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2017-09-18范韵逸
范韵逸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 无锡 214045)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范韵逸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 无锡 214045)
随着近年来不断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原因,人们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而传统的中国家庭的抗风险来源渠道相对比较集中,商业健康保险的贡献并不够突出。商业健康险作为国民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对于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减轻政府经济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稳定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必要性、现状及其瓶颈的深入剖析,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便人们对商业健康保险有充分的认识与关注,以免身险困境。
商业健康保险;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所谓健康保险,指的是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疾病等原因而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目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以低保障广覆盖为原则,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了中国90%以上的人口。但是医疗保障制度只是起到托底的作用,因此国家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视。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首次为商业健康保险做出了顶层设计。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必要性
(一)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大大提高
如果一个国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人口总数的10%又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26%,期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8.87%,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调查显示,有71%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42%的老年人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这对于家庭和社会医疗都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现在基本一个家庭需要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老龄化的问题,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如今的养老问题形势严峻,这就使得商业健康保险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二)新型医疗保障系统需要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系统是“广覆盖低水平”的。从覆盖范围来看,医疗保障系统保障的是城镇范围内的居民、职工等,广大农村范围不在覆盖范围之内,中国有65%以上的居民是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大多没有医保,这类群体一旦生病,医药费需要自己全额支付。而从被覆盖的群体来看,医疗保障支付的数额不能超过工资数额的4倍,也就意味着这个基本医疗体系只能保障日常的小毛小病,一旦出现重大疾病的话,人们还是需要支付超出的医药费。如今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大,罹患重疾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在新闻中一直能看到报道,“一人患病,全家返贫”更多的人到网上众筹寻求帮助。因此,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幸福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
(一)保险行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
在过去的2016年,中国保险业发展高速迅猛,取得的傲人成绩收到了全世界的瞩目,2016年全年的保费跨越3万亿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总量虽已提高,但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到2015年底,我国保险密度为1766.49元/人(271.77美元/人),保险深度为3.59%。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情况及成熟程度的。保险密度是按照国家的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密度越大,表明该地区保险业发达,市场发育水平高。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保险密度最高的是英国,为4823美元/人,是我国的17.8倍,说明我国社会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保险深度最高的日本为10.6%,为我国的近3倍,说明我国保险业机构的能力和影响力不足。从这两个指标,能够看出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跟发达国家的距离是非常巨大的。
表1 中国与发达国家保险密度情况对比(单位:美元)
表2 中国与发达国家保险深度情况对比(单位:美元)
(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速,但是地区间发展失衡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是随着整个商业保险的发展而展开的,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的萌芽阶段到如今的专业化经营起步阶段,保险产品从最初的简单的职工医疗保险到如今作为寿险的一个险种,发展成专门的领域,有专门的商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16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也增长迅速,全年保费接近5000亿元,占到了总保费的1/6。跟其他险种保费相比,健康险的发展呈一个非常良好的势头,说明人们对于健康保险的认同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全国健康险的保险数据来看,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非常大,出现了失衡的情况。
从保监会2016年1月-11月的数据可以看出(如表3),江苏是健康险保费最高的地区,达到了371亿,而西藏是全国健康险保费最低的地区,保费总额仅为2亿元,差距达到了一百五十多倍。而从表中数据能看出,东南沿海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健康险保费远远超出中西部地区,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为不平衡。
三、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瓶颈分析
(一)市场垄断,保险产品创新不足
我国的保险市场是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四家大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占到了总保险额的90%以上,而其中国有的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更是占到了60%以上的份额。寡头垄断市场的缺点就是市场缺乏竞争,竞争缺乏导致的保险产品没有创新,消费者是直接的受害者。另外,寡头垄断的产品定价是由保险公司起决定作用的,消费者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在保险产品的性价比上跟香港和海外的保险产品相比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有不少高质量的客户选择去香港购买保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保险公司市场竞争力的薄弱。虽然现在逐渐的也有国外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建立了一些新的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市场初步建立的一个竞争的环境,但是总得来说整个市场还是被国资保险公司和少数险企寡头垄断的局面,这并不利于中国保险市场的长远发展。
表3 2016年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保监会官网
(二)民众对保险的认识不足
中国从1959年停办保险,在往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是没有商业保险的,这大段时间的空白导致了国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保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非常滞后。中国保险学会曾经在全国44个主要城市做过保险市场的专项调研,以了解人们对保险市场的认知情况。结果调查显示不到10%的人表示对保险比较了解,而30%以上的家庭表示对保险不甚了解或者不感兴趣,这对于保险业务的开展存在较大的阻力。比如在保险业务员讲解保险条款时,常会讲到重疾或者身故,对于那些对保险有误解的人来说,常会觉得这些字眼非常不吉利,以这个理由拒绝购买保险。又或者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就是存钱养老,生病的话就是把多年积蓄拿出来看病,这类人群觉得把钱拿去买保险的是属于浪费,不生病的话钱都白交了,存在着侥幸心理。但是他们没有考虑过现今医疗费用高昂,一旦得了重病,很多家庭的积蓄根本是负担不起的。保险观念的淡薄是今后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停办保险二十年导致了保险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保险业对人才要求其实非常高,一个优秀的保险从业人员要精通营销心理学,流利的口才,对保险知识的高度了解,这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而如今在广大院校,保险属于非常冷门的专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学生都因为保险从业人员工作辛苦,工资浮动大等原因不愿意就读这个专业,因此很少院校开设。就算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也面临着教材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现在很多保险从员人员的培训,多是依靠进入保险公司后的一两个月的培训,如此短的时间,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如今的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薄弱,职业道德缺乏,为了推销保险进行误导陈述,恶意招揽,保费回扣等行为,极大的损害了保险业的声誉。有些保险公司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从海外引进保险人才,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国内的根本开始。
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对策
(一)深化保险公司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我国保险业改革需要不断鼓励保险公司的企业改革,鼓励保险公司股份制,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的形式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支持符合基本条件的险企在境内外上市,建立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鼓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情况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向着成为国际性的保险集团而努力。另外,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需要增加完善,鼓励有实力的新的保险公司的成立,为保险市场注入新鲜活力,提高整个市场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重视健康险新产品的开发
1. 根据消费者需求不同进行分类
把消费者进行分类后开发针对性的产品,大大有助于保险的销售。例如对于收入较低、没有医保的家庭来说,要设计保费较低,覆盖较为全面的健康保险;对于家庭高收入群体,可以提供高价位高服务高保障的保险产品。
2. 加快稀缺保险产品的开发
健康保险包括了疾病保险、医疗保险、看护保险和失能保险。现在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多是围绕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两块,长期看护保险和失能保险在市场上显得非常紧缺。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加快这两类保险产品的开发。
3. 根据社会实际开发新的健康保险产品
健康保险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利益,因此人们所担心的健康问题都可以开发成为新的健康保险品种。比如说我国特有的健康保险“雾霾险”,就是针对于我国日益严重的雾霾情况所开发的产品,保险市场需要这类的创新产品来吸引客户,提高保险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力。
(三)提高公众对健康保险的认可度
民众对保险的认可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健康保险在中国社会的普及程度。为了推广商业健康保险,需要国家不遗余力的宣传。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对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出了顶层设计。国家也可以通过公益广告,新闻宣传等方式吸引群众对保险的关注。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中,保险就出现在了小品之中,用艺术的形式告诉群众购买保险可以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的经济稳定发展。
(四)加强保险人才培养
保险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是商业保险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所在。专业的保险人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修养,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无法速成的,因此保险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校园里开始。政府应鼓励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进入校园授课,跟学生们面对面交流,给学生带来最新的保险知识、保险案例和销售技巧,这些都是滞后的书本无法给予的。针对于这个专业招生困难的问题,政府可以鼓励保险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办定制班级,毕业后可以对口专业进行就业,无论是保险公司的人才的需求还是学生的就业的解决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五)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健康险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已有十多个年头,经过时间发现,寿险模式不适用于商业健康险。为了解决市场潜力与市场风险之间的矛盾,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道路成为了必然。借鉴已经成功的管理式医疗的模式,风险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医疗机构的三方利益制衡。如今不少的保险公司已经和定点医院签订协议,通过指定被保险人到定点医院就医的方式来减少道德风险。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保险公司还应该采取更为紧密的合作方式。例如: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形成风险控制联盟;由保监会整合全行业的力量与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合作医院的管理方法等。
加强风险控制能力,除了要减少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以外,保险公司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例如收集管理被保险人健康信息和理赔数据,建立起疾病、手术、药品和检查等的收费标准数据库,并以此开发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加强专业化建设,包括建立起专业的精算体系,科学厘定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核保核赔的专业水平;规范业务员展业行为,及时发现问题苗头,防御自身经营风险的发生。
(六)加强创新,服务好国家医改全局
进一步发挥商业健康险在技术、网络、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承办大病保险、经办基本医保为抓手,以管控医疗费用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根本,不断地探索服务医改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与基本医保形成合力,以“医保”为龙头带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把医改工作推向纵深。
此外,商业健康险要以支付方为纽带来整合健康产业链条,要从原先只提供事后的医疗保障转变成为人民群众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健康管理服务,全面增进人民的健康水平。
(七)强化监管,维护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秩序
商业健康保险涉及到人民群众健康的切身利益,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市场监管,为行业打造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当前,中国保监会正在修订《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让商业健康保险始终健康有序、始终走在服务健康中国、服务新医改的正确轨道上。
五、结语
在健康问题被日益重视的今天,商业健康保险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内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无论从规模还是产品设计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国家已经意识到商业健康保险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推广也是十分重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时机,保险公司应该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实现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1]魏思博.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2]刘娜.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3]张家钟.我国家庭保险现状及前景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3.
[4]郭剑.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28-29.
[5]郭钢.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7):74-75.
[6]张卓.浅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矛盾性[J].经济导刊,2012,06:64-65.
[7]鲁沐洋.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现状以及发展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3,06:46+49.
[责任编辑:周常青]
2017-07-15
范韵逸,女,江苏无锡人,助教,金融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保险类课程教学与研究。
F840.625
:A
:1672-1047(2017)04-0113-05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