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安全性

2017-09-18路敦沛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1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开窗

路敦沛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72253部队门诊部 25002

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安全性

路敦沛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72253部队门诊部 2500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孔镜组(n=35,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和开窗组(n=35,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术后3个月ODI评分与开窗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更优。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单纯椎板开窗术;效果;安全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疾病,是因腰椎间盘各部位出现退行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式。对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及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并对两种术式的效果及安全性实施对比分析。以下对患者的具体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采取X线、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患者;自愿配合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孔镜组(n=35)和开窗组(n=35),孔镜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1:14;年龄 23-79岁,平均年龄(49.6±7.3)岁;开窗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0:15;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9.7±7.3)岁。将两组患者一般基本资料进行独立样本检测对比无差异,可进行研究比对,P>0.05。

1.2 方法

对所有孔镜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患者实施 0.5%利多卡因局麻,患者俯卧位,将腹部悬空,使用C臂X线机辅助确定患者进针点,使用克氏针将相关横线及纵线、警戒线标出,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实施穿刺进针,透视下缓慢进针,通过安全三角后,在纤维环注射适量 0.5%利多卡因,随后进针,直至椎间盘中央,将针芯取出,常规造影,沿导针切开皮肤,切口0.7cm,置入软组织扩张器、扩张套管,将小关节突研磨,保护神经根,置入工作套管及椎间孔镜,常规持续冲洗椎间盘,使用椎间孔镜辅助,将蓝染变性髓核取出,并探查神经根状况。使用射频将纤维环热凝、止血,取出器械,常规缝合。对所有开窗组患者实施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常规全麻,俯卧位,C臂 X线机辅助定位进针点及标记,根据标记对病灶间隙棘突正中行3-4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剥离相关组织,显露病灶椎板及关节突,清除软组织、部分骨质,黄韧带切除,分离神经根及硬脊膜,监护纤维环、纵韧带切除,清除髓核及椎间隙碎片。常规止血、缝合。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安全性。VAS、ODI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以 t、X²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术后3个月ODI评分与开窗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s);n(%);n=35]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s);n(%);n=35]

注:与开窗组相比*:P<0.05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VAS(分)ODI(分) 并发症孔镜组 21.4±8.7* 74.2±15.7 4.1±1.1*2.7±1.5*6.5±2.1* 2(5.7)开窗组 58.9±8.5 72.4±13.8 9.7±2.4 3.5±1.8 7.8±2.4 3(8.6)t/X² 18.240 0.509 12..549 2.020 2.412 0.215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外力因素作用下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至后方或椎管内而引起的脊神经根刺激、压迫症状,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症状,患者病程较长,且常反复发作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多采取非手术方式治疗,但部分患者非手术治疗不佳,需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式较多,椎板开窗术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术式,其操作较为简便,视野清晰,可直视下切除相关病灶,且术中可最大限度保留后柱解剖结构,但患者术中需进行多组织剥离,使得患者出血量较多,且需进行神经根及硬膜囊牵拉,易引起患者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术后粘连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恢复。经皮椎间孔镜属于微创脊柱手术范畴,其可直接将突出髓核摘除,并实施椎间孔扩大、射频消融纤维环热成形,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减少患者手术出血,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时,可达到良好的神经根及脊柱减压,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且该术式可尽可能保留患者椎间盘组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状况[2-4]。

综上,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优于椎板开窗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且患者治疗安全性高,推广运用价值高。

[1] 韩康,高浩然,卞娜,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868-871,封3.

[2] 赵采花,汤逊,史志江,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60-63.

[3] 谢旭华,雷云坤,刘伟,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5):463-465.

[4] 刘宝平,何强,范先东,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1(6):472-473.

R263.4+1

A

1672-5018(2017)01-029-01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开窗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清晨别急着开窗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