金把控能力降低。

那么,企业融资链条是如何被拉长的?

一般而言,所谓的融资链条过长问题主要集中在间接融资渠道。从影响货币资金转化为产业(商业)资本链条长短的因素考量,企业融资链条被拉长与三个环节的资金空转相关:

一是资金在体系内空转。主要包括理财空转、票据空转、同业空转、信贷空转等形式。银行出于规避监管或满足内部考核要求之目的,通过票据、理财、同业等业务创新,实现资产的表内外挪腾。如为规避房地产信贷、地方融资平台等有关监管要求,银行以理财产品对接信托计划、券商资管等非标资产;为逃避央行MPA宏观审慎监管或“守住”上级行下达的贷款规模,银行大量开展票据资产业务,通过卖出回购、买入返售等方式,将票据在资产负债表内外进行转移腾挪。银行信贷资金的这种空转大大拉长了资金流入实体企业的周期。

二是资金在银企对接环节空转。比较直接、简单的表现是,银行信贷资金明明可以直接通过信贷渠道流入企业,却偏偏要在体系内转几个圈。比如贷款转作保证金存款,再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真正用款的企业需通过票据贴现后才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人民币”;又如,企业贷款到期后,银行本可以在审核后续贷,却囿于先还后贷的要求,需要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先归还原来的贷款,再给予续贷。这种空转不仅拉长了企业的融资链条,更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资金在企业投入生产经营前空转。即企业从银行或其他渠道(包括资本市场)融到资金后,并未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领域,而是投向房地产、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或者从事票据买卖、资金转贷等以钱炒钱的活动。在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率明显低于虚拟经济的現实情况下,资金在企业投入生产经营前的空转已成为一种常态和病态,而投资金融、逐利资本市场日益成为产业资本的“新爱”。

鉴于中国存在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资金空转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银行主导的。

理财空转

1.理财空转模式。商业银行理财的投资渠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银行直接投资,主要包括监管允许的债券,货币基金等;第二类是后来发展出的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投向信贷类资产、票据资产、股权类资产等;第三类是委外模式,鉴于部分中小银行投资能力较弱,在资产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发展起来。

结合以上三种投资渠道,银行理财空转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一是银行超比例运用理财资金投资于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非标资产。这种模式通过增加流转链条放贷,使得金融行业资产负债表膨胀。非标资产是在2011年后监管机构严禁向房地产业、地方融资平台放贷的背景下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渐成为这些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二是银行将资金投放于同业理财,或者委外理财。三是理财资金过度投资于二级市场,主要是债券,推高资产价格。

综上所述,非标资产、债券资产以及投向实体经济的数据大致反应了两类空转的情况。目前来看,以非标债券类投资为主的增加链条型的空转模式近几年有所减少。债券及货币市场的投资方向大致可以反映第二种空转模式。债券及货币市场的投资很大一部分是正常项目,但如果过量资金留存于二级市场,而没有流向实体,这也可以定位为资金空转。结合债券及货币市场投资比例提高,但是投向实体经济占比降低这两方面数据,我们可以断定存量投资形式的资金空转占比有所上升。

2.监管对策。监管层充分注意到银行理财增长过快、杠杆水平提高带来的风险,加大了监管力度。央行要求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监管措施进一步升级,倒逼银行缩小表外理财规模。之后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要求对担保承诺类、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业务计提减值准备,并审慎计算风险加权资产,计提资本。在实质大于形式的监管原则下,若带有隐形刚兑的表外理财回表,银行将面临一定的资产充足率压力。

另外,在“去杠杆、挤泡沫”的整体监管思路下,央行减少了向市场投放资金的力度,并开始主动调节资金期限,理财和同业资金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截至2017年5月底,银行理财规模为28.4万亿元,相比4月份净下降了1.6万亿元,为十年来最大的单月降幅,且较2016年底的30万亿元亦大幅下降。2015-2016年的降息周期促成了银行同业理财规模的急剧膨胀,而今年3月银监会率先发力,连发七文剑指银行同业业务链条过长等乱象。同时随着资金面收紧,银行理财的负债端成本上升,资产端投资收益下降。因此,受制于同业理财规模压缩及发行难度加大,银行理财整体规模难以维持往年的高速增长。

票据空转

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品种,一般包括承兑、贴现、转贴现买断/卖断、卖出回购/买入返售业务。

1.票据空转模式。典型的票据空转模式为:企业存入保证金,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往往是关联企业,关联企业进行票据贴现,贴现资金返还出票人,由其再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随之贴现的循环过程。举例而言,企业存入1000万的保证金,若保证金比例为25%,便可开出4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再将此票据贴现,扣除贴现利息后,套现3000多万元。此后,又以该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开立数额更高的承兑汇票……如此循环往复。正常的银行出票必须要进行授信调查,但现实情况是,基层行员工经常有意无意忽略调查,因而产生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开票,导致票据空转。endprint

2.票据空转风险。票据空转,在带给银行短期收益的同时,也带给银行长期集聚的风险。特别是在循环开票的情况下,只要其中一端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偿还现金流,牵扯进来的资金面可以很大。比如企业以虚假的存单骗过银行。此后,票据在银行间流转,到期后企业无法还钱,银行走正常流程处置存单时,发现该存单是虚假的,银行产生亏损。况且存在银行以及企业都有激励将风险隐藏或者美化、票据资产出表的情况,其中隐藏的风险可能远高于账面体现值。

3.监管对策。从近几年监管机构针对票据业务下发的文件来看,监管机构对银行票据业务资金空转的三方面一步步做了限制,央行牵头成立的票交所目前已经进入实操阶段,票交所全面实行电子化交易,便于央行对票据业务的监管。未来银行票据业务会越来越透明,票据空转现象会进一步减少,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将进一步降低。在信息透明化后,票据证券化等衍生产品或借机退出,这对银行来说也是一大好处。

同业空转

银行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由于同业业务资金成本和资本消耗低的特点,激励银行将企业项目风险转化为同业业务风险,因此形成了巨大规模的同业资产。中国的银行同业业务主要体现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两大项,即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其中同业资产下有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入返售三项。同业负债下有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三项。

1.同业空转模式。一是同业通道,主要对接非标。银行利用同业通道隐匿非标资产,将资产在不同科目间进行转换,调节监管指标。二是体现在同业直融直投型资金中,银行将吸收的同业资金对接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放大杠杆,赚取收益。

2.同业空转风险。(1)增大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同业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期限错配,以短期套长期以获取利润,增加了流动性风险。银行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吸收短期同业资产,形成同业负债,投资于期限远大于负债期限的同业资产,从而获得超额收益。期限错配本身没有问题,是金融机构自有特征之一。但是当货币政策收紧,市場上流动性不足时,很容易引发系统性流动性风险。例如,2013年6月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就是其重要体现,当时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Shibor)大涨578.4个基点,最高达到13.44%,银行短期流动性受到极大冲击。

(2)引发系统性风险。同业业务增强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关联性。在业务联系性更强的情况下,系统风险更易传播。一旦某家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风险,追溯链条可影响多个金融机构,甚至最终可能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计入同业项下的资产,由于对手方被认定有银行信誉,因此不用计提“风险减值准备”,但实际上,如果对应的资产多数为信贷类资产,且通常为资质较差而无法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到贷款的企业,潜在风险更高。另外,同业业务同质化程度高,受监管影响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增加了市场波动性,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3.监管对策。监管机构对同业的监管基调是同业纯粹化、管理规范化、真实反映风险、强化流动性要求。特别是对同业空转中的非标业务进行了强约束,禁止第三方机构提供担保,目的在于非标转标,但也导致了最后应收款项类的发展。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银行未来可能会提高同业资产中资产证券化的配比。

信贷空转

1.信贷空转模式。一是贷款置换,具体包括表内自营贷款置换他行表内贷款、表内贷款置换他行表外融资等方式,多被用于企业举新债还旧债,未被真正运用到生产营运中。企业借新债还旧债放大了金融行业规模及收益,但是没有持续性,也增大了风险。

二是贷款被挪用,多集中在多头过度授信的集团企业和个人信用贷款中,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于委托贷款、理财信托投资,甚至投资股票市场。近几年资本市场比实体经济更为繁荣,这一类型的空转模式出现频率更高,甚至有些企业收益完全靠资本利得支撑。

三是违规放贷。如,违规放大杠杆超比例向小贷公司融资,并合作提供”过桥贷款“,个别银行人员内外勾结,套取银行资金开展民间借贷等。

2.严监管之下信贷结构趋于合理,脱虚向实成效明显。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明显趋严,手段越来越丰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衔接配合,不断加码各领域的监管力度,金融乱象有望得到治理。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从贷款结构变化来看,贷款增速开始超过同级资产增速。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快于同期资产增速1.7个百分点,这也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上半年新增各项贷款8.8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资产比例为80.9%,较去年同期大幅度提高36.2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银行资金更多流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6月末,银行业对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8.7%,涉农贷款同比增长9.9%,对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4.7%,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较年初增加38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同比增长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标票据贷款
非标设备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基于BP与GA对非标部件结构对比研究
非标压力容器报价快速估算方法探讨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非标项目外协采购加权综合打分法实践研究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