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9-16程晓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氧分压二氧化碳阻塞性

程晓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 武汉 430071)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程晓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与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与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生理指标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心理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价值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多发于老年群体[1]。尤其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该种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对提高[2]。而在临床调查中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这就使得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重视度较高。临床重视该种疾病,会使得很多患者认为疾病的治疗难度大或者对自身的损害严重,再加上长时间疾病的影响,造成了患者的负面性心理[3]。负面心理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严重时,还会导致生理指标变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危及生命健康。我院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因此提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与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策略,并将其落实。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67.91±6.32)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5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肺气肿6例,肺心病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67.81±6.34)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4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肺气肿7例,肺心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主要包含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陌生的环境会造成患者的恐惧与无措,从而使得其在治疗和护理中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度较低。因此,在患者进入医院后,需要为其布置一个相对熟悉且安静的环境,降低其防备心理。

1.2.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通常来说,老年患者会在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均存在不同的变化,很多患者认为自己生病,会给儿女造成一定的负担,从而十分焦虑、不安,且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陪伴患者,患者就无人诉说。护理人员需要提高与患者的沟通,尽量引导患者讲解自己的心理,从而起到疏导的作用。

1.2.3 注重家属对患者的影响。老年患者相对更加注重家属的态度,在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忽略这一现象,从而使得患者情绪悲观或者暴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就疾病与患者的状况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家属对患者的重视度及其在整个护理工作开展中的配合度。降低患者因家属关心不足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1.3 评价指标

使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情绪越差;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与氧分压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S与SDS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62.37±6.21 34.98±4.31 61.84±7.99 38.21±5.81对照组 40 62.12±6.81 55.77±5.98 61.34±7.32 48.54±5.71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与氧分压比较(±s,Kpa)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与氧分压比较(±s,Kpa)

组别 n 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8.9±1.1 6.0±0.4 6.2±0.9 8.1±0.4对照组 40 8.8±1.1 7.6±0.9 6.1±0.9 7.3±0.4

2.2 二氧化碳分压与氧分压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与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存在会使得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如果病情加重,且没有对应的处理方案,很容易导致患者因呼吸障碍而死亡[4]。因此,临床在治疗该种疾病时,多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疾病发作频率与发作时间为主[5]。但是,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较多。再加上慢肺阻的存在,很容易使得患者的心理不稳定,甚至产生负面性心理。常规的护理方案缺乏心理护理的内容,没有让老年患者从根本上放松,导致其心理影响生理变化。我院针对老年慢肺阻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得到疏导,且在二氧化碳分压与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生理指标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郭 敏,张 贞,李 娟.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2542-2543.

[2] 刘明岩.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4:202-203.

[3] 张雷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5:145-146.

[4] 陶 瑗,方红卫.探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2:4480.

[5] 李昊冉.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及应用优势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132-138.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4.12.02

猜你喜欢

氧分压二氧化碳阻塞性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