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际化优势,走好未来路
2017-09-18陈莉莉
陈莉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称:广外)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国家战略和广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策划组织的“大学与城市—广州地区大学校长访谈”活动中,广外党委书记、校长隋广军如此表示。
2017年是隋广军到广外的第14个年头,历经职位更替,6月继任党委书记同时履新校长。隋广军深知,广外正在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有挑战、有困难,也面临难得的机遇。有什么样的挑战?又有哪些机遇?隋广军接受了《南风窗》记者的专访。
N-南风窗S-隋广军
继续更新“广外经验”
N:广外在全国外语类院校中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办学路子,作为“当家人”,请问学校下一步将如何更好地结合广州、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来更好地走出一条大学与城市的新路子?
S: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广东做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广东高校对广东实现“三个支撑”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一是要为国家、社会提供足以支持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二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接下来,广外将适应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广东担负“三个支撑”历史使命的人才结构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支持。
N:贵校“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两个学科群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请问贵校接下来如何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S:2015年6月,广外两大学科群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以来,广外以重点建设的两大龙头学科为契机,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近三年来,广外积极对接国家和广东发展战略需求,在外语、经贸、法律等学科领域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牵头研制国家外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完成国内首部地方立法蓝皮书,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区域和国别研究等,加强前瞻性战略研判,提交了一批高水平决策咨询报告,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三项改革的试点高校,广外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为广东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持续提供“广外经验”。
接下来,广外要进一步确保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地位,全力提升经管法等学科水平地位,形成多学科多语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智库再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力
N:据了解,目前广东省级新型智库已超过400家。广外也有自己的智库,您本身就是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请问广外智库如何服务广东的创新发展和国家战略?
S:截至目前,广外智库已为国家和广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近百份,其中九十多份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十多份获中央领导批示,充分发挥了“政府外脑”“旋转门”“麦克风”的作用。
高校智库兼具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长期研究与应急研究相结合的特征。这就需要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团队、建构专业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专业运作模式,走出当前我国“库多智少”的困境。研究课题与项目建设既要“通天”,关注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又要“接地气”,聚焦人民实践开展研究工作,不做“书斋式”“经院式”研究。
接下来,广外将坚持特色发展、需求导向、专业化道路和开放式发展的智库建设理念,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着力打造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新型高端智库,为广东担负“三个支撑”历史使命贡献“广外智慧”。
N:现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外也吸引了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贵校在这方面的研究有着优势,请问您认为广东要如何参与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又有哪些国际化办学理念?
S:目前,广州已与“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联系,且处于快速增长中;南粤文化和语言在东南亚地区被广泛认同,人员交流频密;空港海港、珠江水系和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络将广州与泛珠三角的广泛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广州则是内陆通往南海地区最重要的通道。
广外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国家战略和广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广外提出“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的发展思路。2017年,广外又新开了捷克语、塞尔维亚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波斯语五个小语种专业,学校开设的外语语种已达26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高层次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学校积极推行“小语种+英语、小语种+主修方向、通用语种+非通用语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学校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2016年是广外来华留学教育30年,广外留学生数量从1986年的21名增长到2016年的3000名,生源国家、地区从最初的3个拓展到如今约130个。
N:您是产业经济学、创新与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专家,现在国家又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您认为广东要如何利用产业结构和创新机制的优势,在大湾区建设里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S: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的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指导和引领粤港澳深度融合,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的战略构想,为中国改革开放开拓新局面。
广州市必须明确其在珠江入海口世界级湾区的枢纽城市地位,对内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和珠江口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对外以东南亚为重要战略空间实现市场与产业的对外辐射;强化统筹珠江东西两翼产业发展和推动优质生活圈建设的携领作用,强化在泛珠三角地区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与港澳、深圳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共建中国参与全球发展的世界级湾区。
在广东新一轮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战略实施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6月,广外宣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有利于共享信息资源和专家智慧,形成区域发展战略快速反应机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深度融合的新体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希望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整合、盘活广外粤港澳研究力量,建成跨学科、跨专业、跨区域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开放性平台,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N:正值畢业季,隋校长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寄语?
S:我在2017年夏季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有一段讲话,主题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未来路,也算是对学生以及学校的寄语。有人说,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人们常常慨叹“老实人吃亏”。但是,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古时圣人“大智若愚”的态度。
广外毕业生多年来备受用人单位欢迎和信赖,毕业薪酬在高校毕业生中持续名列前茅,成为全国高校中最有“钱途”的天之骄子。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做到始终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纷扰所迷惑,不为浮躁所乱心,不为浮华所裹挟,是我对他们最大的牵挂和忧虑。我希望能告诉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未来,这个未来不会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