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17-09-16田灵茹
田灵茹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3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亦成为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点,几乎所有学校都设有单独的心理咨询室。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心理咨询室多半是形同虚设,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和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结果使学生误以为只有心理不健康或精神有问题才去心理咨询室。他们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长中的心理辅导,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二者并非是一回事。德育工作是通过向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训练方式,把他们培养成为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它具有明显的思想引领方向和内容的干预特点;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是通过帮助引导的方式,化解学生内心的胆怯、焦虑、狂躁等,使他们自己乐于、勇于参与日常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成为能自我实现的人。它不强调思想政治,是通过自我内心的调整达到与社会协调一致。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二是矫正,矫正、治疗心理方面的问题,保证心理健康。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有以下四点:
策略一:以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进行正面疏导。不要让他们盲目地去攀比,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学生们有的成绩好,有的绘画好,有的实践操作能力好,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体育运动好,有的善解人意……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让他们明确地认识自己,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从而得出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成长中学会自我肯定,坚定自己的信念,同时学会真诚地欣赏和夸赞他人。
策略二:以跟踪式的心理辅导进行引导。那些对学习缺乏动力或对老师(同学)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内心首先是迷茫的,怯弱的。他们或因自己能力的不及而自卑,或因自尊心伤害而自弃,或因得不到理解而彷徨。面對若大的世界,他们不想被人瞧不起,因而会用另一种来展示自己的“强悍"。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追溯根源,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多创造一些能让他们展现自己光亮的机会,并及时肯定、鼓励,让他们在体验中逐渐矫正自己的方向。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几次谈话就能代替的,它需要辅导老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跟踪引领,需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完善。
策略三:以创设的挫折教育激发学生潜能。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娇生惯养,像温室中生长的花朵。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受到挫折教育。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从而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
策略四:以真诚的情感教育促进其坚强。少年儿童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还处在懵懂阶段。特别是那些学习差、自我约束力差的同学,常常受到大家的歧视,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烦恼、恐惧、悲观,行为表现让人捉摸不透。有资料显示,我囯中小学生因内心情感的纠结、压力重、难以适应新环境而自杀的悲剧一直在上演。这些血的教训时时给人们敲响警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也不能当一个只管授课的机器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平时和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多关心他们。这些貌似跑龙套的小举动,实际上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教师情感的真诚付出,不仅为自己工作的开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会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百年大计中的一个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