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铆力建设国际低碳城示范区
2017-09-18刘渊源廖岱岳李丽
刘渊源+廖岱岳+李丽
2017年9月7-8日,第五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举行。国际低碳“头脑风暴”再次席卷龙岗。
作为深圳“东进”战略的核心区,低碳理念已成为龙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2017年上半年,龙岗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4天,优良率96.1%,同比下降1.2%,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是深圳市下降的3个区之一。“龙岗蓝”已成为低碳经济最显著的低碳符号。
作为深圳后发展区域之一,龙岗引领中国乃至世界低碳城发展潮流,以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深圳速度建设国家级国际低碳城示范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个碳市场在这里诞生,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先技术蓝天奖在这里发布,国家低碳技术展在这里首次呈现,低碳城论坛已经成为展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全球低碳领域探讨前沿话题、分享智慧成果、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低碳论坛 “头脑风暴”再袭龙岗
自2013年至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已连续在龙岗成功举办了五届,来自全球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1800余名专家学者、科研代表、企业代表等嘉宾在这里掀起了一场场国际低碳城“头脑风暴”,深圳龙岗因此成为全球国际低碳城新地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时间由6月改到9月,其目的就是为11月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23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造势。9月7日上午举行的本届第一场“压轴大戏”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论坛”,所谓“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联合国把每年12月19日定为南南合作日。
据悉,本届论坛由1个主论坛、6个平行论坛、4场专题研讨会以及一系列配套活动组成,重点讨论推动南南合作的经验和做法、低碳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能源革命的机遇和挑战、绿色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实践、低碳发展中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等话题。
与往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有“五特点”和“三转变”。
本届论坛的“五特点”分别是:一是高端。论坛的参会嘉宾有国家部委领导、国外政府官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官员、著名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二是专业。论坛对标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等高水平国际论坛,在内容设置、活动策划、会议组织、嘉宾接待和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力求做好专业、高效。三是国际化。论坛秉承“开门办会”原则,邀请联合国机构、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气候变化企业家联盟等气候变化领域知名国际机构共同办会,本届论坛还特别设置了“意大利日”主题活动。四是实效。充分发挥论坛平台功能,论坛围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深圳市实际需要,加强项目、资源、资本和技术对接,形成务实合作成果。本届论坛期间,共有19个低碳技术项目和30家国内外知名资本方共同参与国际低碳清洁技术路演活动。五是低碳。论坛将运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最大程度使用绿色、可回收材料进行会场布置,尽可能减少使用纸质会议材料和一次性产品,会议全程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力求零碳办会。
“三转变”指:首先,从仅仅注重城市的低碳发展走向关注区域低碳合作,关注全球的气候治理。从地理单元尺度上有了一个转变,从仅仅关注城市转向关注更大区域,乃至全球的行动。
其次,从强调论坛数量转向强调论坛质量。往届论坛在论坛场次、参会嘉宾、演讲嘉宾数量等方面已经达到了比较大的规模,今年平行论坛的场次并不多,但举办方还是力求从内容设计到嘉宾组织,到听众组织各方面,把这些平行论坛做成精品。
三是,从聚焦专业技术转向推动产业发展。本届论坛首次推出了国际清洁技术项目路演活动,有国内外的19个项目参加路演,覆盖了新能源、清洁技术、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据介绍,深圳在国内率先加入了C40城市气候引导联盟,并两次获得了C40气候领导联盟城市奖。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已经成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的旗舰项目,并获得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
戮力同心 低碳城示范区悄然崛起
追溯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的历史渊源,缘于荷兰学者在深圳的“造城”设想,在荷兰下一代基础设施基金会NGI的国际课题组专家看来,龙岗坪地是深圳工业化进程中难得的“一块净土”,由此提出在龙岗坪地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生态知识城”的设想。与此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也看中了这块“净土”。2016年,龙岗区发改局与荷兰专家、深圳学者签下合作备记录,共同探讨建设“国际生态知识城”。
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国际生态知识城”从荷兰学者的纯学术探讨到“国际低碳城”的呱呱堕地,深圳媒体解读为:从一个学术研究上升为政府决策,从一个地方构想上升为国家意图,从一个民间合作上升为国际合作,深圳国际低碳城在此前的三年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三级跳。
2012年8月21日,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区项目在龙岗正式启动。据悉,深圳国际低碳城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1平方公里,拓展区5平方公里。
国际低碳城启动区主要是示范展示功能,其中最值得点赞的是首批项目中的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低碳技术展示交易馆、低碳国际会议馆、低碳城展厅及能源资源信息监控中心,包含10大系统、78项低碳技术,做到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是目前深圳最节能环保、生态低碳的绿色建筑,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行列。
按照国际低碳城建设的总体思路,国际低碳城以生态友好的绿色城市、经济繁荣的活力城市、幸福和諧的宜居城市为发展目标,构建起“一轴一带、一核三心、十字拓展、组团布局”的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等不同功能的有机融合;按照创新引领、高端低碳、重点跨越的发展方向,构建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命健康、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低碳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加快节能环保、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6大低碳新兴产业园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endprint
2013年6月17日,正是中国首个国家低碳日,这一天,深圳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在龙岗拉开序幕。自此,深圳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国际低碳城论坛大幕。龙岗也因此走上了国际大舞台。
国际低碳城悄然崛起让龙岗声名鹊起。2013年,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广东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2014年,作为全国唯一项目获得美国保尔森基金“可持续发展项目奖”;2015年,作为全国8个地区之一入选首批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低碳绿色发展成果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峰会上向全球展示。
高端引领 低碳产业“航母”启航
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实施方案(2016-2018)》,到2018年,国际低碳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比2014年翻一番;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0.63吨/万元,比2014年降低35%,人均碳排放量低于6.9吨/人;率先实现新建绿色建筑比率、公交车电动化率100%,努力打造1平方公里近零碳示范区。
龙岗区委常委刘伟在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记者介绍,低碳城论坛在龙岗成功举办了四年,龙岗地方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043亿元,跃升到2016年的3177亿元,年均增长14%。而龙岗的万元GDP能耗从2013年的0.458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的0.231吨标准煤,年均下降25.6%,远远高于GDP增长的速度。“这充分说明龙岗借助低碳城品牌在绿色低碳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刘伟常委强调说。
据透露,龙岗成立了10亿元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基金,龙岗还在近期出台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计划。龙岗绿色低碳循环基金将大力扶持和补贴高效率、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战略新兴产业,最高可给予1500万元的补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环保部最近在筹建的“一带一路”环保技术中心即将落户龙岗,国家工程车实验室也将落户龙岗。
国际低碳城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高端低碳产业集群,这就是龙岗低碳经济大发展的“航母”。目前,龙岗已成功引进了柔宇科技产业化基地、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产业化基地、中欧合作示范项目德国小镇(环德城)、太空科技南方中心“三位一体”项目、“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和优质产业项目。据统计,龙岗共引进规模以上高新企业44家,总产值达274.03亿元。上市企业数达到13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龙岗低碳城这艘“航母”中,柔宇科技柔性显示屏基地和中欧未来城德国小镇不容小觑。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公司是深圳最著名的独角兽公司,柔宇最大的看家本领是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AMOLED彩色柔性显示屏,其厚度仅为0.01毫米,收缩卷曲半径小于1毫米。据悉,柔宇将在国际低碳城建设全球首条类6代超薄彩色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以目前的工业产值计算,柔宇项目可以称得上为龙岗再造一个坪地。
柔宇科技柔性显示屏是龙岗低碳经济“航母”中高端制造业的代表,而德国小镇则是高端引领的创新明星。
据介绍,2015年李克强总理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出席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德国慕保集团(德国图赫&施密斯集团旗下的环保公司)签署了《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德国慕保集团谅解备忘录》。该项目位于國际低碳城六联社区核心区,总用地面积约2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功能主要包括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创新中心和园区综合配套四大功能,建成后将引入15-20个优秀产业项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