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家河
—— 峡谷中的绿色明珠

2017-09-18

绿色天府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熊猫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文 / 本刊记者

唐家河
—— 峡谷中的绿色明珠

○文 / 本刊记者

在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西北角,有一个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唐家河,总面积约4万公顷。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森林植被完整,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区内有野生大熊猫39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完整的生态系统使唐家河不仅是大熊猫的最佳生息地,也是扭角羚、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土,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

从伐木厂到保护区

同许多自然保护区一样,唐家河也曾经走过从伐木厂到保护区的历史。

1956年,青川县农林水利局在唐家河林区建立了森林经营所,1965年建立绵阳地区青川伐木厂开始采伐,直到1975年申报成立保护区才停止采伐。1978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80年代初期,保护区迁出了区内300多农户,使得唐家河成为我国唯一没有居民的封闭式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自1978 年建立以来,保护区在科学研究、自然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作为连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猫种群的重要走廊地带,大熊猫研究是重中之重。保护区内有关大熊猫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全国第一次大熊猫调查起至1999 年全国大熊猫调查之前,

大熊猫 马文虎/摄

在兽类研究方面,在川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濒危动物以及啮齿类动物、黑熊、斑羚等小型兽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结果。

川金丝猴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约有7群,每群有150只左右,共有1000余只。随着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川金丝猴种群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扭角羚是大型珍稀动物,在IUCN红皮书中被列为“易危种”。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有扭角羚1200余只,自唐家河保护区成立以来,实施了重点监测保护措施,目前区内数量较多,遇见率很高。

除了以上几种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保护与维持之外,其他珍稀动植物,如黑熊、林麝、珙桐、水青树、红豆杉、银杏等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的提高,也直接地或间接地促进了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如调节功能、生态旅游服务功能等。主要是保护区科技人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合作,对大熊猫的生态生物学、大熊猫主食竹类作专题研究。第二阶段是包括1999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起至今,此阶段的研究涉及大熊猫的多个领域,包括种群数量、变动、迁移及其分布。

川金丝猴 王晓军 /摄

唐家河扭角羚 鲜方海 /摄

开展自然研学实践

近年来,青川县政协副主席沈兴娜作为唐家河保护区管理处法人,多次就森林自然教育引进先进理念,积极与自然教育领先团队合作、沟通,制定一系列具有唐家河特色的自然教育实践活动,并与保护区周边社区、青川县等地的中小学生一起开展了多次研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探寻适合唐家河自己的研学实践活动。

根据《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唐家河主要以自然博物馆、扭角羚体验馆、大熊猫体验馆、金丝猴体验馆、珍稀动植物展览馆、昆虫体验馆、唐家河历史馆7座主题鲜明的自然体验馆(其中金丝猴馆、昆虫馆、珍稀植物馆和历史馆还在规划建设中)和蛇岛自然观察步道、水淋沟顽猴生态观察步道、百雄关生态保护解说廊道、灵猴谷溪畔自然漫游径、香妃森林健康环山步道、阴平古道生态历史解说步道、紫荆花谷熊猫佳佳步道、大草堂自然深度体验线和马鞍岭自然深度体验线9条主题解说步道为主要内容。选用徒步、观光车两种方式,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蜀汉地区的三国文化、自后汉到明清时期的军事驻边文化,以及川北地区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和抗战时期的红色文化为核心吸引物,在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关虎至红石河、白果坪至倒梯子沿河区域开展科考、科普、露营、度假、疗养、徒步、登山、探险、观光及了解历史、民俗文化的生态旅游活动。

灰冠雅雀 马文虎/摄

唐家河努力建成生态解说宣教系统,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每周一至周日,开设植物课堂、兽类课堂、水生课堂等7个不同的自然教育课程。结合不同主题的游步道配套相应的鸟类、兽类、植物等解说标识牌,并结合保护区实际,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为主体,包括教师用本,内容以花、鸟、兽、虫为主题编制自然教育教材。聘请相应自然体验师,一方面由保护区专业人士担任,一方面与专业自然教育咨询机构——绵阳自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聘请专业的自然导师,为保护区培训了20名自然体验师。

利用境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多次与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开展公益性自然教育活动。

缤纷山林 邓建新/摄

社区产业融合发展

与诸多西部地区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相似,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人居生产生活依赖于自然的生产方式成为保护区资源管理的障碍,当地政府的政策、社区居民的经济行为、环境意识等直接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成败。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唐家河周边林缘社区森林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野生动物增多,活动区域增大。为有效缓解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2004 年保护区将平桥和联盟两个自然村列为野生动物肇事管理示范点,为村民提供魔芋种、木瓜、核桃和花椒树苗等动物不喜好的经济作物来调整产业结构,并帮助村民采取建栅栏、固定哨棚、危害监测等防护措施。

为解决野生动物保护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社区参与、利益共享的社区共管体系,帮助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户发展生态养蜂、林下种植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农家等。同时,保护区在自身发展中积极探索引进第三方社会公益组织,加强社区共管与发展:引进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汇丰银行合作开展的长江上游水源林地保护项目,旨在提高和规范社区的保护能力,减少社区薪柴消耗,进行水源地保护,促进嘉陵江(长江上游)流域水源林保护成效。

通过多年的保护,唐家河生态保护成效不断彰显,社区群众借助自然保护成果得到明显实惠,周边社区居民收入逐年提高,逐步构建起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型化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和谐共生

依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保护区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以带动周围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自1998年开始进行生态旅游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保护区的宣传及影响力度。

1999年12月,保护区管理处编制完成《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将生态旅游纳入总体规划。2000年,保护区逐步规范旅游接待服务。2006年10月,成立“四川唐家河生态旅游公司”,负责保护区的旅游管理、开发和接待等经营活动。经历5·12地震后,唐家河的灾后重建于2008年8月全面启动,树立了“保护立区、依法建区、科技兴区、旅游强区”的理念,确定了“把唐家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奋斗目标。2007年,成立唐家河风景区管理局,负责唐家河旅游开发和管理,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划、实施和经营,同年成立青川国有独资公司——四川唐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唐家河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经营。2011年10月,唐家河旅游景区通过省检,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6月2日,唐家河紫荆花谷入选了四川十大花卉观赏地。2015年,唐家河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入选四川十佳康养目的地。

在旅游的规划设计中,以保护区原始风貌为主体,对在旅游开发中被污染的环境、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补偿。在旅游活动的设计上,以生物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地貌、水文、天象等景观资源优势,开展以观赏野生动物、科考、避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旅游活动。

随着旅游的人数增多,在入区检查站对游客进行护林防火宣传,同时通过参观博物馆及观看保护区资料片,使他们能够尽量了解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理解保护区的工作,进而关注、支持保护事业的发展。唐家河保护区还是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广元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川中学德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保护区宣教资料及野外实习,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增强他们的自然保护意识。

在科学理念指引下,唐家河成为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管理科学和运营灵活的自然保护区。很多生态旅游专家到唐家河考察后认为,唐家河是川北的明珠,是广元生态旅游的龙头,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美玉。

如今,已先后获得“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等70多项荣誉称号的唐家河,正把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跻身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为目标,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造“大熊猫最佳生息地”的美好未来。

紫荆花谷 邓建新/摄

摩天岭风光 马文虎/摄

猜你喜欢

大熊猫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都爱大熊猫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大熊猫也消暑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