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2017-09-15郑琼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小班教学游戏化教学策略

郑琼

【摘要】学前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班阶段的孩子:大都处于从家庭转向社会的特殊时期,都明显地需要情感的呵护,需要对成人的依恋;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等。所以,小班孩子需要教师经常与他们一起游戏,并以游戏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在结合根据实际活动需要而组织的教育形式的前提下,以符合小班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学游戏”来实现教育目标,将更适合他们。教学游戏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对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尊重,可以使小班幼儿在快乐中获得发展,是最适合实现小班教育目标的适宜途径。

【关键词】小班教学 教学策略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79-02

幼儿园虽然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是游戏。幼儿园还存在着由教师预先设计并发起的、以传递一定的知识技能为目的的“非游戏”的作业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幼儿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人们往往把游戏活动的某些因素渗入这种非游戏活动,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一、教学内容外部游戏形式的设计

教學活动游戏化在外部游戏形式的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如数学游戏“图形宝宝旅行记”、折纸活动“蝴蝶找花”、综合游戏“扑克牌的圆圈舞会”、智力游戏“小乖乖上超市”等。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某个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如美术活动《烟花》的评价环节“玩烟花”、数学活动《图形排序(三)》的学习环节“图形宝宝旅行”、结束环节“开火车”等。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二、教学目标设隐藏在游戏规则中

确定活动目标后,师幼可共同设计游戏玩法,将教学目标隐含在游戏规则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获得相关经验。如“数学活动:铺路”中,幼儿在给小动物的“铺路”过程中,感受了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学习了图形的分类与排序,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三、选择适宜的游戏因素

不同性质的游戏因素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能力的要求不同,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主要选择以下三种方式添加游戏因素。

1.游戏化语言。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假想式游戏。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数学活动“铺路”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3.竞赛式游戏。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系鞋带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四、投放适宜的材料,使游戏材料真正成为幼儿自我构建的有效中介

1.以材料的游戏性引发主动参与

对材料进行精心设计,是材料具有游戏性,有效辅助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如折纸活动“蝴蝶找花”中,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反叠折 这一目标时,我们在方形纸张上下足了“文章”,正反面视为“白蝴蝶”、“黄(红)蝴蝶”,在两面对角位置画上“花儿”。在“蝴蝶找花”的反复操作中,孩子们充分感受了游戏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2.以材料的层次性满足尝试需要

首先,由于遗传及后天教育的不同,每个幼儿的理解水平、动手能力均不尽相同。要促使每个幼儿都乐于尝试,就要在准备材料时,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例如:在数学游戏“图形宝宝旅行记”,为幼儿准备两套材料,能力稍差的幼儿尝试操作对比填空式的排序卡;能力较强的幼儿除上种材料外,还有空白式的排序卡。由于操作材料有层次,不同的幼儿在经过尝试后都体验到了成功,树立了“我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自信。

其次,随着幼儿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还为其准备了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具有可发展性的材料。例如:数学活动“图形宝宝排序”中,我们提供的材料:第一层次为一种颜色、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卡片;第二层次为多种颜色、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卡片;第三层次为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从小到大的各图形卡片等。

3.以材料的丰富性满足探索需求

首先体现在我们根据教育目标,为幼儿创设不同类型的游戏区域,再不同的游戏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如美工区,投放动作技能练习类的各类包装纸、彩泥、各种纸盒、剪刀、不干胶棒、毛线、水彩笔等;益智角投放智力活动类的拼板、套桶、围棋、迷宫图、连线图、彩色米、量杯、容器、记录板、平衡器等。引导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进行尝试、操作,从而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其次,丰富性还体现在材料数量要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幼儿好模仿,他们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的材料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这时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供幼儿活动使用,从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小班教学游戏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浅谈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活泼的英语小班课堂教学中有关纪律优化的尝试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导师制小班教学探索研究