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探索老龄化议题新思路

2017-09-16韦汀

至爱 2017年7期
关键词:老龄老龄化上海市

文、图|韦汀

2017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探索老龄化议题新思路

文、图|韦汀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勤皓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进行说明

2017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2017年6月7日,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在沪举行。本届论坛以“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养老产业界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上海市当前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力求为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供新的思路。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局长、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勤皓的介绍,截至2016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457.7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31.6%;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9.66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4%,占总人口的5.5%。据测算,2025年前,上海平均每年将新增20万老年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上海养老服务的供给将持续面临挑 战。

在此背景下,上海正积极探索建设社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并在各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单一型的“长者照护之家”和综合型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朱勤皓提到,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长者照护之家73家,建成示范性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个。到今年年底,上海计划实现长者照护之家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街镇的全覆盖,同时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0个,并在2020年底实现对全市各街镇的全覆盖。

论坛上,朱勤皓对上海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人文意义做出了积极评价,认为该模式促进了老人的“原居安养”,即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它符合我国居家养老的传统,也尊重了老年人的意愿。”朱勤皓说,“年轻一代要对老年人进行赡养和探望也更加方便,有助于加深社区内不同年龄层人员之间的交流,弘扬尊老美德。”

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戚建豪对瑞金二路社区开展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模式进行介绍

中国医学促进会健康养老分会会长、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对产业投融资视角下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进行解读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提出在养老政策中融入积极养老新理念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阐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在基层社区的实践情况,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戚建豪从基层政府构建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的角度出发,对瑞金二路社区开展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模式进行了介绍。在他看来,在基层社区推进养老服务总是面临着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不够清晰、不够明确的挑战,经常会导致基层政府无法准确把握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瑞金二路社区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社区内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标准进行了精准定位,由此确定了“半失智半失能的独居老人”“低收入需要居家照料的老人”以及“需要长期照护的高龄老人”这三大类重点服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包括市场化服务、政府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组织服务在内的48个个性化服务包,力求在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前提下规范服务标准,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在基层社区的有效落地和良好实践。

各级政府推进和主导的养老服务模式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视角,但在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市场和资本也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力量。中国医学促进会健康养老分会会长、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在演讲中提到,纵观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都基本经历了从救济型、福利型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转变,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而转变的核心则在于能否用产业化的思维来思考老龄化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因此,从产业投融资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和转型亦是老龄化议题中必不可少的重点研究方向。

“产业发展与产业投融资的联系是必然的,现阶段下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需要产业投融资的支持与支撑,资本也需要找到资金使用的出口及盈利模式,以达到资本效益的诉求。”她说,“对于养老产业来说,资本与产业发展在阶段上、诉求上、匹配上、利益上都需要达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长久的合作,也就没有共赢的局面。”

论坛的最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提出了在养老政策中融入积极养老新理念的观点。吴玉韶首先对联合国倡导的老龄化两大核心理念进行了介绍,即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主要内容的“健康老龄化”以及以健康、保障、参与为核心的“积极老龄化”。在他看来,我国在制定养老政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除了继续坚持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康老龄化”理念之外,更应融入鼓励老年人独立、参与和奉献的“积极老龄化”理念。他介绍到,自己曾于2013年5月探访过中国当时最长寿的老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127岁老人罗美珍,发现这位高龄老人不仅无病无痛,而且还坚持自己做家务、做农活,生活完全独立自理,并没有依靠家人的照顾。此外,吴玉韶也曾对被誉为“长寿俱乐部”的北京大学哲学系进行过研究,发现这些八九十岁的学者教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下,他们并没有刻意追求养生和长寿,却在专心的学术奉献中实现了许多人难以实现的“高龄”梦想。

对此,吴玉韶表示,积极的养生养老新理念应有机融入到我国养老政策制定和养老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在强势的宣传引导之下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只有在共同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过程中,养老服务产业才能在政府部门、养老产业界、科研机构和老年人群体的合力作用下抵达一个新的巅峰,让老年朋友安享一个幸福的晚 年。

猜你喜欢

老龄老龄化上海市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