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2017-09-17杨霞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处理措施

杨霞

【摘 要】对于公路桥梁的建设施工而言,软土地基的处理是重难点,由于其天然孔隙小、渗透性小、含水量高等特点,导致施工质量直接对公路桥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带来直接的影响。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一、软土地基简述

软土也叫做淤泥质土,具有天然含水量较大,压缩性较高、承载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因此,软土地基处理是桥梁施工的一大难点,也是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处理软土地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路面沉陷、桥头跳车的严重危害,直接影响到后期使用功能。因此,软土地基处理应引起重视。

二、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施工现状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道路桥涵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地质勘测的欠缺

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勘察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工作,制定管理方案没有全面落实,使勘测工作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数据不够精准。有的勘测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在勘测工作时没有认真履行工作任务,导致勘测工作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对后期的桥梁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桥梁存在安全隐患;

(二)施工单位态度欠缺

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利益而不顾勘测的质量,为了赶工期而忽视软土地基的处理,抱着侥幸的心态继续施工,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使地基出现下降的现象,造成桥梁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没有落实施工单位处理措施

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中,经过勘测发现是软土地基,而没有进行任何处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桥梁质量。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严格要求进行,比如:没有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填土过快等都会导致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不合格,对桥梁质量存在很大影响;

(四)工程施工中的“硬壳层”被破坏

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厚实土层叫做“硬壳层”。它在桥梁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桥梁施工中具有承重和应力扩散的作用。施工中有效利用利用“硬壳层”的优势,可以较少施工的资金。由于施工人员忽视了这一点,在施工中没有考虑到“硬壳层”的优势,使其遭到破坏而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使地基也遭到下降。

三、公路桥梁工程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分析

(一)桥涵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先实行定位复测,找准桥位,之后再埋设相关的护桩,设置合适的水准基点。在施工的实施,要定时水平测量中线是否保持在水平状态,保证桥位中线、跨度与各个部位的标高完全准确。对于水基坑的开挖,采用排水处理对策,在基础开挖之后,要仔细查看并核对地基地质资料,做好各项记录。针对一些隐蔽的工程项目,需经过相关监理人员检查且签证之后,方可封闭。钢筋绑扎必须和相关的设计要求一致,经过监理人员检查之后,才能在桥涵上浇筑一定的混凝土。同时加强桥涵的试验检测工作,混凝土的拌台应遵照要求来配比,增台的模板应实行统一规划。基础、墩台身的混凝土在还没有达到终凝之前,严禁泡水,并且桥台、涵洞的圬工在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设计强度之前,台后与涵洞的两侧不可填土。在土源缺乏,应用普通粘性土的时候,必须到最佳密度90%护坡及其他支档结构应选用无山皮、水锈、厚度>150mm石料。砌料必须牢固,坡面固顺平整,干砌错缝紧密,没有下沉开裂的情况发生,浆砌勾缝线条应流畅自然。

(二)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指,把软土基地内透水性较差及固结系数较小的软土土层,使用承载能力较强,且透水性较强的土层实现换填,直接改造之前的土层,以便较好的解决桥涵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充分优化土层分布区域。在使用换填法处理桥涵软土地基的过程当中,替换软土的土层可使用一些土层性能比较稳定的土质,如水泥土、粗砂、灰土及砂壤土等。但换填法通常用于软土层的土质比较较薄的桥涵软土地基中,主要由于采用换填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施工成本,且较厚软土土层采用此种方法的施工成本非常大,通常情况下,不会采用换填法。但要注意,在换填软土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土层深挖,保证回填土夯实的有效处理,进而提升土质的承载能力,保证桥涵施工质量。

(三)强夯法

强夯适用于边坡高度超过20cm及陡坡路堤地段,强夯施工之前,要进行试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工艺。第一层强夯高度为6~8m范围开始,其上路堤每填高6m强夯一次。强夯法用于处理公路桥梁工程桥涵软土地基施工时,主要应用在一些黄土、粉土、沙土、素填土以及粘土等软土地基中。因此,强夯处理方法对土质的土层要求非常高,应综合考虑桥涵的土质及土层。例如,针对饱和度较高的土层,不宜采用强夯法,但在饱和度相对较高的土质内,加入适当的砂土层,就能采用该种方法。

(四)试夯与检测选择

一个处治路段,第一次强夯前强夯参数:每层强夯击遍数为3遍;每遍夯击次数为3~5次,具体次数根据试夯资料修正确定。设计采用夯锤重12t,提升10m对路堤进行强夯,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三遍强夯结束后,应普夯一次,落距1.5~3m,单点一般不小于1~3击。

(五)抛石挤淤法

施工人员在处理积水洼地、湖塘以及河流等软土地基时,采用抛石挤淤的处理方法,其处理的效果非常高,主要由于上述区域积水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施工的时候,很难把积水完全抽干。而且,这些地方软土厚度并不大,可以采用抛填片石的处理方法,选用一些合适的片石材料,大小应合适,通常直径应大于30厘米。施工人员在实行抛填时,应沿着中线直接向着两侧进行铺展,在坡度较好的区域,可自高向低的进行抛填,以便将淤泥完全挤出。当片石完全抛出了水面以后,施工人员应用一些小石块来填塞,以便把整个桥涵软土地基面全部垫平,以便重型的压路机进行碾压工作,最后施工人员还应该在铺一层反滤层,然后在进行填土。此外,针对正在施工或已施工完的粘性土表面上,雨季中若含水量已接近或超过塑限时,应控制运输机械行走,以免增加鱼后排水晒干的难度;若已成泥泞土,可用推土机将其推到场地一侧,使地面露出较干的土层,便于机械及早恢复施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质量问题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路桥工程是交通建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软土地基,这对于施工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软土地基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路桥质量及使用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震.新时期路桥软基施工技术与处理策略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21):12.

[2]金岳檑.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34):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路桥梁工程处理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基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的分析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