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介入性产前诊断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2017-09-18林彩霞
林彩霞
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643000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介入性产前诊断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林彩霞
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643000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初产妇介入前诊断过程中使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为200例在我院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初产妇,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取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之间的差异都不明显(P>0.05),在检查结束后两组患者的SpO2、R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DBP、SBP、HR差异较为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入组时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和检查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且其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生命体征,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推广力度。
人性化护理;初产妇;介入性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又名宫内诊断,是目前临床获取胎儿信息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结合临床实践医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科学。产前诊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含两种,即非介入性和介入性,其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为介入性产前诊断。根据临床研究可知,介入性产前诊断可以明确多种遗传性疾病,如多基因疾病、单基因疾病、染色体疾病等,于此同时还可以明确各种非遗传因素所引起的先天畸形[1]。然而介入性产前诊断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风险,3/1000的患者会出现流产的现象,所以很多孕妇在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时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紧张等,对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进行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充分改善这种状况,我院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初产妇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对象中观察组的年龄为22到40岁,平均年龄为29.3±1.1岁,孕周为18到23周,平均孕周为20.6±1.7周,对照组的年龄为21到41岁,平均年龄为29.5±1.4岁,孕周为18到23周,平均孕周为20.5±1.6周,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初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向其讲解此操作的目的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个性化护理包含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
1.2.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为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初产妇就诊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为其建立健全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档案,并对初产妇是否适合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判断[2]。并对产妇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宣教的内容主要有:检查注意事项、检查方法、检查的其他相关知识等。讲解的内容为:需要初产妇配合的方面,手术操作的大概情况,手术的全称等,并对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进行准确积极的引导。
1.2.2 术中护理
初产妇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调节患者的体位、检查室的温度、湿度等措施,确保患者始终处于舒适状态。首先将操作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40%到60%,温度控制在21到26摄氏度[3]。主动向刚进入操作室的初产妇介绍操作室的环境,仔细询问初产妇的需求,及时满足其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需求,在沟通过程中态度温和、语言要亲切,取得其配合和理解。接受检查时在不影响穿刺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初产妇身体的暴露面积,检查过程中,不和初产妇谈论和手术无关的话题。穿刺结束以后,初产妇由专人护送至观察室。
1.2.3 术后护理
将诊断结果及时告知孕妇,避免因长时间等待而引起孕妇出现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告知孕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为孕妇留联系方式以方便咨询,并嘱咐孕妇定期来医院接受产检[4]。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
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之间的差异都不明显(P>0.05),在检查结束后两组患者的SpO2、R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 DBP、SBP、HR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 s)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 s)
组别 检查前 检查后 检查前 检查后 检查前 检查后SpO2 % R(次/min) DBP(mmHg)检查前 检查后 检查前 检查后SBP(mmHg) HR(次/min))对照组 97.11±1.76 98.24±1.13 19.11±1.34 19.23±1.15 75.24±6.16 84.12±4.90 110.11±4.93 120.13±2.90 67.87±2.30 77.18±5.31观察组 97.27±1.68 98.13±1.25 19.02±1.01 19.30±1.26 75.12±5.18 80.32±2.81 111.01±4.28 110.32±2.61 67.98±3.40 74.31±1.3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
入组时两组患者的 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和检查后对照组的均高于观察组,且其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 s)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 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入组时 检查前 检查后对照组 23.65±6.25 26.15±5.02 20.30±5.12观察组 22.65±5.50 23.13±5.65 18.11±5.34a
3 讨论
由于初产妇缺乏生育经验,心理负担较大,所以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时更易出现不良情绪,使操作的成功率下降[5]。为确保产前介入诊断的顺利进行,我院将个性化护理运用于接受产前诊断介入性检查的初产妇中,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可知效果良好。
综上,人性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生命体征,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推广力度。
[1]任密生,李丽,张秀娟等.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85-87
[2]骆玥瑜,陈雪敏.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实施中的心理护理体会[J].微创医学,2015,10(05):702-704
[3]吴文慧,王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02:2029-2030
[4]王琰.初产妇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分娩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9):261-262
[5]连高峰.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09):1105-1106
R154.1
A
1672-5018(2017)01-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