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歌引》的音乐特征及技术处理

2017-09-18苗新茹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滑音音高古筝

苗新茹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苍歌引》的音乐特征及技术处理

苗新茹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苍歌引》是青年作曲家陈哲于2014年创作的一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这首作品一经首演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这也是一首中西元素相结合的优秀古筝新作品。本文将从创作背景、创作特色、技术与艺术的处理、结语这四个部分,做出一些分析和梳理,希望对自己的演奏以及对学习这首作品的筝友都会有所启发。

《苍歌引》;陈哲;生命;民族与西洋调式;技术;艺术

一、《苍歌引》的创作背景

作品的原型叫做《青韶》,由宋心馨首演于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音乐会。后由宋心馨委约作曲家将其再扩充成为今天这部深受欢迎的《苍歌引》。《苍歌引》首演于第31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并荣获此次音乐节的“原创音乐奖”。值得关注的是,同时获奖的作曲家还有业内大家徐沛东、唐建平等,这也是对这首作品的极大肯定。

二、作品体裁与题材的特征

在曲子的开头,作曲家附上了曲目简介,建立与演奏者或听者的共鸣,使音乐抽象型的概念赋予了文学性的素养和内涵,让演奏者一目了然地明白作曲家想要表达春天这个季节所富有的朝气和生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这首作品。

《苍歌引》目前出现过五个版本:古筝与西洋管弦乐队版,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版,古筝与双排键版,古筝与钢琴、打击乐版,古筝与钢琴版,这些不同的配器方式使这首作品具有不同的声音效果,本文以上演率最高的古筝与钢琴版为研究对象。

三、《苍歌引》的创作思维

一首作品的创作与音乐语言有很大程度上的关联。音乐风格是指在音乐范畴中各种音乐要素——音高、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而以下将从音高、节奏节拍、力度、和声、曲式这五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节主要音高:

(此处将用类比的方式进行研究)

我们从引子和慢板衔接处来看,《苍歌引》采用了#F-A-B这三个音为主要动机,以小三度、大二度音程相结合,促成了后来发展的主要音高。

我们从全曲的布局来看,#F-A-B这三个音为此曲的核心动机。这组核心动机有原型(在第7小节和第122小节),还有其音值组合的变型,比如在第36小节,运用四个十六分音符将三个音组合在一起;还有第63小节的第三拍和第四拍,这些都是#F-A-B这三个音的不同音值组合的应用。

此外,除了可以将#F-A-B这三个核心动机一起运用,还可以进行拆分。单独只用大二度,在第89小节;单独只用小三度,第97小节。

综上,《苍歌引》的主要音高即为#F-A-B这三个音,运用小三度和大二度进行组合或拆分。

第二节《苍歌引》的节奏节拍。节奏是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的配合方式。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

因为节拍和节奏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本节将两者放在一起讨论分析。

本曲的节奏可谓是丰富多彩,比如切分、延音记号、附点、四个十六等,这些属于常规型节奏,本节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最具有特点的非常规型的节奏运用。

最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就是44小节的古筝和钢琴3/4拍重音型的节奏,谱例:

用黑色箭头↘↗表示一拍,↘ 红色箭头表示十六分音符,↗ 表示十六分休止符,以一小节为例,古筝4组16分-8分的连接表示为:

古筝

钢琴

钢琴第一个音也是重音,这处的节奏经常会在演奏的时候被混淆,因为古筝是四组音,看似是四拍,其实和钢琴一样是三拍,从形式上看属于四组对三组,用以上的音值组合剥离来看,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果对节奏分析不熟悉的话,既容易出现节拍错误而且也将这小节的突出特色打破。

四、技术与艺术的处理

关于技术,《苍歌引》融入多种技术的结合,比如变换的复合节奏、演奏技法的新运用,这些都是作品的一大亮点,技术与艺术的处理丰富了作品的视听性。重要的技术难点有棱角的滑音、来回的扫弦、止音、煞弦、快速四点、在非重音上的捂弦、急板中来回的扫弦等。

在艺术处理上,创作时的“新”体裁和独特构思,使此曲在演奏更富有张力,且孕育出对生命的感悟更是乐观积极、蓬勃向上的人生态度,内在的表达使整首作品对演奏者以及听众、观众赋予新的感悟。

(一)第一节综合技法及处理

《苍歌引》从整体演奏技法来说,特色在于将古筝与钢琴的常规演奏法加入了非常规的运用,而这些技法推动了此曲的感染力和音乐表达空间。

技法1出现了多次,以第11小节为例,这种音乐技法的新运用拓宽了音乐表达范围,用非固定音高,即在所指音区(约十根弦)进行“中指和大指的扫弦”,此时手腕需略微抬高,手掌的幅度也需略大,带动手腕及手臂的共同力量,而sfz(拉丁语sforzando的缩写)这个音乐力度符号说明此处的重音需特别加强,需用控制力将这组音集中,而这处演奏技法就如模仿春雷的到来。

技法2配合技法1,拓宽了乐曲的意境之美。在12小节结尾处运用技法4义甲侧面擦弦,此处需有一定的擦弦幅度,并且弹完后不要急于收手,似有一种定力将余音散去,有一种收束感预示下一乐句。

技法3出现在第13小节,风声的模仿配合右手“流水型”的音响效果,弱且平均,此处是循环记号,右手小臂需向前带动,切勿颗粒性太强,左手从速度上变化到高音区刮奏,逐步向低音区靠近,幅度和力度加大,在低音的E处结束,推动下一乐句的表达。

(二)第二节艺术处理

1.不揉弦的上滑音

一般古筝作品大多滑音伴随揉弦,拉长余音,增添色彩。但引子开始的第二小节,作曲家明确标注,上滑音后不揉弦,就运用了非常规的处理。因为早春在温度上有些许变化,即冬天褪去之时的寒冷伴随着春天来临时万物萌动的温暖,且冬天的余温还在初春的时节中还未消退,所以不揉弦的上滑音就有种寂静之美,就如同生命的过程是悄无声息的,你要用心感受,才能觉察细微的变化。此处演奏时一定要控制气息,动作幅度要小,手腕要有控制,夸张的呼吸会影响音乐的表达和演奏的效果。

2.棱角滑音

对古筝来说,左手的揉按滑颤在传统筝曲中频繁出现,可谓古筝之魂,而这首作品中的棱角滑音突破了传统概念上的滑音。比如从快板开始。

此滑音的特色在于头和尾都需有固定音高,与以往传统的技法不同在于,传统技法突出表达滑音后的余音,即“余音绕梁”之感;而棱角滑音在于尾音的收束之感,即打破传统滑音的余音小,而做到如此实属不易,这就需将手腕力度和肢体动作相协调来完成。

五、结语

从音乐的多个维度来分析,《苍歌引》都是一首融入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民乐作品典范;在演奏时,除了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以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情感表达,它需要有深厚的底蕴,且符合音乐本体的意蕴,从而达到生命的最高层次,即探求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透过《苍歌引》来看,它给予了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追求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它是对生命本身内在表达从而折射到客观世界的一种意向表现。它让笔者想到了一种哲学观点,即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伯格森所说:“真正的时间”是绵延不绝、不可分割的,因而是不可测量的。绵延是自由的,它不像工匠制造器皿,而犹如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它随机、自然、无所拘束、无法捉摸。

回归《苍歌引》本身,就像一个艺术品,四季的循环往复,季节引发的生命共鸣。我们感知自然,同样也感恩生命。对于自然界,我们和万物共生且参与构成多样的自然。正如生命的“螺旋式上升”,我们不可能一路顺境,可能会有平淡亦或是挫折,但如果一直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宁静致远的心境,我相信再苦难的过程到最后的结局终归是完满的。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胡融融.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处理[J].南京艺术学院,2014(3).

[3]杜峥萌.《苍歌引》作品与演奏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2016.

J614

A

苗新茹(1996-),女,汉族,山东省威海人,本科二年级,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民乐。

猜你喜欢

滑音音高古筝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