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017-09-18李丹阳杨晓丽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030024

名作欣赏 2017年27期
关键词:哈克吐温历险记

⊙李丹阳 杨晓丽[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太原 030024]

项目呈现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李丹阳 杨晓丽[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太原 030024]

成长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小说类型。它描写了个人成长的经历和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主人公心理和道德的成长。马克·吐温的名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成长小说历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具体的剖析,以探寻马克·吐温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他对成长的复杂定义。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成长小说

一、引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一流的幽默家。凭借着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他曾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以及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讲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如何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哈克为了逃避酒鬼父亲的虐待,逃到一个小岛上,巧遇逃奴吉姆,两人结伴而行,企图从密西西比河上逃往北方的自由州。哈克起先受反动教育影响,觉得不应该帮逃奴的忙,后来在日日夜夜的漂流生活中,逐渐被吉姆善良无私的性格所感动,表示宁肯冒着下地狱的危险,也要帮助吉姆获得自由。他们一路上历尽艰险,遭遇追捕、虐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在两人的同心协力下,所有困难均被化解。最终,哈克在好朋友汤姆的帮助下救出了被骗子卖掉的吉姆,并得知吉姆的女主人在遗嘱中已宣布解除吉姆的奴隶身份。这部小说凭借着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崭新的叙事视角全面地体现了马克·吐温作品的艺术魅力。

成长小说起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被认为是这一小说类型的原始模型。就成长小说而言,“过程”这个字眼很重要——它写的应该是一段成长的过程。而人的成长过程,即便是在少年时期,也充满了无序与复杂。成长小说就是将这样一个过程极为真实地和盘托出。本文拟通过对小主人公哈克的成长过程来分析马克·吐温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对国民成长的推崇。

二、哈克贝利·费恩的成长

小说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的成长主要包括他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其道德意识和社会角色的逐步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在哈克贝利·费恩的成长过程中,他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和他自身的心理状态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对文明的束缚的厌倦、对束缚的挣扎与逃脱,到对心地善良的老黑奴汤姆伸出援助之手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哈克贝利·费恩在心理以及道德上都历经了从幼稚、无知到全面成熟的转变。正是这样的经历和冒险使得他成为成长小说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人物。从全书来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成长主要历经了下面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懵懂无知阶段。最开始的哈克贝利·费恩有着所有十三岁小男孩所拥有的天真、无知和调皮。他对周围陌生事物有着极大的热忱和好奇心,整天在野外东走西跑,看有趣的事,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的未经过文明陶冶的哈克贝利根本无法适应文明人的充满各种戒律的生活,更无法接受学校教育。相反,他认为探险和做事的能力要远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有用。这样的童年生活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敏锐的触角,也有着自己作为孩童看待外部世界的独特视角。

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这其中包括了哈克的离家出走及成长顿悟。处于成长期的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且获得了一种能够进行分析评定的思维。他们所接触到的社会面也相应扩大。随着自我意识的突变,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尽可能多地得到周围人的尊重与认可。但是同时,他们又将外界的社会看成是自己成长的一种无法摆脱的束缚,因此,他们常常会萌生出叛逆心理,想从周围的世界逃脱、出走,甚至一无所有地去流浪。作者精心塑造的哈克贝利·费恩这个形象,便是这样一个处于反抗期的少年形象。马克·吐温生动地为读者描绘了哈克是怎样逃脱文明家庭的束缚和酒鬼父亲的虐待去追求自由、实现成长的。

在酒鬼父亲的身边,他不仅没有享受到如山般的父爱,反而遭到了肉体的虐待,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在长期的恐惧和束缚下,他决心出逃,但是由于寡妇道格拉斯家中有太多规矩,他也决不愿意再回到寡妇家里去。因为在道格拉斯家中,他的精神是不自由的。就这样,哈克贝利·费恩精心策划了他的“谋杀案”,然后成功逃走,回到了属于他的大自然。在小岛上,他遇见了同样为了自由而逃走的老黑奴吉姆。两人在密西西比河上顺流而下,寻求代表自由的理想国——开罗镇。在历经了弄错方向、被骗、丢木筏等多种灾难之后,现实告诉了哈克贝利成人世界真正的面目——无聊、冷酷、丑恶。当他的酒鬼父亲去世,他再也不必生活在被囚禁的恐惧当中,而汤姆的萨利姨妈也承诺要收他做自己的干儿子时,哈克贝利果断地拒绝了这些帮助。因为他已经爱上了竹筏上自由安宁、与大自然在一起的简单自在的生活,他已经实现了心灵上的顿悟及成长。哈克贝利主动拒绝了文明社会的培养与同化。为了心灵的自由,他愿意放弃庇护,再次上路,到自由的土人居住区去。从最开始消极的反抗到后来主动的拒绝,再到理性判断和积极追求,哈克就在这样的选择与坚持中完成了自己从孩子到成人的蜕变,实现了心灵上的成长。

哈克贝利实现成长及顿悟的过程离不开成长引路人的引导。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位引路人是汤姆。在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哈克贝利把汤姆当作了自己的“领袖”,觉得他处处威风并且完美。但是,在历经成人世界的各种危险之后,他渐渐培养了自信,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结尾部分,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汤姆崇拜者了。在营救吉姆的过程中,他甚至对汤姆离奇的做法产生了质疑,觉得这很愚蠢,更拒绝了汤姆为其提供的难能可贵的被萨利姨妈收养的机会,拒绝了这个稳定、安逸的生活环境。汤姆正面引路人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他没有再对哈克贝利心理上的成长及顿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引导哈克做出这种置物质于不顾,清醒地遵从自己内心决定的人正是吉姆。吉姆无意识地以自己的真诚、善良对哈克贝利的成长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初遇吉姆时,哈克贝利并未过多思考就答应帮他逃走。一开始他只是把吉姆当成了自己的玩伴。但当吉姆对哈克展现了父亲般的爱之后,他顿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卑鄙及自私,甚至为救吉姆铤而走险。在蓄奴制盛行的时代,哈克这样的举动是离经叛道的,但这正是哈克获得顿悟之后所做出的决定,体现了其心理上的成长。

三、结论

哈克贝利·费恩的成长过程是作者马克·吐温将其放在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中经受各种磨砺和考验的过程。哈克贝利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心理及道德上的成长,成为一个更加善良、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的社会人。马克·吐温对哈克成长过程的刻画体现了其对美国人的性格既天真活泼,又成熟稳重的深刻理解。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小主人公哈克贝利成长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吐温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他对成长的复杂定义。

[1]Baldick,Chris.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Z].New York:Oxford,2000.

[2]Buckley,Jerome Hamilton.Season ofYouth:The Bildungsroman from Dickens to Golding[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ity Press,1974.

[3]DeMarr,Mary J.And Jane S.Bakerman.The Adolescent in the American Novel Since 1960[M].NY:Ungar,1986.

[4]Fiedlar,Leslie.From Redemption to Iniiation[J].The New Leader,XLI(May 26,1958).

[5]Joan.F.Kaywell.Adolescent Literature As A Compliment To The Classics[M].Christhpher-Gordon Publishers,1969.

[6]Rui Yuping.A Study of American Initiation Stories[M].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2004.

[7]Twain,Mark.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M].Beijing:Contemporary Publishing House of China,2002.

[8]Wittke,Gabriele.Female Initiation in the American Novel[M].Peter Lang,1991.

编 辑: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美国史诗性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5YJC752039)

作 者:

李丹阳,硕士,太原科技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美国文学;杨晓丽,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哈克吐温历险记
哈克萨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小蚂蚁历险记
真正的强者
布哈克历险记
滑稽透顶的“疯子”
雪山历险记
王子与贫儿(上)
看画
马克·吐温与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