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是谁,不是我要关心的
2017-09-18谭保罗
谭保罗
前段时间,网上的财经作家们纷纷开始“臆测”中国下一任央行行长人选。因为现任行长周小川马上就70岁了。
人事揣测,我毫无兴趣。我的兴趣在于: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应该有什么样的品格?在这里,我们不谈中国,只谈外国。
在西方世界,央行最重要的品格是独立性,即货币政策是独立的,不受政客影响。当然,一点不受影响不可能,但至少不能被政客完全左右。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全球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央行都是最独立的。某种程度上讲,央行独立性似乎是这个经济体制造业发达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这一点很少有人真正进行探讨。
全球制造业的标杆是德国,而德国央行德意志联邦银行一直被称为是央行独立性的代表。其独立,源于历史教训。这个国家经历过人类历史上最荒谬的通胀,荒谬程度甚至超过津巴布韦。
一戰之后的通胀时期,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人拿着10美元去德国当地的银行兑换马克,结果银行经理说,先生,对不起,我们没这么多钱,我们支行的马克现金最多能兑换给您2美元。
还有资料这样记录通胀对德国人的心理伤害。柏林的心理医生问一位家庭主妇,你有几个孩子?这位家庭主妇说,“30000个!”千真万确,这不是开玩笑。当时的通胀,让不少德国人有了心理疾病,在思考数字时,会不由自主地加上4个零。
说到这里,有人说高房价让社会充满怨气,引发心理问题,其实一点都不奇怪。通胀是“财富绞肉机”,摧毁普通人一辈子的辛劳所得,而高房价则可能让一个人一生的阶层攀爬毫无希望。能不有心理问题吗?
不说房价,回到央行。央行的不负责任或者说变成“印钱机”之后,恶性通胀不可避免。当全体国民的财富不断被稀释,乃至被摧毁,大多数人一夜之间从高富帅、白富美变成穷光蛋之后,千万不要低估国民的“心理恶化”倾向。
德国的通胀问题提醒了二战之后的占领军,以美国为首的占领军做了一件造福德国人的千秋大事,即帮助德国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它先是独立于占领军政府,后来又独立于德国政府。那么,为什么央行独立是制造业发达的必要条件呢?
很简单,在严重的通胀之下,只有善于借款的金融玩家才能胜出,因为今天借的钱,到了未来时间还款,即便有较高的利息,其现值(present value)也是低于今天的借款的。所以,借款反倒赚了。什么是现值?就是未来特定时间点的钱,按照一个利率(比如通胀率)折算到今天,值几个钱。
但是,制造业由于很少用杠杆(借款),所以无法享受通胀的好处。另外,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固定投资,退出壁垒高,而且成本随行就市,所以它最怕通胀。在强大的通胀预期之下,企业家断然不会加大固定投资,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因为这是给自己的财富自掘坟墓。他们会干别的,比如批量买入一线城市的房产。
坦白讲,有时候觉得蛮可笑的。很多中国人推崇德国制造业,比如特别强调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其实在我看来,这些观点有失片面,他们把结果和原因颠倒了。央行的独立,政府不通过恶性通胀剥夺国民财富,随意征收“通胀税”,那样才会有工匠精神的土壤。工匠精神,这种东西真的不是天生的。德国人一百多年前不是一样造假货,被英国人鄙视么?
除了德国,另一个央行独立的代表是瑞士。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是德意志人,整个经济体就是浓缩版、强化版的德国,它的高端制造业非常出色。曾经一度,瑞士的银行业资本要求是全球最高的。银行资本金要求高,其背后是限制银行的杠杆率。所以,全球银行业监管的规范巴塞尔协议也在这个国家订立。
央行行长是谁?这不是我要关心的,我关心的是如何严控通胀,限制金融对国民财富的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