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指向“软目标”
2017-09-18编译李一南
编译/李一南
恐袭指向“软目标”
编译/李一南
2013年5月22日,在伦敦伍利奇一座兵营旁,一名英军士兵遭到疑似伊斯兰教极端分子的持刀袭击,当场死亡。目击者称,受害者是一名年轻士兵,他在街上走的时候突然被两名男子用大砍刀砍杀,攻击者将士兵尸体拖到马路中间,挥舞手中的砍刀,上蹿下跳、来回跑动,让路人给他们拍照。袭击地点距离军营仅三四百米。随后英国警方赶到,射伤了两名嫌疑人。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称该事件是一场恐怖主义袭击。
再来看看近年来下面的一些典型的恐袭典型案例。
2016年7月14日深夜,法国尼斯市大量民众在观看国庆节烟火表演时,有人驾卡车高速冲进人群,司机随后跳下车向人群开枪,至少造成7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嫌疑人后被警方击毙。
2016年12月9日20时许,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布赖特沙伊德广场圣诞市场遭一辆货车高速闯入碾轧,当晚至少造成12人死亡、50余人受伤。嫌疑人逃跑后被逮捕。
2017年1月1日凌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一家夜总会遭遇恐怖袭击,两名枪手身着圣诞老人服装进入夜总会,持AK47冲锋枪先打死安保人员,然后对现场五六百人扫射,导致至少39人死亡,其中20名死者被确认为外国人,另有69人受伤。嫌疑人一人被打死,一人数日后被拘捕。
2017年1月7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罗德岱尔堡-好莱坞国际机场发生一起枪击案,一名从阿拉斯加乘机刚刚抵达的男性旅客(26岁,为伊拉克服役回国的退伍军人,阿拉斯加人,患有创伤应激综合征,正在接受治疗)在行李查验区拿走自己托运的行李箱,在洗手间取出托运枪支、装上子弹,走出洗手间后向人群开枪,造成五人死亡、八人受伤。警方赶到后,嫌疑人伏地投降。
2017年1月8日,以色列耶路撒冷老城发生一起卡车袭击事件,一辆巴勒斯坦人驾驶的大卡车冲入一群刚从公共汽车上下来准备参观的以军士兵,造成四人死亡,15人受伤。袭击者被军警开枪打死。
2017年2月3日上午,在巴黎卢浮宫附近巡逻的法军士兵受到一名男子攻击,攻击者手持刀具冲向该法军士兵,士兵随即开枪将其击伤擒获。
这样的情景(尤其是在观看录像后)给人一个感觉:恐怖分子偏爱一种袭击模式——“软目标”。
“软目标”大量存在
以“2013·5·22”伦敦士兵遇袭案为例,两名恐怖分子用一把屠宰刀、一把剁肉刀袭击了一名士兵,将其杀害并斩首,示意他们在伦敦赢得了一场“胜利的战役”。
这种类型的恐怖袭击发生快、过程短,不需资金支持,策划也很粗糙。事实上,类似伦敦这种恐怖极端分子,一般不会实施一套所谓复杂的或是秘密的“战术”。他们只是给公众、给社会持续增强这样的信号:恐怖分子偏爱袭击“软目标”。
印尼的巴厘岛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休假胜地,但那里连续发生恐怖袭击事件。2002年10月12日,岛上两家夜总会俱乐部遭到汽车炸弹袭击,202人死亡,其中包括88名澳大利亚人和38名印尼人。2005年10月1日,岛上有三个地点被三名自杀式“人弹”同时引爆,造成19名无辜者死亡。此后,从印尼巴厘岛到印度孟买(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在2008年11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发生八处连环袭击,豪华饭店、医院、火车站、知名餐厅和警察总部等场所接连被袭,造成177人死亡,250多人受伤)、摩洛哥马拉喀什(摩洛哥第三大城市马拉喀什一家咖啡馆于2011年4月28日发生爆炸,30多人死伤,其中包括多名外国人)、法国巴黎(2015年11月13日,巴黎市中心一家柬埔寨餐馆、法兰西体育馆和巴塔克兰音乐厅附近多处发生爆炸和枪击案,导致至少197人死亡,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声称对此事件负责)……可见,生意红火的餐馆、酒店都是恐怖分子标注并下手的“软目标”。
除了餐馆、酒店,还有人员密集的剧院。如莫斯科和摩加迪沙的剧院被定义为“软目标”而被袭击。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车臣绑匪闯入位于莫斯科东南区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大楼剧院,胁持文化宫内的850多人,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车臣。10月27日,俄国军警及阿尔法小组以秘密化学气体麻醉表演厅内所有人,将车臣绑匪歼灭,事件导致39名恐怖分子被击毙,至少129名人质因为俄罗斯军队的麻醉气体而死亡。2012年4月4日中午,位于首都摩加迪沙的索马里国家剧院发生爆炸,造成包括一名索体育部门高级官员在内的至少五人死亡,至少十人受伤。
学校也是恐怖分子袭击的首选目标之一。如俄罗斯的别斯兰和法国的图卢兹也被定义为“软目标”而被袭击。2004年9月1日,车臣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1200余人作为人质,9月3日,事件基本结束时人质死亡333人,727人送医院治疗,3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2012年3月19日上午8点左右,一名骑摩托车、戴头盔的枪手在法国图卢兹北部一所犹太学校门口向等待学校开门的家长和学生开枪扫射,造成四人死亡,其中有三名儿童。
有人问,美国的影院和学校是否也被定义为“软目标”而被袭击呢?实际上,美国有多起“屠杀式”的影院枪击案。2012年7月20日凌晨,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丹佛电影院在首映《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时发生枪击案,一名大学退学学生使用来复枪、手枪、霰弹枪向观众席射击,致12人死亡、58人受伤,后凶手向警方投降。
极端分子还有能力鉴别一个美军军事基地是否是一个“软目标”——对自己人不设防。在德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基地,就有一群毫无警惕的士兵被袭击(2009年11月6日下午,在驻扎数万人的胡德堡基地内,一个医疗处理中心、一家剧院相继发生枪击事件,三名美军士兵开枪打死12人,打伤31人)。
从上述案例可见一条规律:只要死心塌地支持恐怖主义的恐怖分子,就有他们用作杀戮战场的“软目标”。而且,恐怖分子只需要很少的投资就能达到很大的破坏效果。
界定与评估“软目标”
什么是“硬目标”?潜在的硬目标有:银行、警察局、政府大楼,甚至是一名保持适度警惕的着装警察。而“软目标”是一个战术性词汇,指的是一个未武装/未防御的位置或者目标,它可以是一座建筑、一辆汽车、一所学校、一座商场或是排成一列的人。尤其是2017年以来,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火车以及飞机则继续成为恐怖分子和个人极端行为的“软目标”。
在每个城市,都有多样的“软目标”,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地区的漏洞,警局需要继续评估并形成威胁评估文档,以便了解其风险等级。如何考虑并界定“软目标”并在本辖区内评估威胁等级,有以下三个参考。
恐怖袭击后的救援现场
1.界定“脆弱的软目标”
基于2017年美国机场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果,所有警局应该宣布,机场的行李领取区是“软目标”。其他的“软目标”包括:购物中心、电影院、中小学校、大学校园、宾馆旅店、医院、宗教场所以及其他大型人群集会地点。警方必须有规律地在职责范围内鉴别脆弱的软目标,并把评估内容与城市关键人员共享。建议用数据库的办法将这些信息汇集、归类,包括地址、该地的两至三个联系点、最近一次评估的时间、下次评估的时间以及相应的应急反应计划。
2.脆弱/风险评估
评估等级或者风险归类,这在技术类工程领域、严谨的基础设施领域都比较常见。警方可以借鉴这些领域风险评级的标准与基本原则,对本辖区的“软目标”进行评估。通常的做法是鉴定目标,鉴定可能发生的威胁,然后制作一个应对计划。一旦被鉴定为“软目标”,就必须有一个时间表来筛查、弥补目前已知的漏洞。如果已设置了新的安保或准入控制系统,这些措施必须记录在案。如果一所大学的学生从两万人增长到三万人,这样的信息也要记录在案。如果一所大学拒绝在校园内悬挂国旗而引起国内媒体的注意,预测可能会导致公众愤怒情绪,也要在评估报告中及时予以关注和更新信息。
3.提高态势感知级别
被鉴定为“软目标”的区域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态势感知度。例如向社会发布海报,提供电话号码(便于市民拨打);竖立架空的广告牌,周边增加执法部门巡逻力量等。警方则需要和社区民众共享信息,让该地区的民众也知道发生了恐袭后该怎么去做,用“移动——逃跑——回击”的策略应对大规模屠杀事件,同时要让民众在家里备上止血带、急救包等救生器材。
避免成为“软目标”
恐怖分子的传统做法是,先调查一个“软目标”的住址、上班路线、喜欢的酒吧及其可被预测的作息规律。他们会在目标人的作息时间表中选择最软的部位,有的是交通瓶颈点,以便作案后快速逃逸。这一理念与卧底的缉毒探员类似,他们也会穷极一切办法来摆脱犯罪集团的侦控。
从“独狼”式恐怖分子或小规模极端分子的袭击中可以看到,在恐袭策划中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1.首先选择/鉴别一个脆弱的“软目标”。
2.决定采取袭击的方式。
3.精细监控目标,计算袭击力度。
4.评估目标脆弱程度,选择下手的位置,或者多个位置。
5.位置确定后,开始对袭击目标进行第二轮监视。
6.最后,确定行动计划,开展袭击。
不得不说,今天呈现给市民的一个悲哀事实就是,你还在一条通往城中心球场的路上踱步,可能就在一瞬间,就发现自己已处于杀戮战场的中央。对警察来说,要特别注意不要大意自觉不自觉地成了“软目标”,客观上“鼓励”恐怖分子袭击自己。避免被标记的最有效办法,是保持对周遭形势的高度警惕。
2013年4月15日下午2点50分,波士顿发生三起爆炸案,国际马拉松赛现场发生了两起自制炸弹袭击事件,造成三人死亡(其中一位为中国籍在美留学生),逾百人受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在这起恐袭中,马拉松赛场周边的观众就是“软目标”。坐在警车里“对周遭局势不敏感”的警察也是“软目标”。同样,下了班但佩戴了警察的物品显示刚参加过警校培训,携带某种大家熟知的警务装备,都可以让自己成为“软目标”。
那个被袭遇害的英军士兵是怎么被恐怖分子认定为军人身份的呢?因为他穿着一件T恤衫,上面印有“帮助英雄”的徽章,他还带着一个军用背包,于是他成了“软目标”。
因此,避免自己成为“软目标”——这是第一步。
警察们需要注意:不要简单、武断地认为,警察有武器很强势,不论是上勤与否,恐怖分子都不会去袭击一个警察。设想一下,如果连“保护者”都被屠杀了,会给“被保护”的群体会带来多大范围、多高程度的心理压力。社区瞬间会产生难以想象的恐惧感。什么可以阻止一个冷血的恐怖分子在你家的楼道里把你杀死?没有!想象一下伦敦案件的场景:挥舞着沾满鲜血的双手、狂妄叫嚣着的恐怖分子,就站在你门前的道路上或者前院,让旁人拍照!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有点牵强”,但真相往往很残酷。美国科罗拉多州监狱的典狱长就在自家房子的前廊被谋杀
(2013年3月20日晚8点半,听到有人按门铃,58岁的州典狱长汤姆 ·克莱门茨在开门后即被爆头枪杀,事后嫌疑人在警方缉捕中被击毙)。有人说这只是个案。但后续的头条新闻却说明了问题,这个案子极有可能与受害者驳回一件回国服刑的案件有关。2004年,一对与王室有关系的沙特籍夫妇在美性侵、奴役一名印尼籍女子,在美被判入狱28年。服刑期间罪犯表现良好获减刑八年,罪犯于是申请回国服刑。该典狱长不允许,要求罪犯继续在美国服刑。枪杀案发生的前一天,他刚驳回了罪犯回国服刑的申请。
应对“软目标”被袭
以英法军人被袭为例,作为警察,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执勤中为了自己的安全要保持警觉,下班后为了家人的安全也要保持警惕。不管威胁的来源是犯罪分子还是恐怖分子,我们都只注重“对策”。但针对近来频繁发生的恐袭事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警察对恐袭的关注要提高到像对恶性犯罪一样高的程度。
按理说,警察是一个“硬目标”,被袭击的几率小。然而,美国近十年间已经发生了太多的袭警事件,有的警察在他们的警车里被谋杀,有的在家里被伏击,有的在警局里被袭击,有的甚至是在甜品店里喝着咖啡时被袭击。如果某人处心积虑地要伏击你,即便你对周遭态势保持了很好的警惕,被伏击还是免不了的。伦敦袭击军人案揭示出一个严重的问题:恐怖分子可能选择了一个“软目标”,但却难以快速逃逸,他们在附近逗留了半小时,和目击者聊天,以便在媒介面前得到最广泛的暴露。这意味着他们会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地选择“战场”。
在习惯性的动作中,保持识别和感知潜在威胁的能力,会让你在执勤/下班途中都会不一样。很多环境类型能让你成为“软目标”——这也是恐怖分子以及杀人犯孜孜以求的机会。如果人保持了戒备,保持足够的警惕,即便遭遇突袭,与警惕性低的人相比,你的反应会更快,应对袭击的准备也会更充足。
一是不要否认你的“器官知觉”。刑事警察有句话叫“跟着感觉走”,街面上最漂亮的抓捕往往来自交巡警的“器官知觉”或者“直觉”,而最重要的是循着这样的“感觉”去继续深入,去进一步察觉和怀疑。对周遭态势是否意识到位,是否表现出已有了明显的防备,可以直接指明这个人是否是“硬目标”还是“软目标”。
二是要有良好的应对状态。什么才是好的应对状态?答案很简单: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你处于绝对劣势。所以警察(注:作者谈论的为美国警察)应随时携带一支手枪、一把匕首和充足的弹药。同时,要和家人建立一种特殊的密码联系方式,这样一个简单的字眼就能指出危险状态,在你准备战斗的同时,发出第二个字眼就能让他们明白是快速撤离的指令。
三是要掌握反应的关键。“反应良好”的关键是什么?答案当然是训练和准备。在恐怖分子刚刚袭击或谋杀了一名无辜者后,对付其的方式方法与平日训练对付一般犯罪分子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对付一名恐怖分子一上来就要使用致命武力。多年来,大家已经熟知恐怖分子喜欢用爆炸装置,要么是人体炸弹,要么就是战场上埋在路边的简易爆炸装置,他们是不想活命的。对付这样的恐怖分子只有一条路:立即举枪,爆头或者多发子弹击中其躯干。
四是一招制敌不留余地。美国警方的培训教官对反恐射击训练的原则是“2+1”:“2发身体+1发头部”。狙击手教官的教学原则是:必须达到一击必杀,即“击发一次、快速致命、目标无反应”,这样才能立即“清除”威胁或对手。绝大多数警方狙击手都在人质解救过程中派上过用场,大家很清楚在那种场合下“一击必杀”的重要意义(这样不会伤及人质)。在很多场合下,警方的子弹的确击中了嫌疑人的身体,但是无法达到被击杀目标的“无反应”。而且,使用手枪、小口径步枪也达不到“一击”就能“必杀”,所以需要多次击发。训练特警队教官的话则是“泰山压顶,势不可挡”,尤其是面对一个堡垒时。清除恐怖分子同样如此,要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倾泻力量,瞬间就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同时,要兼顾方式方法,在“快速”和“精准”上下功夫。全球的恐怖分子都把“战斗至死”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所以,反过来说,一名着装警察应该提防自己被“一击必杀”。在训练中要着重练习如何用自己的武器系统击中对手的头部与躯体,在首次击中后要不断击发,确保对手一瘸一拐并且清楚、明显地显示出不再成为威胁。
在恐怖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警方压力无疑越来越大。恐怖组织都有一个规范的基地用以训练传授战术。“独狼”对“软目标”的袭击也同样呈有规则的增长。想阻止一个恐怖分子,那就要像在阿富汗战场一样,和他交火。毕竟,绝大多数恐怖分子都是受过训练的,不少人还在战场上与多国军队交过手。传统的警方反应是对付不了这些袭击的。当恐怖分子把你选为下一个对手,那就要像一名战士一样坚决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