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9-18刘继骁韦喆喆
刘继骁 韦喆喆
摘要: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尤其突出对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施工图绘制技能是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与之关联的专业课程比较多,其中与“建筑构造设计”的关联性最高。因此,将施工图绘制技能培养融合进“建筑构造设计”课程之中是目前该课程教改的思路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别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计划安排、考核方式改革、教学实施建议和课程改革成效五个方面归纳总结出若干课程改革的方法,希望能对同类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核心课程;施工图绘制;建筑构造设计
高等职业教学的首要目标是适应行业需要,培养学生胜任现实岗位的核心技能与职业能力,并为以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专业理论基础。因此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状况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也是反映学生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日趋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样复杂变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宗旨却是相对固定。因此,本文将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本源出发,厘清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与现有课程建设的关系,着重探索如何将施工图绘制技能培养融会贯通在“建筑构造设计”课程中讲解,希望能对同类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课程内容整合
施工图绘制技能综合了建筑制图、CAD绘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和建筑构造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目前,“建筑构造设计”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遵循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即将建筑整体分解成更小层级的若干模块组织课程,并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职业能力的目的。模块化教学克服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不足,既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知识的应用。但是该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集中反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过于分散,缺乏系统的整合,难以在施工图绘制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构造知识。针对上述问题,在“建筑构造设计”课程中增加专门的施工图绘制基础教学内容具有客观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生通过学习整合了施工图绘制内容的构造课程,可以重新厘清原本分散的建筑构造知识点,知识由点连成线再连成面,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其二,为后续施工图绘制实训打下基础。
二、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计划的安排是各门课程教学活动安排的依据。“建筑构造设计”课程增加施工图绘制内容必然会引起原有教学计划的调整。一方面,总学时应适当增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相应增加“建筑构造設计”课程的总学时(详见表1),由原来的90学时增加到112学时,增加的22学时用于施工图绘制基础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相对集中地安排施工图绘制学时,这样有利于将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从实际绘制中教学,再把“建筑构造设计”理论课程知识点穿插进来,使学生从实际任务中学习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完成从简单掌握知识到能应用知识的转化,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由于总学时增至112学时,显然将“建筑构造设计”的课程全部集中在某一个学期并不合理。因此,我们将原“建筑构造设计”课程拆分成两大块内容(详见表1):其一,理论学习部分,对应名称为“建筑构造设计1”,该部分教学工作在第三学期完成,分配56个学时;其二,施工图绘制基础教学部分,对应名称为“建筑构造设计2”,该部分教学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两个学期的课程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合理衔接。
分配原教学计划建筑构造设计三906.5调整后教学计划建筑构造设计1三564.0建筑构造设计2四564.0
三、考核方式改革
在成绩考核内容方面,注意处理好“两个比例”问题:第一,构造理论课程与施工图实训课程的成绩比例。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宗旨出发确定实践课程的比重,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有重要意义。我校多年来一直贯彻实践教学必须占总学时50%以上,从获得的教学质量评测来看该比例已经相对合理,新的“建筑构造设计”课程可以继续沿用这个比例标准执行。第二,考试中书本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成绩比重。笔者认为考试应减少直接再现书本知识内容的比重,增加应用知识,尤其是创造性、综合性应用知识的比重。
四、教学实施建议
1.教材选择建议。教材选择必须紧扣理实一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主旨。一方面,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基础的建筑构造知识、技术和方法,还应融入建筑施工图识图和绘制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应有取舍,要根据实际工作中所需所想合理安排、组织教材内容,既要讲究实用又要兼具一定的开放性。
2.教学设计建议。教学中应突出核心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实例教学,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课堂上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片、三维动画、构造模型、视听光盘等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课外可以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专业人员的带教下参观建筑工程,为尽快掌握建筑图纸识读创造条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建议。应突出过程评价。学生的成绩应综合考虑其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习题测试、课后作业等各教学环节的表现,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比重。
五、课程改革成效
在“建筑构造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原来单一的构造学习内容与建筑施工图学习内容整合进行教学,符合实际工作中对建筑设计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一一对应。学生在完成相应课程学习的同时又形成了相应的施工图识图和绘制技能。实践证明,经过学习相应的建筑设计,毕业生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尽早在企业中站稳脚跟,逐渐成长为企业的重要骨干成员,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六、结语
“建筑构造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都是围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目标来考虑的。教师通过在具体的“建筑构造设计”的课程平台上融入建筑施工图技能培养的内容,使原本以认知为主的基础课程提升到专业技能培训的高度,为进一步的改革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高职高专的办学宗旨,坚持“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志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3):11-13.
[2]段作幸.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