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功能调查兼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017-09-18罗心语胡乃超隋璐璐王霞
罗心语胡乃超隋璐璐王霞
(1.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哈尔滨,150001;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
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功能调查兼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罗心语1胡乃超隋璐璐王 霞2
(1.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哈尔滨,150001;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
稿件运行过程
野生动物; 保护教育; 计算机技术应用
1 前言
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国内民众亲身接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社会资源场所主要有博物馆、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和水族馆等。社会上大多数博物馆是静态展示野生动物标本、简单描绘和粗略展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主要场馆。来此参观的人员能观赏到野生动物标本,观察了解某个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画、图片或者沙盘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特征或者其他生物学特征。这种展示的优点是成本低、空间需求小、实现相对容易。缺点是没有体验感、缺乏实感、没有参与感、容易乏味、难以激发兴趣和好奇、缺乏吸引力,不易提升人们对自然保护的关注和热情。近些年,许多博物馆增加了多媒体播放、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来提高展示效果,以此达到更好地普及野生动物知识、教育大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和水族馆主要是展示活体野生动物的场所,尽管野生动物园中动物的活动空间略大、行动更为自由,而且有的时候动物在行为上表现出“萌”、“憨”等惹人发笑、令人“爱怜”的行为,让人产生这些动物都很“温顺”、“老实”甚至“可怜”的感觉。但是,不管动物在园中的活动范围有多大,总体上这些野生动物仍然处于受限制的状态,园中的动物的生存环境通常与自然中的生存环境截然不同,甚至在行为上园中的动物与野生状态也大相径庭。如果野生动物长期处在狭小空间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呆板”行为,有的时候会使参观者感觉这些受限制动物的“可怜”、“无辜”、“可爱”或是一种所谓的“萌”“憨”态。参观者据此产生的“错觉”,在野外与这些野生动物相遇时可能不是重温动物园、水族馆参观时的“良好”感受,而且这些动物一旦本能的行为出现的时候,会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伤心”,严重的时候甚至危及生命而令人追悔莫及。比比皆是的动物园猛兽伤人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因此,正确认识野生动物的行为特点,掌握正确的与动物相处的原则,清楚明了如何保证自身安全,进行这方面野生动物生态学科普知识的普及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动物园和水族馆的主要参观人群大多是缺乏知识储备和不谙世事的儿童和少年。成年人都清楚动物园或水族馆所提供的环境并非是这些动物真实的生存环境。但是,天真的少年儿童如果把动物园和水族馆作为这些野生动物的“家”,那么不能不说是教育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如何让幼稚的少年儿童正确认识野生动物“永久的家”和“临时的家”也是大众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见,在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中应用已逐渐显现出优势。对此,我们就哈尔滨的部分具有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功能的社会公共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这些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功能和工作环节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来此接受教育的主要人群的年龄构成、参观后的感受,以及期望得到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知识愿望的程度。通过发现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服务。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哈尔滨极地馆”和“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计算机技术在这些单位的应用情况,参观人群在哪些方面对野生动物知识有渴求的愿望,以及对野生动物保护或如何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一些必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对参观后各年龄段人群问卷统计分析,探讨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和可以实现的内容。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
Tab.1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续表1
该问卷涉及人们对野生动物热爱程度、掌握野生动物相关知识的程度、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感受、以及未来计算机技术应用后的期待等方面。问卷在使用之初先进行了预调查访问,根据访问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问题的数量尽可能压缩,以适应人们的耐心。问卷中注意使用最通俗的语言,避免专业性强的学术术语。对于访问的儿童,为了防止家长对儿童的真实意愿表达的影响,参加调查的人员有意将家长与儿童分开来分别回答问题。为了提高受访者接受访问的意愿,调查人员还特意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准备了小礼物。
3 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实地考察了“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哈尔滨极地馆”和“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的教育功能,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情况。计算机在这3个单位主要用于档案管理、目录检索、视频播放、音效控制等方面。在参观场景气氛的烘托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略有应用,如“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的模拟森林某些声音,通过全息投影形成的高山流水、智能电子书、采取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参观者与动物相处的场景等。即便是计算机智能化程度略高的项目,目前也存在画面清晰度和真实度较低、场景范围较小、画面单一、缺乏变化等不足。在高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问卷调查小组经过连续30 d在上述3地的调查,共访问调查了6个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工作人员和离退人员)的996名人员,各个年龄段的人数所占比例如图1。
图1 受访人群各年龄段占比Fig.1 The percentages of people surveyed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对于问题2,选择更喜欢野生动物的占到调查人数的99.7%,选择问题3的“惋惜”答案的占到调查人群的99.9%。由此表明,人们对于野生动物是喜欢和热爱的。从问题2提供的喜爱野生动物的备选理由中,被调查人群通过多选提出喜欢热爱野生动物的理由依次为:观看“动物世界”、生活中罕见、羽毛或毛皮美丽、行为有趣和新闻报道(图2)。
图2 喜爱野生动物的原因占比Fig.2 The percentages of reasons that people like wild animals
对于问题4这个笼统的提问,参观者自认为有收获的比例占到被访者的88.9%。当问及这些野生动物在野外的生存需求等生态问题的时候(问题5~8),给出否定答案的比例非常之高,分别为94%、93%、96%和99%。这表明人们在参观后的“收获”仅限于对动物外表的认识和熟悉,以及对动物所展现出的所谓“美”的享受,而对动物野外生存方面的知识,或者动物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几乎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如果说通过这些场馆人们喜欢野生动物也仅仅限于动物的外形或小空间下的某种行为,而并非喜爱或关心、关注这些动物的生态学作用。
图3 选择“不会”的人群比例Fig.3 The percentage that people selects “No”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问题9和10是关于动物在野外对人类造成伤害方面的知识调查,选择“不知道”的比例最高,达到78%。选择“不会”比例次之18%,选择“会”的比例仅为4%。在选择“不会”的人群中,各个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升高比例逐渐下降(图3),其中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占比达到76%,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占比达到15%,两者相加达到91%。认为野生动物不会“咬人”的原因“看起来很温顺、可爱”成为这个年龄段的主要依据(占比达到76%),“动物都怕人”这个传说成了次要依据(占比达到69%)(图4)。
图4 动物不会“咬人”的原因Fig.4 The reasons that people wouldn’t be bitted by wild animals
在选择“会”的人群中,各年龄段的所占比例刚好与选择“不会”的成相反变化趋势,对问卷提供的选项“听说过动物咬人”、“相貌让人怕”和“牙齿锋利可怕”的占比接近,分别为47%、43%和41%,“过去被咬过”的仅占0.1%。这一结果反映出随着年龄的增高,人们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相反,低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从感性思考问题。人们缺乏在野外如何与野生动物相处的知识在问题10有了充分表现,99.3%选择了否定答案。可见,对于低年龄段人群的正面和正确教育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显得非常重要。
问题11和12是要调查了解人们参观后对高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感受,无论是整体还是各个年龄段的不同人群,给出否定答案的比例都不低于90%。表明这些场馆无论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在高科技方面的应用都严重不足和落后。
问题13至19是要调查了解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渴求的程度。这些问题都是从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角度设计的,普通民众在掌握了这些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之后,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观念的提升。出乎研究人员的意外,对于这7个问题所有年龄段全体成员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充分表明了不同年龄的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渴望,展现了积极参与到动物保护知识学习的强烈愿望。
4 讨论
当今的动物园和水族馆不是单纯地饲养野生动物的场所,已经集野生动物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于一身。尽管如此,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仍然是动物园和水族馆的重要职责[1]。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学术界有着普遍的共识,认为没有公众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是无法有效和持续进行的。因此,欧洲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EAZA)在2016年提出“每年要让来EAZA动物园和水族馆参观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通过增强保护意识、多与自然接触和鼓励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行为等来提升保护教育质量,从而减缓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2]。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受教育的人群、保护教育的内容、从事保护教育的人员素质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密切相关。结合本次调查,下面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4.1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对象
在国外的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中,少年儿童是一个主要受教育群体[1-4]。本次的调查结果与国外的情况类似,少年儿童也是博物馆、动物园和水族馆参观人群的构成主体。本次调查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都是由父辈或祖辈的家长带领前来参观的。考虑到这一特点,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自愿前来参观的人数几乎为零。注意到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占调查总人数比例最高,分别为23%和19%,两者之和达到42%。处于第三位的初中生,达到11%。由此不难看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适应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这两个年龄段人群教育上面。少年儿童是充满想象和好奇心的一类人群,在他们的成长阶段积极、热情地培养他们对野生动物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以及野生动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大有好处。对此,调查问卷中有关喜爱野生动物的原因的调查中也充分支持这一观点。国外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动植物的认知方面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参观或接触野生动植物的经历越丰富,积累的经验越多,对于动植物知识的积累就越有帮助[3]。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设法吸引和鼓励少年儿童多来这些场馆参观和学习。
毫无疑问,野生动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国外的学者提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少年儿童和中小学生,而是应该让那些接触到动物园和水族馆的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从参观过程中受到教育[2]。本次调查发现,如何吸引更多年龄段的人群自愿加入到受教育的行列中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少年儿童成为当今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主力军固然令人鼓舞,但是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当野生动物保护的教育者,那么野生动物保护的教育效果和普及的程度将会大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人们思考问题更趋于理性。对于成年人,心智更加成熟,较为肤浅的东西可能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关注度,而参与性、探究性和互动性的活动也许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场所增设这样的项目和内容,应该有利于全社会提升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效果。
4.2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内容
对于参观后的收获,调查表明参观者主要收获的是视觉享受,以及对稀有动物的好奇心满足。而对于更需要人们了解的野生动物濒危原因,以及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等专业问题却没有起到教育作用或者作用甚微。国外在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初期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由于动物园、水族馆的经营者不相信参观者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因而忽视了这方面的宣传教育[5]。同时,国外的调查研究还显示,参观者希望了解更多的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并且特别关注作为个人能为野生动物保护或减缓多样性下降做些什么[5]。本次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类似的情况(问题13~19的肯定选项比例非常之高)。对于部分野生动物在野外如果接触人类是会给人类带来危险的,目前看来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当前的教育方式也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不可否认,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例如,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够科学解释和说明动物园、水族馆中的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区别。然而,从喜爱野生动物原因上不难看出,优秀的野生动物教育题材和影片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并且人们对高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应用充满期待,对探究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充满渴望。通过本次调查,少年儿童应该是这类野生动物教育场所的主要人群,他们对于多项题目的回答反映出他们的天真无邪和充满幻想。因此,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让他们从小就掌握正确的接触和观赏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如何保护那些濒危的野生动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是这些场馆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同时,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专门教育项目,招募和培训一支强大的志愿者和讲解员队伍。
4.3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师资队伍
在田秀华等发表的“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现状分析”一文中,就提出了全国动物园具有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知识的讲解人员缺乏[6]。可是,这一现状直到2016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7-8]。岗位的设置、工作的待遇、志愿者体系的不完备等,可能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也许还是相关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野生动物保护,还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想使保护工作持续有效,对公众的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是基本手段[4]。而这一切的实现,还是要依靠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人才。野生动物保护具有多角度,多领域的特点[7]。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受教育人群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以此来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参与程度。没有一支专业过硬的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受教育程度只能是一句空话。
4.4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前景
尽管调查的3个场馆对于高新技术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参观者的参与功能和互动环节的设计。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胜任。虚拟现实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9]。也就是说本来没有的事物和环境,通过各种技术虚拟出来,让你感觉到就如真实的一样。根据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来看,虚拟现实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建设成本也已经大幅下降。虚拟现实最大的优势在于仿真训练和交互体验,并且随着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的发展,带给用户强烈的真实感和临场感的体验。早期虚拟现实表现中的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匹配程度不够,以及可信度较低的缺陷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是非常普遍,在教学环节[9]、实验设计[10]、模拟操作[11]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应用报道。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最好的方式无疑是让受教育者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这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相匹配,而且虚拟现实的增强现实技术是通过摄像机采集的图像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场景。近来,在国内发生的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伤人事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入园前的警告,还是入园后的警示牌,统统没有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原因之一应该是对后果的严重程度和产生这一后果的场面没有预先感受。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参观者与野生动物互动,模拟实现中如果下车或其他方式接触野生动物所带来的后果和伤害,模拟出东北虎会如何攻击人类,如今已经酿成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就地保护仍然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法。野生动物的野外生存环境与动物园、水族馆或野生动物园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不仅仅表现在面积大小的不同上,在对不同生存环境的需求上、在与不同物种的相互关系上,上述场馆都无法实现“现场重现”,然而这一切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又是极其重要的。对此,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人类如果对某种动物过分关心和帮助,该种动物种群增长的同时会给其他相关联的动物种群带来问题,从而引发当地野生动物群落的变动,甚至诱发动物种群或其生境的危机。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将其后果呈现给参观者。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参观者假设各种情况,由计算机模拟出相应结果,这要比一部宣传片更具有教育意义。虚拟现实技术还允许参观者以一个动物的视角来审视他所选择的一切,从动物的角度认识你所关注的动物是如何对生境进行选择的、如何获得食物的、如何逃避天敌的、如何藏身等等。可以想象,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致谢:感谢共青团哈尔滨工程大学委员会对本项目的经费支持。感谢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姜广顺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和细心修改。感谢参与问卷调查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感谢每一位受访者对各个问题耐心、认真的回答。感谢参加本课题的全体成员,是大家的通力协作使该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1] Woodside D P,Kelly J D.The development of local,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zoo-based education programmes[J].International Zoo Yearbook,2007,34(1):231-246.
[2] Thomas S.Editorial: future perspectives in conservation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Zoo Yearbook,2016,50(1):9-15.
[3] Patrick P,Tunnicliffe S D.What plants and animals do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students’ name? where do they see them?[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2011,20(5):630-642.
[4] Whitehead M.Saying it with genes,species and habitats: biod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zoos[J].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1995,4(6):664-670.
[5] Evans K L.Aquaria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J].Aquarium Sciences and Conservation,1997,1(4):239-250.
[6] 田秀华,张丽烟,高喜华,等.中国动物园保护现状分析[J].野生动物,2007,28(6): 33-37.
[7] 时坤.野生动物保护多维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2): 22-24.
[8] 卢琳琳.我国部分地区小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6,37(2): 166-171.
[9] 吴长帅,朱琦,李兆君.近十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综述[J].计算机教育,2011(10):84-88.
[10] 周茜,杨珺,吕火祥,等.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虚拟实训(考核)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51-52.
[11] 汪军,刘冬.一种胆囊切除虚拟手术仿真训练平台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6,28(8):1853-1862.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technique
野生动物保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为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哈尔滨3处具有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功能场馆的996名参观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少年儿童是主要的参观者,占参观总人数的42%;与家养动物相比,99.7%的来访者更喜爱野生动物;来访者参观后的主要收获是视觉享受了野生动物的外貌和行为,而对于野生动物保护非常重要的生态学知识的收获却几乎为零;来访者对于了解和掌握保护野生动物的专业知识充满渴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内容和项目存在缺陷;具有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知识的宣教人才缺乏;这些野生动物教育场馆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是:要让参观者普遍受到野生动物的保护教育,特别是作为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增设野生动物保护必要的宣教项目,以适应不同人群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知识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教队伍建设;提升计算机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特别要注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Function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al Education andProspect of Computer Technique
Luo Xinyu1Hu Naichao1Sui Lulu2Wang Xia2
(1.College of Software,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2.College of Wildlife Resources,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Wildlife conservation has an important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Advanced technology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function.Using the method of visitor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996 visitors were surveyed at three venues offering wildlife conservation education in Harbin.Children were the main visitors among the six age groups,accounting for 42% of all visitors.Compared with domestic animals,99.7% of all visitors preferred wild animals.Nearly all visitors enjoyed only the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of wild animals,but were not interested in self-study to gain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Rather,nearly all visitors wanted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s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The causes of this discrepancy were flaws in the contents or projects presented for wildlife conservation education,and the absence of teaching personnel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wildlife education venues remained at a low level and did not play its proper role.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direction needed for future efforts is educating visitors in wildlife conservational generally,especially parents-who are the first teachers in children’s lives.Addi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are needed to meet visitors’ needs in terms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knowledge.A variety of methods must b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al education.Programs should raise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levels by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specially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共青团哈尔滨工程大学委员会资助(06-B004)
罗心语,女,20岁,在读本科生;从事计算机软件学习。 E-mail:937835649@qq.com
2016-10-09
X176
A
修回日期:2016-11-15
发表日期:2017-02-10
2310-1490(2017)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