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都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7-09-16王应姣白明琼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6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王应姣+白明琼

摘 要:本文简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规律及危害特点,分析了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影响因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022

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倍受人们青睐,但由于种薯带菌、重茬、气候等因素影响,晚疫病已成为三都县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在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可致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对马铃薯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

1 发生危害情况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可危害叶片、茎和块薯,晚疫病流行时可造成田间产量损失20%~50%。由于三都县3月下旬—4月中下旬降雨较多,田间湿度大,气候条件适宜,常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重。之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和雨量的不断增多,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2 发生规律

2.1 发生特点

带菌种薯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薯播种到地里后,病菌借助土壤水分在土壤中扩散传播给其他植株,也可以通过耕作、雨水侵染其他植株,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对附近植株再侵染,逐渐形成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散。病株上的孢子囊落到地面随水进入土壤中,侵染块茎,使块薯染病,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2.2 发生原因

2.2.1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对晚疫病抗病性有很大差异,病害流行程度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感病品种发病早,发病率高,且蔓延速度快;抗病品种则相反。

2.2.2 气象因子

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一般白天平均气温在25℃左右,夜间温度在10℃左右,或连续多日阴雨、雾、露天气,马铃薯晚疫病便可爆发流行,雨水或湿度是影响晚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

3 栽培管理

马铃薯在各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不同,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植株顶部叶片较抗病,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容易感病。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氮肥过多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或黏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进入现蕾期后,雨水逐渐增多,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极为有利。因此,偏施氮肥、密度偏大、整地质量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除草不及时、轮作倒茬措施不力、不及时预防等均是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条件。优良的品种除了高产、优质、适应性好、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强之外,可减少初侵染菌源。

4.2 种薯处理

严格挑选无病种薯,选用72%的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min,捞出晾干播种。刀具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等进行消毒,每切一块种薯,消毒一次刀具,以防种薯之间的病菌传播。

4.3 合理轮作

马铃薯最忌连作,不宜与同科作物连作,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4.4 田间管理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肥、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在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晚疫病流行发生的可能;发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深埋。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及时施药保护,防止病菌扩散传播。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清除残枝落叶,减少田间病原积累。

4.5 药剂防治

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全田施药进行保护,每667m2用量可选用68.75% 氟菌·霜霉威水分散粒剂(银发利)100mL、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4~80g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80g兑水50kg进行喷施;发生较重的田块,可选用治疗性药剂72%霜尿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110~150g/667m2,或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30~40mL喷施,或50%稀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25g/667m2兌水50kg进行喷雾,间隔5~7d喷1次,连喷2~3次。

作者简介:王应姣(1973-),女,布依族,贵州三都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