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土耳其传播中国声音
2017-09-18范珣
文/范珣
我在土耳其传播中国声音
文/范珣
作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桥梁,土耳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计划相对接,也让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结下了诸如核电、高铁、光伏和金融投资等一系列丰硕的果实。
2014年,我在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土耳其站记者期间,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至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实现通车。这条高铁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通车的首个高铁项目。从高铁建设到实现通车,其间的数次实地采访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一带一路”是如何惠及土耳其经济和民生的。
2014年4月,我来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承建的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位于安卡拉以东300公里的博祖余克工地采访。在那里,我采访了一位负责铁路电气化信号调试的工程师,名叫余米特,现场的中国工人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叫老余。老余向我介绍说,他的老家在安卡拉,女儿和女婿都在伊斯坦布尔工作,每个月他都要坐五六个小时的大巴到伊斯坦布尔的女儿家住上几天,每次往返都要十多个小时,十分不方便。老余说,还有三个月这条高铁就要实现通车了,现在正是信号调试的最后阶段,通车后他去女儿家就只需要三个半小时,既快捷舒服,又经济实惠。
2014年7月25日,在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的高铁通车仪式上,时任土耳其总理的埃尔多安带领众多官员和承建单位的代表,试乘了首趟高铁。在车厢里,我有幸再次遇到了老余。一路上他向家人和朋友们介绍列车运行沿线的美丽风光,分享他与中国工程师共同参与施工建设的点点滴滴。当车厢里列车时速达到250km/小时的时候,老余兴奋地鼓起掌来。老余对我说,这条高铁给土耳其人民带来了“中国速度”“中国技术”和“中国友谊”。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在接受我采访时说,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的顺利开通,是中土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互联互通方面取得的第一个共享成果。
2014年7月25日,驻土耳其站记者范珣在中国参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工程通车仪式上采访
2014年7月25日,驻土耳其站记者范珣在中国参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通车仪式上专访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
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向包括土耳其受众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历史、宗教和民族等方面的渊源,中国新疆一直是包括土耳其在内的丝路各沿线国家关注的焦点。在土耳其的电视和网络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新疆的不实报道。2015年开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中国驻相关国家使馆等机构组织了三期“丝路名人中国行”活动,每期活动邀请土耳其、埃及、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智库和政府官员等知名人士赴新疆探访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成就。
“丝路名人中国行”活动嘉宾参观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清真寺
受邀参加活动的知名人士中有很多我的朋友,他们在跟我的聊天中都对能去新疆感到非常好奇和兴奋,同时也向我表达出诸多对新疆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和中国宗教政策的疑问。我向受邀嘉宾解释说:“眼见为实,当你真正到新疆走走转转,就知道真实的新疆和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三期活动里,我陪同30余位来自丝路沿线各国的知名人士走访了新疆的清真寺、学校、社区和企业,了解新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将新疆打造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取得的成就。相关报道通过我们在土耳其的落地广播、多媒体网站、社交媒体和手机客户端等综合传播平台播出,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土耳其外长首席顾问阿里夫·埃尔多安在活动结束后对我说,此次活动彻底改变了他对新疆的印象,他看到的不是压制、混乱与仇恨,而是和谐、自由与友爱。
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65种语言的国际传播事业中,土耳其语部对于“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只是冰山一角。如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拥有包括整频率电台在内的130家海外合作电台,14家境外广播孔子课堂和40个驻外记者站及总站,积极策划《“一带一路”重返现场》全媒体产品、《“一带一路”北京时间》融媒体产品、系列微视频等报道,打造精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语部中外员工共同创作的一首老挝语歌曲《一带一路》近日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主创用老挝语将“一带一路”倡议唱出来,歌曲朗朗上口,多媒体传播效果显著。
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客观陈述事实,弘扬正义,不夸大,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传播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我们青年记者既是政策主张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与正义的守望者,我们是“一带一路”的传播人。(作者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