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研究
2017-09-16刘利珍
刘利珍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日趋严峻的世界竞争中保有优势,我国一定要重视国家语言软实力的发展,语言是交流的媒介,只有语言能力增强了,才能融入“地球村”,取得发展。当前,我国高校语言教育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亟待转变新的发展方式,本文就重点介绍了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应如何转变外语教育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外语教育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17-02
一、前言
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推动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的合作与文化的交融,而语言就是发展“一带一路”的一个基础性工具,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而且可以通过其学习过程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交融,因此,我国迫切的需要提升语言能力,高校外语教育的转型也是迫在眉睫。
二、我国如何转变高校外语教育模式
(一)设立职能部门、系统化管理
当前,我国管理外语教育的部门比较杂乱,由于管理外语教育的工作多且杂,所以由各个不同的部门分管,这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使各种工作難以协调运行,因此,我国必须要设立专业的职能部门来系统性地管理外语教育工作。在当今外语教育急需改革的背景下,专业职能部门的建立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部门需要统筹整个外语教育改革工作的进程,用专业的眼光来评判改革工作的优劣,并为劣处做出调整,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外语教育改革这一重大工程的圆满完成,以此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基石。
(二)做好“一带一路”沿线语言需求调查工作
“一带一路”的建设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地区与国家,各国语言不通、文明不同、发展状况不同,因此,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要对内外不同的需求做出调查。对内,要明确文化传播等领域及相关跨国企业对外语的专业需求,除此之外,我国还要重视中西部的外语能力的现状,并对其需求做出详细调查。对外,国家要通过事先调查,明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和文化情况,了解他们特殊的文化环境和语言文明。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我国内部的语言需求和相关国家地区的语言文化特点,我国就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我国的外语教育方针,打好“一带一路”的语言基石。
(三)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外语教育的创新。在培养模式方面,可以联合中外各大高校进行综合性培养,这样,即可以集中教育资源,也可以使培养出的语言人才充分理解并适应中外差异非常大的文化背景;其次,高校还应该为外语系人才开展全面的学科内容,培养全方位的外语人才;对于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工作,还可以进行专业性的培养。在培养形式方面,可以一改以往在校培养的特点,开展多种培养方式,培养各种类型的语言人才。
(四)从语种结构方面进行改革
世界上的语言资源非常丰富,迄今仍在使用的语言就高达6000多种,但是我国外语教育所进行的语言培养却十分单一,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英语培养的方面上。而且,我国语言培养方面的语种结构也极其不合理,除英语之外,语言培养的重点放在了法语、德语、日语等发达国家的语言上,然而“一带一路”虽经过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外语培养的语种方面,这些国家所占比例小,有些甚至没有,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不便,因此,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转型一定要重视对小语种的培养,完善我国的语种结构,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种培养放在重要地位。
(五)培养全方位、多元化的外语人才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不仅要掌握语言技巧,还需要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能担起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程度加深,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朝着“高、精、专”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培养专业型的外语人才,使每个领域都有一批既熟悉自身领域知识,又有着高水平外语能力的人才。
三、结语
语言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石,当前,语言教育的转型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只有外语能力增强了,才能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芳.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高校外语教学研究[J]. 中国培训, 2016(10):200-200.
[2]高琳琳, 刘岩, 单韧,等.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转型发展策略刍论[J]. 消费导刊, 2015(12):95-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