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药沐足治疗中风偏瘫患肢肿痛的治疗效果

2017-09-18张宏伟戴晓红菅丽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肿痛偏瘫西医

张宏伟,戴晓红,菅丽萍

1.东北林业大学医院中医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3.东北林业大学医院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针灸联合中药沐足治疗中风偏瘫患肢肿痛的治疗效果

张宏伟1,戴晓红2,菅丽萍3

1.东北林业大学医院中医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3.东北林业大学医院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目的分析中风偏瘫后患肢出现肿痛患者的治疗中给予针灸、中药沐足的效果。方法分中风后偏瘫后患肢出现肿痛的83例患者为2组,38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为西医组,45例接受基于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针灸、中药沐足为中医组,对照两组患肢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中医组肿痛评分明显较西医组低,中医组实现了95.6%的总有效率,相较于西医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后患肢出现肿痛的患者施予针灸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沐足效果显著,可使患者患肢肿痛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中风偏瘫;肢体肿胀;针灸;中药沐足

中风属于脑血管常见病的一种,占70.0%~80.0%左右,多发人群是老年人,发病后,即使即使实施了治疗,也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偏瘫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可对老年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而对于中风后出现偏瘫的患者,患肢常会有肿胀出现,尤其是肢体的末梢部,这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康复训练难以进行,使患者康复时间延长。近年来,对于中风偏瘫后患肢有肿痛出现的患者,该院施予针灸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沐足,为对此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该次研究分83例患者为2组,一组以针灸、中药沐足展开治疗,一组以常规西医方法展开治疗,现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如下呈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因中风后偏瘫肢体出现肿胀于 2015年10月—2017年2月间进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3例,为方便研究,随机分组如下:中医组 (45例),男23例(51.1%),女22例(48.9%),55~76岁,均值(65.5±5.8)岁,6~30 d的病程,均值(18.2±7.4)d;西医组(38例),男18例(47.4%),女20例(52.6%),54~76岁,均值(65.2±5.7)岁,5~30 d的病程,均值(18.1±7.5)d。所选患者中风在MRI、CT检查下经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明确确诊,均处于恢复期,经治疗后有偏瘫出现,患肢可见明显肿胀,已将机体有其他严重疾病合并者排除、处于急性期者在外。客观对照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研究可开展。

1.2 方法

西医组38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主要为抗凝,对微循环进行改善,并施予按摩:按摩于患者仰卧位、健侧卧位下进行,主要对肩部到肘部实施揉按、拿捏、震颤等按摩,对尺泽穴、手三里、肩贞穴、阳池穴、合谷穴等实施揉按。对肩关节进行外展、上举、内收等活动,对肘关节、腕关节、指间的关节进行屈伸活动,对环跳穴、委中穴、血海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等进行按揉。同时,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趾进行外展、屈伸、内收、旋转等活动。1 d进行 1次,20 min/次,持续10 d。

基于此,中医组45例接受针灸、中药沐足治疗:①针灸。于患侧取阴陵泉、三阴交、丰隆穴,直接进行针灸,得气后,进行30 min的留针,留针期间,10 min进行1次进针,同时以神灯进行照射,1次/d,持续10 d。②中药沐足:桂枝、牛膝、木瓜各30 g,20 g苏木,6 g细辛,制乳香、制没药各20 g,4 g血蝎,加入2 000 mL水煎煮,煮开后,调文火,进行15~20 min的煎煮,取汁,药汁温度控制在38~43℃之间,具体以患者耐受情况为主,倒入恒温的沐足盆中,进行30 min的沐足,2次/d,持续10 d。

1.3 观察内容

①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肿痛评分:单肢局部肿痛记1分,单肢肿痛记2分,上下肢都肿痛记3分;对于肿痛程度,主要症状是压之凹陷、皮肤湿冷、肢体功能受影响、胀痛明显,无记0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2]。②依据症状缓解情况、肿痛评分判定疗效:肿痛全部消失,积分有90.0%以上的减少为治愈;水肿消退、疼痛减轻,积分有60.0%~90.0%的减少为显效;水肿、疼痛较治疗前缓解,积分有30.0%~60.0%的消退为有效;水肿、疼痛无显著改善,积分减少在30.0%以下,或者症状加重、积分较治疗前增加为无效。通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总有效率进行计算。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症状评分的研究以(±s)进行,进行t检验,疗效的研究以[n(%)]进行,进行χ2检验,客观对比相关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两组治疗前后肿痛程度评分

治疗前,两组肿痛评分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痛评分与治疗前对比都有下降,组间对比,中医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疗效对照[n(%)]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肿痛程度评分[(±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肿痛程度评分[(±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组(n=45)西医组(n=38)7.6±2.3 7.5±2.5 2.8±0.3 5.1±1.2

2.2 对照两组疗效

中医组总有效率是95.6%,西医组是78.9%,组间对比,明显中医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中风后偏瘫被纳入到“偏枯”范畴内,中风这一病名最早出现在《金匮要略》中,主要的病因是脏腑的功能失调,正气变虚,加之疲倦、情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瘀血会被阻滞,痰热出现热生,导致气血逆乱,上冲,对脑部造成侵犯,则中风发生[3]。中风经治疗后,往往会有偏瘫这一后遗症留下,这一后遗症出现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受此影响,则患肢会有肿痛出现。出现偏瘫或者麻木的肢体不能进行活动,静脉、淋巴难以进行正常循环,组织间的血液难以进行顺畅回流,进而引发肿痛[4]。因此,对于中风后偏瘫肢体出现肿痛的患者,治疗应该以益气活血为主。我们对此类患者施治时,给予针灸,以对患肢活动能力的恢复进行促进,对静脉或者淋巴的回流进行改善,进而实现促进患肢肿痛缓解的效果。沐足是中医常见外治方法的一种,对消肿止痛、温经活络的药物进行煎煮后沐足,在热力作用下,患肢的毛孔、毛细血管会扩张,使水肿组织液流出皮肤。沐足可对足部的穴位产生刺激性作用,对全身经脉、气血的运行进行促进。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针灸、中药沐足治疗的中医组治疗后肿痛评分明显较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西医组低,且中医组实现了95.6%的总有效率,相较于西医组的78.9%(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肢出现肿痛的患者,临床上可积极以针灸、中药沐足展开治疗,以促进良好疗效的实现,进而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1]韩守峰.中风后遗偏瘫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 160-161.

[2]张冬梅.中药足浴联合肢体按摩治疗中风后偏瘫3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4(12):1882-1883.

[3]权继侠,董秋菊.中医护理干预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4):51-54.

[4]吴发荣.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102-104,107.

R255.2

A

1004-6569(2017)05(b)-0188-02

2017-04-21)

张宏伟(1979-),男,黑龙江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中药治疗内科疾病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肿痛偏瘫西医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损伤肿痛疗效观察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